时刻关注蛋鸡体重
随着立秋节气的到来,气温也逐渐的回落,通常秋季可以分为初秋和深秋;由于夏季高温造成鸡群的体重、体质、免疫力、抗体等下降,初秋阶段饲养管理主要增加采食量,根据体重适当调整营养配方,把夏季造成的失重弥补过来。蛋鸡的一个生产周期近550天,体重始终处于上升期,尤其18周至30周蛋鸡的体重处于快速成长期,一旦增重少,更有甚者不增重或失重,产蛋性能肯定会下降,进而导致鸡的遗传潜力不能很好发挥。
产蛋期必须每两周抽查鸡群体重,根据蛋鸡相应的品种目标体重调整喂料量。对于失重较多鸡群,可以采用夜间加光1小时的方法来增加采食量。秋季日照时间逐渐变短,采食量是否能够满足育雏及育成鸡的需求,可以根据每周体重增幅情况适当调整喂料量和饲料配方。原则上饲料配方按照鸡的体重调整,体重不达标维持原有高营养配方,直到体重达标在调整下一相应饲料配方。
加强光照强度,延长光照时间
对于产蛋期的鸡来说,光照时间直接影响到产蛋效率,秋季白天光照时间短,在调整灯泡亮度上要尽量做到合理化,并调整鸡舍内灯光分布,增加40W灯泡,灯泡距离地面距离在1.3~2m即可。让光照时间尽量延长,早晚延长亮灯时间,光照时间控制在15~16h为宜。
温、湿度调节
秋季气候干燥,鸡舍温、湿度对蛋鸡生产也有很大影响,在蛋鸡整个生长与产蛋过程中都需要加强通风,严格控制鸡舍内的温、湿度。要认真对待温、湿度情况,做好舍内的通风处理,饲养过程中通风是非常关键的,通过经验以及查阅资料可知,建议在秋季天气情况良好的时间进行温、湿度调节,通过通风控制鸡舍温度,适合蛋鸡生产。
鸡舍内空气流通良好是控制疾病流行的重要因素,每周进行1~2次,调节方式要以保暖为主,白天加大通风,夜晚则要适当减少通风,若是天气好也可以增加通风时间,但要避免因通风不当造成鸡病而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另外,在进行温度控制的时候要有平稳过渡,规律可以遵照每3天降0.5~1℃即可。
密度控制
对于雏鸡来说,饲养管理要点要考虑到密度的问题,蛋鸡养殖过程中密度关系雏鸡活动的各个方面,并且同室内空气质量、温度都有很直接的关系,也会导致蛋鸡啄癖等一系列的应激问题。密度过小与过大都不适宜,过小会浪费场地空间,在保温上会增加额外的费用投入,使饲养成本提高;密度过大更加不适宜,会导致雏鸡活动半径变小,致使相互拥挤践踏,对于体质弱的雏鸡,会有食欲不佳等情况发生。如果是长期大密度养殖,鸡舍内必然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致使舍内湿度相对增加,鸡舍内空气污染加剧,影响蛋鸡正常生长发育,以及以后和产蛋率。对于刚进雏鸡来说建议密度比例为:1周龄时饲养密度控制在45~65只/㎡;在2~3周龄时饲养密度控制在35~45只/㎡;在4~6周龄时控制在21~32只/㎡即可。
防控呼吸道病的发生
秋季是鸡群呼吸道病的高发期,温差大、环境较差、管理不良、消毒不勤、多种病毒细菌疾病的混合感染易诱发呼吸道疾病,且难以治愈。建议大家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改进,以降低呼吸道病的发病率。
1、减少温差,降低冷应激。初期的通风我们可以采取温控的方式来改变鸡舍的空气质量,夜间温差大可以采用时间段控制风机,做好通风来降低鸡舍灰尘和有害气体。
2、做好新城疫、流感、鼻炎、支原体等疫苗的防疫。
3、针对一般病毒性呼吸道疾病结合抗体检测,调整防疫程序,对于鼻炎开产前做好两次免疫,产生足够的免疫力。治疗频发性鼻炎最好配合抗病毒药物(鼻炎容易造成鼻窦炎症,让鸡群易感染新城疫病毒)。
时刻关注肠道健康
初秋湿度大,鸡的肠道病较多,注意改善肠道内环境,减少病原群的肠道粘膜的损伤,改善饲料的消化和吸收,提高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