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池的四壁在修整后须夯实,杜绝渗漏,四周可用水泥筑墙、薄膜贴埂、铲光土壁等措施来达到防逃的目的。
二是处理池塘的底部,挖掘机挖出池塘之后,要把池塘的底部夯得结结实实。
三是池塘上设进水口,下开排水口,进排水口呈对角线设置,进水口最好采用跌水式,池壁四周高出水面20厘米,避免雨水直接流人池塘;出水口与正常水位持平处都要用铁丝网或塑料网、蔑闸围住,以防止泥鳅逃逸或被洪水冲跑。排水底孔位于池底或鱼溜底部,并用PVC管接上高出水面30厘米,排水时可调节PVC管高度任意调节水位。因为现在的PVC管道造价比较便宜,所以许多养殖场都考虑用PVC管道作为池塘的进水管道,它的一端出自蓄水池边的提水设备,另一端直接通到池塘的一边。
四是为了防止因暴雨等原因造成池水过满而引起漫池逃鳅,须在排水沟一侧设一溢水口,深5〜10厘米,宽15〜20厘米,用网罩住。平时应及时清除网上的污物,以防堵塞。
五是在生产实践中,许多养殖户还采用处理池塘边缘的方法来达到防逃的目的,就是沿着池塘的四周边缘挖出近1米深的沟,然后把厚实的塑料布从沟底一直铺到地面,塑料布的接口也得连接紧密,上端高出水面20厘米。将塑料布沿着池子的边缘铺满之后,用挖出的土将塑料布川实,这样塑料布就和池塘连成了一体。塑料布的上端,毎隔1米左右木桩固定,保证塑料布不被大风刮开,可有效防止泥鳅逃跑和敌宵生物进入。也可用水泥板、砖块或硬塑料板,或用三合土压实筑成。
在池塘处理时还要做好鱼溜的准备工作,这种鱼溜也叫集泥鳅坑,主要是为了方便捕捞而开挖的,池中设置与排水底口相连的鱼溜,其面积约为池底的5%,比池底深30〜35厘米。鱼溜四周用木板围住或用水泥、砖石砌成。
----
泥鳅养殖过程中细菌性疾病的预防方法
泥鳅细菌性疾病的预防主要从日常管理、水质调控方面着手,且防重于治。
泥鳅放苗前一定要清塘改底。清完塘消好毒后,在泥鳅入塘前4~5天,用生物有机酸或硫代硫酸钠进行解毒,6~8小时后,全池泼洒浓缩芽孢杆菌、EM菌或光合细菌,分解池塘内的各种生物尸体,避免发生二次污染,提前消除病原隐患。
许多养殖户有一个误区:水质越浓越好。所以他们平时不喜欢换水,水面上封闭着一层粘粘的泥皮,水质显得特别浓厚,蓝藻、裸甲藻易暴发,引起泥鳅发生中毒现象或不断发生气泡病引起大量死亡。养殖户必须要养成定期换水的习惯,最好换底层水,连换2~3天,换完水后及时全池泼洒VC应激灵,全池干撒全效底改、底确良或增氧底改王+解毒活水灵,搅拌成小颗粒干撒入塘底,解毒改底的效果很显著,让这些底改沉入池底氧化底部的饵料、粪便,3天后再用芽孢杆菌配合红糖活化2~3个小时后全池泼洒,或将EM菌、光合细菌等有益微生物活化后拌沙土干撒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