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又称暴发性出血病,是由嗜水气单胞菌等细菌感染所引起的。该病主要由于水质不佳、病原菌和寄生虫大量孳生而导致。尤其在高温季节,鱼池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很高,容易诱发该病。突然大量换水或暴雨造成大量外源水进入也可能诱发该疾病。淡水养殖鱼类中,银鲫、白鲫、团头鲂、鳊、鲢、鳙和鲤鱼等都容易受到此病的危害。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在我国淡水养鱼地区广泛流行,其流行季节较长,发病率较高。无论是池塘、湖泊、水库还是网箱等水域,都可能发生此病。
2、烂鳃病主要危害草鱼和青鱼等鱼类。水温在15℃以上时开始发病,20℃以上时开始流行。各主要养殖区都需要重点防控烂鳃病的发生。同时,也要注意防控由嗜水气单胞菌和爱德华氏菌引起的虾、蟹鳃病的发生。
3、细菌性肠炎病对草鱼、青鱼来说是一种较常见的高发病。鲤、鳙等鱼类也有可能发生此病。此病在水温18℃以上开始流行,25℃~30℃为流行高峰期。通常会与细菌性烂鳃病、赤皮病等并发发生。因此,在各草鱼、青鱼养殖区需重点进行防控工作。
4、赤皮病,又称为出血性腐败病。该病主要危害草鱼、青鱼、鲤鱼、团头鲂等多种淡水鱼类,多发生在2-3龄的大鱼上,当年鱼也可能发病。赤皮病常常与肠炎病、烂鳃病同时发生,形成并发症。在我国各养鱼地区,该病全年都有流行,但在水温为25℃~30℃时发病为盛期。
5、白斑综合征主要危害南美白对虾、中国对虾和日本对虾等。广东、广西、海南等沿海养殖区需要特别关注防控工作。
6、车轮虫病主要危害海淡水鱼苗和鱼种,在20℃~28℃的适宜水温下较容易发生。天津、江苏、福建、湖北、广东、广西和重庆等地区需要重点进行防控。
7、锚头鳋病是由多种锚头寄生虫引起的疾病。全国各地都可能发病,但南方养殖区较为严重。该病可以在鱼种和成鱼的任何阶段感染,尤其是在水温12℃~33℃之间更容易发病,并且可以在短时间内引起鱼类暴发性死亡。此外,鱼类还需注意防控水霉病、链球菌病和指环虫病的发生。对于海水养殖品种,要特别关注刺激隐核虫病、桃拉综合征和弧菌病等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