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曲霉菌病是鸽常见的霉菌病,特别是常引起幼鸽急性爆发,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成鸽常表现为呼吸道症状。本病的主要特征是肺和气囊发生炎症和有小结节的形成。
曲霉菌孢子广泛存在于自然界。饲料放置于潮湿的地方、鸽舍不注意进行垫料的更换、舍内空气湿度大、通风性不好等均可引起该病的发生。本病对各种年龄的鸽都易感,但以幼鸽的易感性最高,常成群发生急性爆发,成鸽常表现为散发。本病在梅雨季节最易发。本病的传播途径是多方面的,鸽子只要吸少量的曲霉菌孢子入气管,即可引起肺和气囊的感染。
临床症状
本病一般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种。急性型又称为呼吸型或败血型,病初无明显症状,只见病鸽精神沉郁,嗜眠,食欲减少或废绝,对外界的反应淡漠,常有眼炎,如病程稍长,则见伸颈张口,呼吸困难,冠和肉垂因缺氧而发绀,病鸽吸气时见颈部气囊明显扩张,呼吸时发出嘎嘎声。
病理变化
剖检病变可因病原入侵的途径和部位不同而异,病变可以是局限性或全身性。剖检病鸽,急性呼吸型的病例,病变主要见于肺部和气囊;在肺部见有曲霉菌菌落和粟粒大至绿豆大黄白色或灰白色干酪样坏死组织所构成的结节,结节内容物呈豆渣样,其质地较硬,切面可见有层状结构,中心为干酪样坏死组织,内含菌丝体,呈丝绒状。严重病例呈败血型的病变,还可扩展到气囊,甚至肝肿大,呈灰黄色,质脆,肝表面密布针尖至粟粒大坏死结节。除肺和气囊外,在气管和支气管也能见到霉菌结节病灶,见两侧真菌性气管炎。有时在病鸽的消化器官如肠浆膜也发现霉菌结节病灶,嗉囊空虚,仅存少量稍混浊稀薄液体,腺胃粘膜脱落,肌胃角质层下有条块状出血。肠粘膜充、出血。幼鸽的皮肤霉菌感染,常见为灰绿曲霉菌,感染部位呈黄色鳞状斑点,病区羽毛干枯,而且容易折断,死鸽表现极度消瘦。
诊断方法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典型的病变可对本病作出初步诊断。确诊必须进行微生物学的检查和病原的分离鉴定。病原的检查,取结节病灶压片直接检查,即取一小部分结节放在载玻片上用10%氢氧化钾溶液1~2滴浸泡,加盖玻片后,轻压盖玻片,见有分隔的菌丝。取霉斑表面覆盖物涂片镜检,可见到球状的分生孢子,孢子柄短,顶囊呈烧瓶状,其上部生长紧密的瓶形小梗,顶端孢子呈链状,连接在纵横交错的分隔菌丝上。将肝、脾等病料涂片、染色、镜检,未查到细菌。
分离培养:将气囊、肺病料各1块,先放入酒精中浸泡,再用无菌生理盐水洗3次后,分别接种沙堡弱氏琼脂平板上,琼脂板上长出形态相同的霉菌菌落,菌落呈白色绒毛样或棉花丝状,经培养,可见菌落由白色变为浅绿色或深绿色,最后变成暗褐色,菌落背面为淡黄色。挑取菌落镜检,可见菌丝及孢子,其培养基上未见其他细菌生长。
为查清病原的来源,可检查鸽场的饲料和垫料。取1克饲料或垫料加9毫升生理盐水,摇匀,吸取上清液0.2毫升,接种于萨布罗琼脂平皿2个,培养3天,检查菌落,再换算成孢子含量,每克检查材料若含有100个曲霉菌孢子,则可引起曲霉菌病。
鸽曲霉菌病的主要特征是呼吸道的病状和病变。虽然呼吸困难的症状在其他呼吸道病如喉气管炎、霉形体病等也有出现,但曲霉菌病有特征性病变,如同时镜检霉斑,见到菌丝,即可区分。
防治措施
1.主要搞好环境卫生,鸽舍内保持清洁干燥,通风良好
2.不喂发霉饲料,水、料要经常清洗,种鸽孵化窝要保持清洁、干燥、并做好定期消毒。
3.在阴雨潮湿的季节及常患本病的鸽场给予预防用药:群鸽内服1:3000硫酸铜溶液连喂7天,用制霉菌素拌料,每只鸽1万单位,连用7天,同时用0.5%碘化钾饮水,也连用7天,交替使用硫酸铜和碘化钾,以防产生耐药性和药物中毒。也可以1个月内每周用0.02%煌绿或结晶紫水(糖2%~5%)代替饮水,连喂2天。
4.治疗:对病鸽隔离饲养,清扫并消毒鸽笼、鸽舍;停喂原有饲料,更换全价优质饲料,对于病鸽可用0.1%煌绿或结晶紫作肌肉注射治疗,幼鸽0.1~0.2毫升,成年鸽0.4~0.8毫升,1天2次,连用3天。并在鸽料中拌入制霉菌素,每50万单位拌料1千克,首日剂量加大1倍,次日剂量加大0.5倍,以后按正常剂量使用,连喂5日,同时饮水中加入硫酸铜,比例为1:1500,连用7日,接着用0.5%碘化钾饮水,也连用7天,交替使用硫酸铜和碘化钾。
5.为了防止继发感染,饮水中还同时加入畜禽宁,比例为每100克加水40千克,连用5日。
总之,搞好环境卫生,鸽舍内保持清洁干燥,通风良好;防止饲料和垫料的发霉;不使用发霉的饲料和垫料,这些工作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防止饲料发霉主要是保证饲料含水量低,不受潮,不发热并有适当的通风,适当地在饲料中添加防霉剂(丙酸及其盐类),采用喷雾法加入饲料中并搅拌均匀以抑制霉菌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