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痢病
是由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对1周龄内的雏鹧鸪威胁*,死亡率高达85%以上,甚至全群死亡。成年鹧鸪发病情况会好一些。发病越迟,治愈的希望越大,但患病会严重影响鹧鸪的健康,使之身体消瘦。
(1)症状
患病鹧鸪精神萎靡,嗜热怕冷,翅膀下垂,眼睛闭合,缩颈,常常躲在暗处,呆立不动,不思饮食,羽毛蓬乱,并排出黄白色或灰白色的浆糊状粪便。肛门周围羽毛上常粘有粪便,有时肛门被粪便堵塞。排粪时常发出“吱吱”的尖叫声,肛门露在外面一伸一缩。
(2)预防
白痢病的病原体;;沙门氏菌传播范围广,速度快。其传播途径有:
①粪便。病鹧鸪排出粪便的同时,病菌也随之一起排出体外。排出体外的病菌不仅有很强的生命力,而且不断繁殖,传染其他雏鹧鸪。
②种蛋。成年种鹧鸪一般很少发生白痢病,但一旦带菌就会通过所产种蛋把病菌带给雏鹧鸪,病雏鹧鸪又把病菌传染给健康的雏鹧鸪。
③饮水、饲料及一切饲养设施(如笼子、食槽、饮水器等)。被沙门氏菌污染的饮水、饲料、食槽及笼子等,会成为传染源。其中带菌鹧鸪是沙门氏菌传染的重要环节。因此,消灭带菌鹧鸪是沙门氏菌传染的重要环节。为此,必须积极建立和培养不带沙门氏菌的种鹧鸪群,发现病鹧鸪应立即淘汰,及时对笼、食槽、饮水器等用具进行洗刷和消毒,搞好各项日常的卫生、消毒工作。
(3)检验
一般采用血清平板凝集试验检验。具体方法是:从鹧鸪翅膀取1滴血,与未感染白痢菌的抗原液混合。如果混合液很快发生凝结,则呈阳性反应,表明受检鹧鸪感染了沙门氏菌,应立即淘汰;反之,混合液在2;3分钟内不出现凝结,则是阴性的,说明受检鹧鸪没有感染沙门氏菌。
对已发生过白痢病的养殖场,最好每隔2;3个月,对所有的鹧鸪进行1次血清检查,以便及时切断白痢病的传染途径。对一直没有发生白痢病的场舍,每年检查1次即可。
(4)治疗
治疗白痢病的药物较多。
①抗菌素类:多种抗菌素对雏鹧鸪白痢病有一定疗效。
土霉素:在刚出壳的雏鹧鸪饲料中加入0.02%的土霉素(即每千克饲料中加入0.2克),每天每只喂2;4毫克,连续喂7;10天,以抑菌防病;发病时用量可加0.04%;0.06%。
金霉素、四环素:用法和用量类似于土霉素。
青霉素:可溶入饮水中喂饮,用量为每天每只500;1000单位。
氯霉素:用量是在病雏饲料或饮水中添加0.2%;0.4%,连续喂3;4天,有良好的疗效。
②磺胺类:在饲料中加入0.05%;0.1%的磺胺二甲基嘧啶,同时加入等量的小苏打,对雏鹧鸪白痢病有一定疗效。在病雏的饲料中添加0.4%;0.8%磺胺脒或磺胺嘧啶,都有一定疗效。
③痢特灵(呋喃唑酮):在病雏的饲料中加0.02%;0.04%的痢特灵,连续饲喂3;5天。幼雏鹧鸪对呋喃唑酮比较敏感,使用时必须与饲料充分混合,以防鹧鸪摄食过量的呋喃唑酮而中毒,造成死亡。
④微生态制剂:调痢生、EM等制剂,按说明使用,有较好疗效。
2.禽伤寒
禽伤寒是鸡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禽败血性传染病,可见于多种特禽,火鸡、雉鸡、珍珠鸡、鹧鸪、孔雀、鹌鹑、鸵鸟均能自然感染。6月龄以内青年鹧鸪易患本病,一般为散发,病死率20%;50%。传染来源主要为带菌鹧鸪,通过污染饲料、饮水、工具而传播,也可经蛋传递。
(1)症状
潜伏期4;5天。病鹧鸪精神沉郁,羽毛松乱,食欲消失,极度口渴,体温升高,呼吸加快,拉黄绿稀粪。病程约5天。
(2)病变
特征性病变为肝、脾、肾脏肿大2;3倍,呈铜绿色,表面存在灰白坏死点;胆囊扩张,充满浓厚胆汁。肠黏膜发炎,有出血点及小溃疡病灶,小肠病变较严重。常有心包炎或腹膜炎;卵泡变形及卵泡膜充血。
(3)防治
用0.1%氯霉素混料,连用2;3天,或痢特灵0.02%;0.04%混料,连喂5;7天。必要时半量续喂1个疗程,有较好效果。
本病预防方法可参考白痢病。主要依靠检疫淘汰病鹧鸪、药物预防及综合防疫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