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鱼出血病有两种:一种有草鱼出血病病毒(草鱼呼肠孤病毒)引起。主要危害2.5-15cm大小的草鱼,病死率70%-80%,2龄以下的鱼较少生病,即使发病症状也较轻。水温高于20℃时流行,25℃-30℃为流行高峰。一般发病期为6月至9月,8月为发病高峰期。病鱼症状:体表、鳃盖、鳍条基部出血,严重时,撕开表皮,可见肌肉出现点状或块状出血,打开腹腔,可见肠道充血发紫红色,肝脏充血或失血发白。个别病鱼鳔及胆囊呈紫红色。
一种为细菌性败血症,有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和鲁氏耶尔森菌引起。流行时间为3-11月,高峰期为5-9月。水温9℃-36℃均可流行,尤以气温变化较大时容易发病。病鱼症状:上下颌、口腔、鳃盖、眼睛、鳍基及鱼体两侧严重充血,眼球突出,肛门红肿,腹腔内有淡黄色或红色腹水,肝脏、肾脏、胆囊肿大,脾脏肿大呈紫黑色,肠系膜及肠壁充血。有的鱼鳞片竖起。死亡率高达100%。
两种症状外观大致一样,但是治疗方法却完全不同。病毒性出血一般需停食3-5天,同时外泼抗病毒药物,如:二氧化氯、聚维酮碘等。经一疗程外用药后,再进行内服药饵治疗。一般需2-3疗程方可控制死亡量。细菌性出血病,一般需先换水一次,再用杀菌药物进行外泼。可选择苯扎溴铵、二氯、三氯、溴氯等消毒剂。同时,内服药饵,一般可用诺氟沙星、恩诺沙星、氟苯尼考等选择内服,5-7痊愈。
因此,在草鱼发病死亡时,要先判断分清是病毒性出血还是细菌性出血,根据病原来对症治疗,才能的控制死亡,把损失降到,而不是盲目地、超大剂量用药,人为的制造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