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鱼的养殖技术:
1、池塘条件
⑴主养(单养)池。其面积不宜过大,一般为1亩左右。池底要求淤泥较少;水深1-1.5米,水源要充足,而且要呈中性或偏碱性,池塘水系配套,利于排灌;池内应种植一些水浮莲、水花生等水生植物,供乌鳢遮荫。在放养前用生石灰、漂白粉等进行消毒。
为便于在生产过程中进行分级饲养,最好有2-3个池同时养殖。
⑵混养(套养)池。面积大小均可,但只能在成鱼池或亲鱼池中进行。
2、鱼种放养
⑴时间。一般在3-6月投放。放养时原则上要比其他鱼苗推迟25-30天,因为其生长速度比鲤、鲫等鱼要快,与鲢、鳙差不多,其规格应比放养的家鱼小一半以上。
⑵规格。鱼种在放养前,一定要通过筛选,选择规格一致的投放,否则乌鳢会自相吞食。套养时,一般在5-7厘米左右,大了容易伤害其他鱼苗,过小则觅食能力差,容易死亡。
⑶密度。要根据水质、水域条件和水生动物资源状况而定。
主养(单养池)10-15厘米的鱼种,每平方米放养3-5尾;3-5厘米的鱼种,每平方米5-10尾。投放密度不宜过大。混养(套养)池不论是精养鱼池还是粗养鱼池,每亩投放25-40尾为宜。数量太少达不到增加效益的目的,若数量太多,会影响其他鱼类的生长。
3、饲料投喂
⑴单养(主养)。主养乌鳢成功的关键在于饲料的充分投喂。其饲料来源,一方面利用天然饲料,如野杂鱼、动物的废弃内脏、蝌蚪等,或池中放养罗非鱼,让其繁殖鱼苗供乌鳢食用。另一方面,使用人工配合饲料,粗蛋白含量必须达到40%以上。
日投喂量一般为乌鳢体重的5%左右。投喂配合饲料必须先通过驯食,使其逐步养成摄食配合饲料的习惯。在其已基本适应后,不可中途混合投入鲜活鱼虾饲料。
投配合饲料时,应把饲料放在食台或竹箩内吊入池中供乌鳢摄食,减少浪费。
⑵混养(套养)。在家鱼塘中混养适当数量的乌鳢,增加了放养种类,能利用它吃掉池塘中的小杂鱼、病弱鱼、小虾和水生小动物,减少饲料消耗和溶氧消耗,达到提高鱼池产量,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一般情况下,不专门为乌鳢投饵。若天然饲料不足时,可放养一些性成熟的罗非鱼、鲫鱼等,使其产卵繁殖或直接投放家鱼夏花,以弥补饲料鱼的不足。
4、水质管理
在养殖过程中必须定期加注新水。一般每10-20天加注一次新水,每次注入量为20-30厘米,水一般应从池顶离池壁30厘米处注入。在夏天,每5-7天应换一次水。若能常保微流水则更佳。
5、筛选分档
在放养后要定期筛选分档,一般在3个月内,每月进行1次,将不同规格分养于不同池塘内,并随着鱼体长大而降低养殖密度,最后的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3-4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