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2003年起承担的“948”项目———“大鳞鲃的引进”历经科研人员7年的培育和研究,在亲鱼培育、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和盐碱水域增养殖等多个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项技术突破对于我国内陆尤其是青海、新疆、内蒙和“三北”等盐碱水域资源丰富的地区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渔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盐碱水域的资源开发与利用被认为是继实现淡水和海水人工养殖后的“第三次水产技术革命”。
黑龙江水产研究所2003年首次从乌兹别克斯坦引入50尾体重在20克~30克的大鳞鲃幼鱼,经过5年的池塘人工饲养,至2008年育成体重为2千克~3千克成熟亲鱼17尾。2009年5月,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科研人员进行了大鳞鲃的人工繁殖试验,共计获得大鳞鲃水花15万尾,养成夏花11.6万尾。催产率为64.3%,受精率为92.4%。
在单因子试验中测定大鳞鲃正常生存的盐度(NaCl)上限为每升12克,pH值耐受上限为10;在正交试验中测定大鳞鲃生存的上限为盐度每升12克。
在苗种培育试验中,亩放养水花2万尾,饲养30天后平均体长为7.20±0.08厘米、体重3.40±0.12克,成活率为78.5%;亩放养鱼种3000尾,饲养90天后体长平均为14.34±0.15厘米、体重40.06±1.19克,成活率为92.34%。分别在黑龙江省大庆市克尔台湖放养3.3万尾、哈尔滨市民主乡放养2.3万尾;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放养1万尾;在河北省保定市放养1.8万尾,在北京市放养1.4万尾进行盐碱水域增养殖试验,预计3年~4年亲鱼数量可以达到3000尾~5000尾,年生产鱼苗能力为2000万尾~3000万尾。追踪调查显示,放养区域大鳞鲃长势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