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鳝俗称鳝鱼,其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兼有良好的药用功效,素有“夏吃一条鳝、冬吃一枝参”、“小暑黄鳝赛人参” 的美誉,它也是我国出口创汇的重要水产品之一。黄鳝适应力强,在野生条件下很少发生疾病,但近几年来,在人工集约化精养、蓄养的条件下,由于养殖密度相对增大,养殖过程中操作不当,水环境变化诸多因素,常使黄鳝遭受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病原体及暑害等非生物因素的侵袭而感染疾病。
1、水霉病
又称肤霉病、白毛病病原 水霉菌。 病因鳝鱼在捕捞、运输、放养时受到机械损伤或冻伤或敌害生物侵袭,伤口感染水霉菌所致。
症状
患病鳝鱼肉眼可见伤处生长毛状菌丝,呈灰白棉毛状,食欲不振,焦躁不安,最终消瘦致死。
防治
1)鳝鱼池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
2)捕捞、运输、放养操作细致,尽可能避免鱼体受伤。
3)用30~50克/升的食盐水或1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浸浴患病鳝鱼5~10分钟。
4)对发生水霉病的鳝鱼池,可用0.2克/米3的孔雀石绿或3克/米↑3的亚甲基蓝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续用药3天。
2、毛细线虫病
病原
毛细线虫,乳白色,虫体长1厘米左右。
症状
毛细线虫寄生于鳝鱼的肠道(以后肠为主),以头部钻入肠壁吸取营养,致使鳝鱼肠壁发炎充血,患病鳝鱼时常将头伸出水面,若大量寄生则可引起鳝鱼消瘦致死。
防治
1)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杀死虫卵。
2)每50千克鳝鱼用90%晶体敌百虫5~7.5克拌饵投喂,每天1次,连用6天。
3)用贯众、荆芥、苏梗、苦楝树根皮(16:5:3:5)中草药合剂,按每50千克鳝鱼用药290克,加3倍的水煎煮至原水量的1/1,取药汁拌饵投喂,每天1次,连续用药6天。
3、棘头虫病
病原
棘头虫虫体乳白色或淡黄色,长圆筒形。病因 棘头虫中间寄主剑水蚤等桡足类,被鳝鱼吞食而感染,寄生于鳝鱼的肠道(以前肠为主)。
症状
肠壁明显充血、发炎。大量寄生时可引起肠道梗塞,患病鳝鱼体质消瘦,食欲减退,严重时会引起肠穿孔。
防治
1)用生石灰彻底消毒或将池水排干,曝晒,杀死中间寄主,切断传播途径。
2)用90%晶体敌百虫每50千克鳝鱼5~7.5克拌饵投喂,每天1次,连续投喂 6天,同时用0.5~0.7克/米3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
4、肠炎病
又称烂肠病病原 肠型点状产气单胞菌。
病因
鳝鱼饥饱无度或摄食了腐败变质的食物导致消化道感染。
症状
患病鳝鱼活动减弱、反应迟钝、食欲明显减退,甚至废食,严重时体色清黑、无光泽,肛门红肿外突,解剖可见肠壁充血、变薄,肠内无食,充满黄色脓血样粘液,挤压鳝鱼腹部,有大量黄色粘液从肛门溢出。
防治
1)加强饲养管理,按“四定”投饵,不投喂腐败变质饲料,防止饥饱无度。
2)定期用15~20克/米↑3生石灰或1~2克/米↑3漂白粉全池泼洒消毒。
3)每50千克病鳝用5克磺胺胍或10克痢特灵拌饵投喂,连用3天。
4)每50千克病缮用大蒜头500克、食盐250克捣烂拌饵投喂,连用3~6天。
5、细菌性腐皮病
称梅花斑病病原 产气单胞菌。
症状
患病鳝鱼食欲不振,活动减弱。体表、背部两侧发炎充血,呈圆形或椭圆形,有的有黄豆或蚕豆大小,俗称“梅花斑”,严重时,患处溃烂,形成不规则的小洞。
防治
1)鳝鱼池用生石灰彻底消毒,消灭病原体。
2)保持水质清新,定期用1~1.2克/米3的漂白粉或15~20克/米3生石灰全池泼洒消毒。
3)在鳝鱼池里放养几只蟾蜍(俗称癞蛤蟆),已发病的鳝鱼池,可用1~2只蟾蜍,将头皮剥开,系于绳上,在池中往返拖几次.2~3日即有明显好转。
4)每50千克病鳝用磺胺噻唑0.5克拌饵投喂,每天1次,连续投喂3~6天。
6、赤皮病
又称赤皮瘟、擦皮瘟病原 荧光假单胞菌。病因鳝鱼因捕捞、运输、放养时鱼体受机械损伤或冻伤或体表被寄生虫寄生受损时,病原菌由伤口乘虚而入,感染发病。
症状
患病鳝鱼表皮粘液脱落,出现不明显的小红斑,随着病情加重,出现发炎充血,严重时口腔出血,尾部溃烂。
防治
1)捕捞、运输、放养操作细致,尽量避免鱼体受伤。
2)定期换水、消毒,保持水质清新。
3)用0.25克/米3的呋喃唑酮或1~1.2克/米3漂白粉泼洒,连用3天。
4)用金霉素每毫升0.25个单位浸浴病鳝。
7、发烧病
又称发热病病因放养密度太大,没有及时换水致使鳝鱼体表分泌的粘液大量积聚、发酵、释放大量热量,水温上升,水中溶氧大量消耗,致使鳝鱼发病,特别是长途运输中更易发生此病。
症状
鳝鱼相互缠绕,极度焦躁不安,严重时大批死亡。
防治
1)密度适宜,定期换注新水,特别是高温期或在池中种植部分水生植物,以降低水温,增加溶氧,调节水质。
2)及时消除池中残饵。
3)水源方便,有条件的养殖场在高温棚可采用微流水,或在池埂上种植丝瓜、葡萄等,利用其藤蔓遮荫。
4)驯食成功后,可适当搭配少许泥鳅,泥鳅不仅可以吃掉残饵,而且泥鳅的上下窜动可减少鳝鱼间的相互缠绕。
5)长途运输要注意及时换注良好的新水。
8、萎瘪病
又称消瘦病病因放养密度太大,规则参差不齐,争食太强,饵料不足,营养不够所致。
症状
患病鳝鱼独游,体色发黑,消瘦、头大、身细。
防治
1)同一鳝鱼池规格整齐,防止争食。
2)放养密度适宜,密度过大,应及时分池。
3)饲料要求营养全面、丰富,投均匀,满足鳝鱼摄食生长。(忆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