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全搜索网讯 泥鳅对水温的变化相当敏感,当水温下降到15℃以下时,其食欲减退,生长缓慢。当水温下降到6℃以下,泥鳅便钻入泥中15厘米深,呈不食不动的休眠状态。在自然界中,休眠中的泥鳅由于体表可以分泌黏液,使体表及周围泥土保持湿润,即使休眠1~2个月下雨也不会死亡。以下介绍泥鳅如何安全过冬供给大家参考。
相关文章:泥鳅养殖冬季的管理措施
在我国除南方的大部分地区,泥鳅的阅读一般长达2~3个月。越冬前做好泥鳅的育肥工作,越冬期要做好防寒、保温工作。
1.越冬前的准备泥鳅在越冬前,必须加强育肥饲养管理,使泥鳅有足够的营养和能量积蓄,度过冬季。
一般从9月开始,水温不再继续上升,泥鳅的摄食量会有所增加。此时应多投喂一些营养丰富的饲料,其中动物性和植物性饲料之比为6:4。随着水温的下降,泥鳅的摄食量有所减少,应逐渐调整投喂量。当水温下降至15℃时,仅需投喂泥鳅体重的1%的饲料即可;当水温降至12℃以下时,则可停食;当水温降至6℃时,泥鳅就会钻入泥土中休眠。
2.越冬池子的准备越冬前,要对越冬池进行消毒,防止有毒、有害质危害泥鳅越冬。一般1米立方米水体用20~30厘米厚的泥土,便于泥鳅钻入休眠。再在越冬池四角适量放一些牛、猪、家禽粪等有机粪肥,以发酵增温,利于保温越冬。同时,池水深保持在1米左右,可使池底泥温保持在5℃左右。
越冬池中的放养密度可高于饲养期常规放养密度的2~3倍。
3.越冬管理越冬期间,池水中因有有机粪肥的发酵,因而每10~15天应排出底层水10%~20%,再加注新水。水位控制在1米以上,水温控制在2~8℃之间。每次加注的新水应尽可能用水温度较高的地下水或池塘水。发现池水较瘦时,还应在越冬池四角及时添加有机粪肥,以便发酵增温。
气候寒冷时,严防池水结冰。如果结冰,则必须随时敲破。由于泥鳅钻入底泥的密度较大,需要溶解氧较大,一旦水体结冰,就将造成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