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曾经在人们餐桌上火爆的肉鹅逐渐凉下来,原因是市场上销售的肉鹅大多是利用添加剂育肥的,其味不鲜,肉不嫩。被云、贵、川、藏4省(区)评为“成才致富先锋”的华林,却靠“绿色”育肥肉鹅重占餐桌。2002年,他在天蓝、地净、水清、草丰的山沟里建起鹅舍,先后放牧饲养了3批肉鹅。这些肉鹅饲养周期虽然比用添加剂育肥稍长,但“原汁原味”,因而投放市场后,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经济效益很高。现将肉鹅“绿色”育肥放牧技术介绍如下。
(一)掌握牧鹅信号
自雏鹅开始,每当喂食、放牧、收牧前,都发出不同的语言信号,使其形成条件反射,即用“语言信号”指挥鹅群。放牧时还要选择好头鹅,尽早地在鹅群中发现头鹅,并观其行,如头鹅听从指挥,可在其头、背涂上红色,使其有一个明显的标志,以便头鹅一动而带全群。这样,只要综合运用指挥信号和语言信号,并充分发挥头鹅的作用,牧鹅时就能指挥自如了。
(二)根据季节放牧
春季风和日丽,气候温暖,天然饲料较多,是肉鹅放牧的好季节,应选好场早放牧。早春可放养于浅水塘、小河、小港中,让鹅觅食螺蛳、鱼虾、昆虫、草根等水生动植物。春耕开始后,先放备用秧田,以后是大田。因翻耕的田里,有许多草籽、草根和过冬的蚯蚓等。随即,在收割了的油菜、豆类、麦类、绿肥种子的田里放牧,使鹅充分觅食遗落的食物。放牧时尽量做到早出晚归。为使肉鹅快长速肥,每天中午每只鹅应补喂混合精料(参考配方:玉米40%、稻谷15%、麦麸19%、米糠10%、菜籽饼11%、鱼粉3.7%、骨粉1%、食盐0.3%。
夏季气温高,放牧时要做到上午早出早归,下午晚出晚归。中午炎热时,不让鹅在水里停留,将其赶到大树边或高埂田荫蔽处纳凉,或赶回棚里休息,避免烈日直晒。尤其要避免鹅群在晒烫的地面沙石上行走,以免中暑。具体放牧时还应注意,初夏正值梅雨季节,长期的阴雨,使树林、草丛、旱地里繁殖了大量的蜗牛、野蛞蝓,因此可以进行放牧。可每5~6天轮流放牧1次,以充分利用那些野生动物作饲料。以后,可将肉鹅放到稻田“摊青”,进行治虫、除草、中耕。
秋季是收获的季节,收获后的稻田是肉鹅放牧的黄金牧场。收割“双抢”前半个月,应补饲稻谷,以适应日后能食稻谷。“双抢”后,每天天微亮就驱鹅上田,上田后2小时,将鹅群赶到附近的深水处洗毛,并让其在安静的地方休息。上午10时左右,再驱鹅进田吃落谷等。12时左右,将鹅从田里赶出来,放在深而微流的水域、清静的树荫下休息。下午4时后又上田,并尽量推迟鹅群的归牧时间。此外,田边、道路、晒场边常有遗落的谷粒,可于阴雨天驱鹅群到那里放牧。
冬季的浅水水域比秋季多,因为河流、沟港、水库、池塘冬季处于枯水季节,可以成为放牧区,鹅群可以啄食一些小鱼虾和水生动植物。但冬季放牧,由于气温、水温都低,肉鹅在空旷的田野和水里呆得过久,容易受凉而影响生长。因此,每天的放牧时间不要超过4小时,要做到迟放早归。冬季气候寒冷,能觅的食物较少,必须增加和补喂配合精料(参考配方同前)。一般每天补喂2次,每只肉鹅补料0.2~0.25千克。
(三)种草规划
选择撂荒地、林果园地建造人工草场,种植具有耐瘠薄、耐践踏、耐干旱及草丛生长高度与鹅采食高度相适宜且青嫩柔软多汁、适口性好、营养丰富的紫花苜蓿、白三叶、红三叶、墨西哥玉米、多年生黑麦草等植物。为了满足常年养鹅的需要,应该采用1年生牧草轮作模式来种植,例如,当年4月上旬播种墨西哥玉米,10月中旬结束后播种冬牧70黑麦、多花黑麦草,生长到翌年5月中旬结束,如此循环往复轮作。按每只鹅吃草40千克左右计算,一般每667平方米人工草地可饲养肉鹅120~150只,高产饲料地可供200只以上肉鹅食用。
此外,肉鹅放牧要坚持三不放:化肥农药施用不久的区域不放:发生禽传染病的区域不放;受"三废"污染的区域不放。放牧前要仔细观察鹅群,凡病鹅和精神不振的鹅要留下治疗和补料,赶出放牧的鹅群要清点数字。同时,赶鹅放牧要缓行,发出的语言信号要柔和,禁止快赶和大声吆喝,以免惊群或跑伤。
(来源:三农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