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1993年中国对虾发生大面积的暴发病以来,科技人员与养殖业者对该病的防治开展研究与试验,探索了许多行之有效的途径,如封闭式养殖、鱼虾贝藻立体式混养等不同的养殖模式,加强苗种病害监测,开展SPF虾苗的培育,微生物制剂、免疫添加剂的开发与应用,引进南美白对虾新品种,使我国的对虾产量得以大幅度的提高。但对虾病害问题依然是制约养殖发展的最大障碍。2004年,在浙江省舟山、绍兴、萧山、嘉兴等地都发生了南美白对虾大面积的暴发性病害,造成上亿元的经济损失。我们课题组经过两年的实践,采用有别传统的病害防治技术,不仅发病率低(仅为10%)、发病时间推迟,而且取得亩产500千克、亩均效益4000元以上、其中部分高产虾塘亩均产量800千克、亩均效益9000元的较好成绩。一、突破现有养虾模式,肥水养虾南美白对虾的养殖模式,经过不断的发展,以高效消毒剂结合微生态制剂为主要养殖方向,强调水体透明度保持在30~40厘米,水中的氨氮、亚硝酸氮的含量在0.1毫克/升以下。在这样的思路指导下,各种微生态制剂开始在养虾水体中得以大规模应用(有的原先只在污水处理中应用),但是也有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反映效果不明显。到目前为止,水产养殖中微生物的使用仍非常有限,仍难让业者认同。毕竟养虾水体不同于景观水体,需要维持一定的藻相与菌相,片面地强调水体降氮(反硝化脱氮)使养殖户不敢施肥做水,最终水体缺氮导致藻相与菌相的崩溃,引起疾病暴发。虽然现在几乎所有的养殖户都知道早期肥水的重要性(早期肥水的目的是建立微生态平衡,也并非养殖户认为的仅为培育天然饵料),但却一直漠视中期的施肥。南美白对虾随着养殖的进行,水体有机物不断增多,氨氮等逐渐增加是不可避免的,从更多的实践表明,对虾对肥水有较强的适应性。南美白对虾养殖时间一般都需要80天以上,养殖过程中的水质变化是不可避免的,气候变化、不当药物使用,都会使藻类、有益菌发生死亡,此时对藻相、菌相的维护将是必要的。诚然通过添加外源性微生物制剂,分解水中有机物,可以产生氨氮、硝态氮满足藻类营养需求。可微生态制剂的使用仍然有许多的盲点或不足,首先不是所有的虾池都适用,且不说有些水质根本不适合微生物的生长,其次微生态制剂只有在该水体繁殖才能发挥作用,如不能繁殖,那么就使用的剂量来说效果是不明显的,再说水体本身的溶氧、pH、有机物等条件也限制微生物的作用,如硝化细菌适宜的pH条件为8.0~8.4之间,溶氧2毫克/升以上,有机物也不能太多等等。因此仅依靠虾池中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提供藻类营养,必然有其局限性,由于抑制硝化细菌的氧化及反硝化脱氮等原因导致硝酸氮缺乏,影响藻类的正常代谢,出现藻相变化,严重的导致虾池整个微生态平衡破坏,虾病发生就无法避免了。我们在试验中通过采用早期使用发酵有机肥或混和化肥进行肥水;在养殖中期,根据藻相的变化,使用进口复合肥进行调水,全程以添加新水为主,整个养殖过程未采取其他措施,也未有虾病发生。进口复合肥含氮、磷、钾营养素,其氮肥属硝态氮,不易被底泥吸附,可直接为藻类利用,一般使用两三天后即恢复至原水色,效果较好。众所周知在氮循环中,亚硝酸氮是硝化菌在有氧的条件下将其氧化为硝酸氮,利用反应所产生的能量供其合成所需的有机物。但硝化菌的繁殖速度很慢,即使在理想的条件下也要24~36小时繁殖一代,而且,在虾池中经常会因反硝化脱氮,造成水体氮源缺乏而导致藻类的死亡,从而破坏水体微生态平衡。当然,如果藻相正常,说明水生态处于良性状态,由微生物的正常分解来提供藻类的养分,而藻类利用光合作用产生的氧及人工增氧来维持好氧菌的正常代谢。藻相的变化,一方面是气候的变化引起,如台风、长时间的阴雨天气,因缺乏光照,导致藻类不能正常的生长繁殖,水体溶氧降低,抑制好氧菌的生长,微生态平衡发生变化;另一原因也可能是投饵过多,使水体中的有机废物较多,异养菌的大量分解消耗了水体的氧,导致水质恶化,使藻相发生变化。在2004年8月份的强台风过后,我们对水质发生变化的虾池,及时使用了复合肥,在未采取其他任何消毒措施、附近虾池相继发病的情况下,这些池虾依旧生长良好。二、尽量少用或不用化学消毒药物南美白对虾的器官构造及机能简单,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外界的应激易降低南美白对虾的抗病力。虽然南美白对虾的白斑、桃拉综合症高发阶段,水体继发性感染的弧菌等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但如果此时使用消毒剂的话,必将加速病虾死亡,原因可能是消毒剂的使用引起水体微藻、微生物菌群再次发生大的变动,而消毒剂本身对病虾产生强烈的应激,从而加剧虾病恶化。实践证明,对于已经携带病毒的对虾,如果在养殖过程中一直维持一个稳定水质环境,是完全能避免病害的发生或减轻病情的,而恰恰相反,消毒剂诸如二溴海因、季铵盐碘等,无论是定期消毒还是治疗,对病毒性虾病发生既没有预防效果,也根本无法控制病情,而作为一个胁迫因子,不仅破坏虾池水质环境的微生态平衡,还进一步降低对虾的免疫力。因此,在养虾过程中还必须注意观念的改变,也就是改变养虾用药预防病害的发生、用药治疗病害的观念。即使使用了药物,也必须在每次下药后,及时通过施肥等调整微生态平衡,以最大限度恢复原有的水质环境。三、实施科学投饲不合理投饲造成水质败坏也是引起病害的一个主要原因,如何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出发来科学养虾非常重要。从经济角度来看,盲目大量放养虾苗、大量投饲本身就没有解决好养殖的效益问题,使单位成本大幅度提高,效益降低,风险剧增。而从生态学角度来看,通过消耗大量的原材料来换取虾产品,饲料系数居高不下,而造成水质污染,破坏生态环境。我们试验发现,一个良好的南美白对虾高产池塘,饲料系数均在1.3以下,甚至达到0.9。其中关键是做到:①早期肥水下苗,推迟引食。也就是虾苗放养前通过培育营养丰富的天然饵料生物,一周到半个月以后开始用1#料少量引食,培育的虾苗不仅健壮,生长快,而且可节省部分饲料;②中期控制投饲,7~8厘米以后的虾吃食旺盛,稍不注意往往投饲失控,必须保证饲料在1小时内吃完,以饲料台检查与池底检查相结合,并注意检查空胃率情况,饲料台上饲料吃得快,不一定是件好事,可能是虾池底质出问题的一个讯号。整个养殖季节高峰投饲量掌握在一天每万尾虾苗1.5~2千克为上限,对于密度高的池塘,规格在60~70头时可起捕一部分,缓解投饲对虾池的压力;③出现虾顿料情况,一般是水质问题,通过减料、泼洒沸石粉或少量换水即可好转。
相关文章
-
林下养猪放养管理技术要点
林下养猪是指在林地环境下,以猪为养殖对象,舍饲和林地放养相结合的养殖方式。是近年来,掀起的一项低碳环保的新兴养殖方式,由于该方式能较好克服养殖污染,缓解用地紧张困难,生产出天然优质的商品猪,因而深受大养殖者、消费者的欢迎。然而,由于猪品种、林地结构等的差异,养殖户在林下养殖时必须掌握相关管理技术。供参考。一、林地选择是...
2341 养殖手册 林下养猪放养管理技术要点 养猪技术 养殖 -
奶牛分娩前饲养管理和产后护理技
(一)奶牛分娩前的饲养管理1.备好产房。体况和乳房发育良好的奶牛,从分娩前1个月饲喂优质的粗料(主要是青干草),可少喂精料。备好产房,对产房及用具进行消毒,保证产房内清洁、干燥、无贼风。2.产前60天根据膘情决定精料喂量。一般日喂精料量不能超过4千克,精饲料以优质干草为主,这样既可加强胃肠的消化能力,防止奶牛过肥,又利...
1301 养殖饲料常见问题 动物养殖饲料 动物养殖知识 -
咋给初生羔羊寻找保姆羊
在养羊生产中经常有些母羊一胎产2~3只羔羊或母羊产羔后产奶较少,不够羔羊吃;有些母羊产羔后死亡,留下孤羔,这时都需要为羔羊找代奶的母羊,即"保姆"羊。"保姆"羊最好选择产后羔羊已死、奶量充足的母羊作保姆,这种选择可以防治母羊因乳房肿胀而引起乳房炎。另外也可选择产单羔、但泌乳性能高的母羊作保姆羊。选"保姆"羊时应注意,过...
2968 特种养殖 养殖饲料注意事项 养殖饲料知识 -
母羊生产瘫痪防治新法
母羊生产瘫痪主要发生在母羊怀孕后期或产羔后,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母羊的血糖和血钙降低,引起发病。症状发病初期,病羊精神差、不吃草不反刍,后肢发软,行走不稳,随后倒地不起,无大小便。用针刺皮肤时,疼痛反应很弱,体温一般正常。严重时,头和四肢伸直,呼吸深而慢,心跳微弱,耳和角根冰凉,皮肤无痛觉反应,常处于昏迷状态。预防1、平...
1142 养殖手册 母羊生产瘫痪防治新法 养羊技术 养殖 -
乳鸽的繁殖与饲养管理
乳鸽也叫肉鸽,是指4周龄内的幼鸽。乳鸽是依靠亲鸽消化系统中嗉囊所产生的鸽乳喂大的。随着人们对乳鸽认识的加深,乳鸽的市场也越来越广阔,饲养乳鸽正成为一个新兴的产业。1乳鸽的繁殖通常一对产蛋亲鸽一年繁殖6~8对乳鸽,除8~10月间换羽期产蛋较少外,一年四季均可产蛋、育雏,以一次交配产蛋到孵化、育雏出巢为1个繁殖周期。1个周...
1607 养殖饲料注意事项 动物饲养技术 养殖饲料禁忌 -
肉兔的春季养殖与管理要点
我国春季气候是南方多阴雨,北方多风沙,此时是养兔的不利季节之一。因此,春季肉兔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全年的收益。养殖专业人员指出:春季的养殖,应切实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要注意搞好笼舍的清洁卫生,做到“三勤一高”,即勤打扫、勤洗刷、勤消毒,给肉兔饲喂营养价值高、不发霉、不变质的优质饲料。二、对种公兔、种母兔要适当增...
2182 动物饲料 动物养殖知识 养殖饲料方法 -
秋季河蟹养殖管理要点
秋季是河蟹发病高峰时段,同时秋季也是河蟹生长最后冲刺阶段。秋季河蟹养殖管理,是养殖周期中决定河蟹养殖是否成功的一个关键期。具体应掌握以下几点:一是水位调节。当蟹池水温逐渐下降并稳定在28℃以下时,及时调整水位,水深平均掌握在1~1.2米。由于河蟹经历了春、夏季养殖,生态条件受到一定的破坏,特别是残饵、排泄物的沉积,底层...
807 特种养殖 养殖饲料排行榜 养殖饲料配方 -
特种野猪养殖技术规程12:大肠杆菌病防治
大肠杆菌病的防治野猪大肠杆菌病多数因圈舍潮湿或圈舍不卫生及母乳蛋白质过高而诱发本病,主要症状是发病初期排泄与饲料同样颜色或类似乳汁样的稀便,后期粪便变成灰色或灰白色,个别变成黑褐色,带有腥臭味。个别病猪发烧40―41度,有的病猪并发上呼吸道感染或肺炎,对证治疗,仔猪大肠杆菌病的预防:1、保持圈舍干燥,防止潮湿。2、哺乳...
1908 养殖手册 特种野猪养殖技术规程12 大肠杆菌病防治 养猪技术 养殖 -
怎样防治猪运输应激综合征
猪运输应激综合征是由生猪在长途运输过程中,由于晕车,高湿,高温,挤压,踩踏,饥饿,缺水等作用下应激而产生的紧张状态和防御性反应。其特征是持续恶性高温和屠宰后肉质的下降,尤以瘦肉猪较为严重。常给养猪业带来极大损失。(一)病状患猪常表现为:剧烈骚动,精神兴奋谨慎,眼结末潮红,目光锐利,呼吸急促,心跳亢进,肌肉硬拘,后肢强直...
1142 养殖手册 怎样防治猪运输应激综合征 养猪技术 养殖 -
种母鸡高产限饲饲养三法
一般情况下,种母鸡饲养到8~16周龄进入青年阶段,就应该开始进行限饲饲养。其目的是控制种母鸡得体重增长防止种母鸡过早性成熟(过早开产),使种母鸡维持在适宜旺盛高产的体重标准,使种母鸡开产后始终保持旺盛高产,从而达到提高饲养效益的目的。对种母鸡实行正确的限饲饲养,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实行采食量方面限制:即限制种母鸡...
377 养殖手册 种母鸡高产限饲饲养三法 养鸡技术 养殖 -
泰来县畜牧兽医局开展畜产品瘦肉精专项治理活动
为推进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泰来县畜牧兽医局以生猪、肉牛和肉羊为重点,深入开展畜产品“瘦肉精”问题专项治理活动:一是督促养殖场(小区)完善养殖档案制度,建立活畜出栏无“瘦肉精”承诺制度。二是组织开展饲料生产、经营、销售监督检查,加大“瘦肉精”等违禁添加物抽检力度,做好新公布违禁添加物监测。三是健全养殖场(户)日常监管制度...
285 动物饲料 动物养殖知识 养殖饲料管理 -
瘦肉型猪的饲料配合方法
饲料瘦肉型猪的目的是为了广大消费者提供优质价廉的猪肉,并使生产者获得效益.在我过商品猪生产中,大多利用两品种和三品种杂种猪育肥.三配种杂种猪主要是以我国地方品种或培育品种为母本,以国外引进的肉用型品种为父本,杂交产生杂种一代,再一杂种一代为母本(二元母猪),与引进的国外肉型品种猪杂交而产生的杂种猪(三元杂交猪).一般来...
2189 养殖手册 瘦肉型猪的饲料配合方法 养猪技术 养殖 -
母猪流脓怎么办?不要慌治疗方法在这里
母猪配种后为什么会流脓(1)母猪配种后很快就流出来,这种情况应该是母猪早就出现子宫炎症。分泌物在精液的稀释下从阴道流了出来。(2)配种后下个情期流出,应该是母猪在配种时感染了子宫炎症。到了情期子宫口张开、里面的浓性分泌物流了出来。预防措施:预防时除了做好日常消毒外,对母猪的产前消毒,产后消炎也要重视。配种前母猪阴户,公...
1674 养殖手册 猪 养殖 猪病防治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