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址选择与鸡舍建设场址选择应考虑到周围的防疫环境,水、电、交通、鸡舍间距、污染排放等;鸡舍建设应考虑到保温、隔热、通风、光照等方面的问题。现存的问题是,许多农户鸡舍建筑过于简陋,不利于防寒、防暑、通风,不利于充分发挥蛋鸡的生产潜力。引种问题1.只图价格便宜而忽视雏鸡质量;2.盲目追求新品种;3.多场家、多品种、多批次引种饲养,造成疾病的接力传播、绵延不断。盲目扩大规模盲目扩大规模,在一些养殖户比较突出,往往造成管理、防疫难度大,据资料介绍规模每增加一倍防疫难度增加4倍。我们提倡适度规模、专业化生产、全进全出的管理制度。只有最佳的规模才能获得最佳的效益,而最佳的规模取决于基础设施投入、流动资金占用、雇工数量等,这些都需要通过科学的计算来确定。还要考虑到市场的容量、饲料供应以及周边的防疫环境等因素。追求规模效益,更应该追求最有效益的规模。过早催产急功近利,特别是鸡蛋价格较高的时候,蛋鸡不到开产日龄(或体重不足)就人为地进行加光催产。由于鸡体尚未成熟,极易形成早衰,导致产蛋率上升缓慢、蛋重小、高峰持续期短,有的甚至没有产蛋高峰期。产蛋鸡进行光照刺激的条件:体重达标、二十周龄、5%产蛋率。饲料添加过勤饲料粉末中含有较多的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而鸡有喜食大颗粒饲料的习性,如果添料过勤,鸡只则采食不均而营养失衡,影响鸡的生长发育和生产。可行办法:两次上料:①在早晨提供一天日粮的1/3;②在熄灯之前5-6小时提供一天饲料的2/3。三次上料:①第一次上料在“开灯”后;②第二次上料在“熄灯”之前5-6小时;③第三次上料在“熄灯”之前2-3小时。饲料粉碎粒度过细长期使用粒度过细的饲料使鸡的消化功能减退,粪便松软无粘性。饲料的粒度:雏鸡料4-6号筛片;育成料6-8号筛片;蛋鸡料10-12号筛片。幼鸡料1毫米以下,中鸡料l毫米以上,大鸡料应75-80%在0.5-3.2毫米之间(颗粒料为4.5毫米),成鸡料2.0-2.5毫米(颗粒料为6毫米)。定期添加砂砾,每周每只鸡4.5克,有助于饲料的消化吸收。重视蛋白质而轻视能量饲料蛋鸡每天需要16.5克蛋白质(NRC),鸡蛋含蛋白质11-12%(约7.2克),生长代谢需要5克蛋白质。过量的蛋白质会增加肝脏的代谢负担,降低能量的利用效率,增加舍内氨气,使空气污浊,并增加饲料成本。玉米豆粕型日粮,海兰褐蛋鸡产蛋高峰期粗蛋白采食量要求18克。不恰当的限饲育雏期因担心浪费而给料量太少;盲目增加饲养密度,致使每只鸡的料位和水位不足;料槽、水槽的摆放位置相距太远,小鸡找不到。要求雏鸡五周龄必须达到相应的体重标准,并且发育均匀整齐。初产期既要产蛋,又要增重,在饲料营养的供给上必须满足新母鸡的基础代谢、体重增长和产蛋几个方面的需求,要求90%产蛋率时体重达到1900克以上。突然换料提倡保持饲料的相对稳定,饲料原料多样化,营养互补。由于鸡的生长阶段、市场价格等因素需要更换饲料时,突然更换饲料,易引起鸡的应激反应,有时甚至会造成死亡。必须换料时,应注意逐渐过渡更换,避免应激。只看重饲料价格而忽视质量只重饲料价格,甚至要求饲料厂提供的成品料比自己配制的成本还要低,忽视了鸡的采食量和料蛋比。降低饲料成本的途径应当是:减少浪费―合理的饲喂制度;适时换料―于生产的不同阶段调整饲料配方,满足需要而不浪费,以最低的成本供给必需的养分。终端产品―鸡蛋的单位饲料成本才是衡量饲料价值的有效标准。滥用添加剂部分养殖户将预混料当做调味品,用量太少;部分养殖户将添加剂视为万能药,盲目增加添加量或将不同厂家的产品混合使用。滥用添加剂不仅加大了饲养成本,而且还破坏了饲料中营养物质之间的平衡,造成代谢紊乱,有时还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重要的是营养的平衡,而不是好东西喂得越多越好。重视治疗而轻视预防1.重视治疗而忽视饲养管理,导致疾病不断;2.重视疫苗免疫而忽视隔离、卫生、消毒;3.盲目用药:药物品种、剂量、使用疗程的盲目性。对于养殖业而言,盲目用药的危害:①直接导致生产性能的下降,减少了经济收入;②造成经济上的浪费,增加了生产成本;③正常菌群区系的破坏造成二重感染;④肝脏、肾脏等组织器官的损害;⑤耐药菌群的产生,为疾病防制带来困难;⑥药物残留带来的公共卫生方面的问题。忽视选择淘汰病健混养现象在生产实践中普遍存在,既与养殖户的管理水平有关,也反映了养殖户的饲养心态。过分看重成活率,忽视了对后备鸡群中病弱鸡只的淘汰及产蛋鸡群低产鸡只的淘汰。当鸡群中个别鸡患病后,只单纯注意治疗,忽视隔离和预防,依然将病鸡和健康鸡同舍混饲,造成了疾病传播和流行,其危害:①隐性带菌鸡的潜在威胁;②低产鸡造成的饲料报酬低下。忽视后备鸡的光照管理光照时间可影响母鸡的性成熟,其敏感性在9-12周龄最强。两条重要规则要严格遵守:一是在生长期内不要增加光照;二是18周龄后不要减少光照时间。后备鸡的光照制度对鸡群适时达到性成熟十分重要,适时开产的鸡群初产蛋重大、高峰持续期长、死淘率低、产蛋期饲料报酬高,种蛋比例大、种蛋受精率高、种蛋孵化率高。有灯罩比无灯罩强度大45-50%,脏灯泡光照强度下降1/3-1/2。提倡使用定时钟来控制鸡舍的光照。重视产蛋鸡而忽视后备鸡切记,没有好的后备鸡就没有好的产蛋鸡。五周龄体重对于产蛋期生产性能至关重要。提倡蛋鸡育雏期使用颗粒料(3-4周),确保雏鸡5周龄之前达到相应的体重标准。重视保温而忽视通风鸡的基础代谢率高,需氧量大,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讲,通风比保温更重要。特别是北方地区的冬季,常常由于通风不良而导致鸡群发生呼吸道病问题。蛋鸡的适宜温度为13~27℃。不良的断喙断喙的位置不准确,过长或过短或下喙过长影响采食。烧烙过度会造成永久的伤害,影响采食和发育。忽视统计分析许多养殖户无生产记录和统计分析。生产统计是把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基本数据统计上来,是生产经营过程的全面记载和总结;是诊断疾病时流行病学资料的重要来源;是判断饲料品质优劣的有效依据;是我们积累经验、提高生产管理水平的必要手段。通过对生产记录的统计分析,经营者能够及时发现饲养管理和经营方面存在的问题,找出原因,采取措施,保证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相关文章
-
为什么要经常巡视黄鳝养殖池?
养殖户至少要每天早、中、晚巡池一次,如条件许可,更应经常巡池。一些从事规模养殖黄鳝的,更应抽时间巡视,不要认为交给养殖人员去养就一了百了。养殖业是个要求责任心很强的行业,任何粗心大意都可能使养殖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导致养殖失败。尤其是在下雨天气,我们更应加强巡视。看是否有排水管堵塞现象,看排水沟是否通畅,看是否有黄鳝逃出...
518 养殖手册 为什么要经常巡视黄鳝养殖池 黄鳝养殖技术 养殖 -
网友:规模猪场预防蓝耳病的几种方法解析
一般规模猪场母猪预防蓝耳病,有几种选择:1.免疫蓝耳灭活疫苗;2.不免疫蓝耳疫苗,用抗生素控制支原体或细菌继发感染;3.免疫蓝耳弱毒疫苗。以上三种方案来详细分析:第一种选择是免疫蓝耳灭活疫苗。经过大量实验表明灭活疫苗对蓝耳病保护力不强,在野毒感染压力大或者机体免疫力下降的时候容易发生疫情,此种免疫方法对猪群基本没有保护...
1628 动物养殖技术 家禽养殖手册 家禽养殖教学 -
发酵饲料可有效降低饲养成本
饲料价格上涨,人工成本增加,肉猪饲养成本进一步被拉高,养殖进入高成本时代,在业界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如何降低饲养成本已成为业界最为关心的话题。博罗县金谷饲料有限公司台湾籍副总监刘哲男认为,降低成本的关键在于降低饲料成本。提高15%的饲料利用率那么该如何降低饲料成本呢?刘哲男认为,养殖户在无法左右饲料价格的情况下,唯有提高...
588 动物养殖技术 畜牧业文章 家禽养殖教学 -
鸡孵化期胚胎死亡啥原因
鸡孵化期胚胎死亡是什么原因?鸡孵化期胚胎死因主要有:1.孵化前期死亡(1~6天):种鸡的营养水平及健康状况不良,主要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B;种蛋储存时间过长;保存温度过高或过低;种蛋熏蒸消毒过度;孵化前期温度过高或过低;种蛋运输时受剧烈振动。2.中期死亡(7~12天):种鸡的营养水平及健康状况不良,主要缺乏维生素D、维...
2965 养殖手册 鸡孵化期胚胎死亡啥原因 养鸡技术 养殖 -
加州鲈鱼高产养殖技术
加州鲈鱼肉多味美,无肌间刺,营养丰富;生长快,适应性强,病害少,容易捕捞。加州鲈鱼主要养殖方法有池塘混养、池塘主养、小池精养等几种,现结合生产实践将池塘单养高产养殖技术作简要介绍:1.池塘条件。池塘面积8~10亩,东西向,坡比为1∶3,池底平坦,淤泥少,池埂坚实不漏水,排灌方便,配备增氧机、水泵。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溶...
635 养殖手册 加州鲈鱼高产养殖技术 加州鲈养殖技术 养殖 -
高温季节如何合使用鱼塘增氧机
合理使用增氧机,不但可以预防和减轻浮头,还可以改善水质,加强池塘水体物质循环,减弱或消除有害毒物,促进浮游生物繁殖。那么,如何正确使用增氧机呢?1.在夏秋季高温期间的晴天中午,特别是水质肥沃、浮游植物丰富的鱼塘要开启叶轮式增氧机增氧2~3小时。因为在高温的晴天,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特别强,会产生大量氧气;而在水质肥的鱼塘...
2241 养殖手册 高温季节如何合使用鱼塘增氧机 养鱼技术 养殖 -
喂猪添加日常做饭调料出奇效
如何摆脱当前养猪困境是每位养猪同仁关心的问题,本人结合中国国情和农村资源情况,谈谈如何开辟养猪新思路路,欢迎大家参与讨论。一、利用“调料”喂猪生姜、大蒜、葱、食醋、韭菜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调料或蔬菜,据资料介绍和本人在实际工作发现,这些调料功效实在太多:生姜可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主要...
514 动物饲养 畜牧教程 畜牧业资料 -
猪体温升高所引发的疾病有哪些?如何区分?
猪的体温。正常健康猪直肠温度为38~40度,一昼夜温差一般不超过1度,正常状态是上午稍低,下午稍高。猪的体温升高又称为发热,目前人们所提到的“高热病”实际上是猪的体温受到诸多致病因素引起炎性反应导致猪的体温超过40度以上。动物发热是由于发热激活物作用于机体,进而导致内生致热原(EP)的产生并入脑...
2896 特种养殖 家禽养殖 家禽养殖手册
栏目直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