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868年首次发现禽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以来已有很长的历史,最早将禽白血病分成三种类型:红细胞性、骨髓细胞性和淋巴细胞性。Rous于1911年发现鸡的肉瘤病,并分离到了肉瘤病毒,通过对禽白血病病毒和肉瘤病毒的特性分析比较,发现它们在形态、结构特征及免疫学特性等方面都非常一致,因此,统归为禽白血病/肉瘤病病毒群(A-vianLeukosis/SavcomaViruses,ALSV),现将这类病毒归为“禽白血病”种。1病原学禽白血病病毒(ALV)为全基因型病毒,组成分别包括脂类、蛋白质、RNA和可能来源于组织细胞的少量DNA。该群病毒的p27蛋白为病毒的囊膜蛋白,是主要的群特异性抗原。ALV分成9个亚群(A-I),其中A、B、C、D、E亚群比较常见,而A、B、C、D为外源性病毒,E、F、G、H、I亚群为内源性病毒,但能感染鸡的只有A、B、C、D、E亚群,而其它亚群多发生于其它种类的禽。80年代末,英国L.N.Payner及同事们首次在肉种鸡中分离并鉴定了一株新的白血病病毒株(命名为HPRS―103)。通过分析其囊膜基因,结果发现有别于上述五个亚群,定名为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此病毒系一外源性白血病病毒与一内源性E亚群病毒的囊膜基因重组的重组体。在鸡群中,多发生外源性病毒A、B亚群的感染,表现为较强的致病性和致瘤性,而C、D亚群较罕见。J亚群病毒在英国广泛存在,中国的肉鸡群中也有J亚群的感染。ALV―J能感染多种禽类的细胞培养物,但对哺乳动物细胞不易感染,在大部分的禽类中,只有鸡、原鸡和太鸡是敏感的,在不同品系的鸡中,肉鸡最易发生肿瘤。2传播途径ALV感染的传播方式有三种:水平传播、垂直传播和遗传性传播。2.1水平传播病毒从一只鸡传给另一只鸡是通过直接的接触传播。ALV阳性鸡在其皮肤表面也有可能发现病毒;也有间接方式,如带毒的鸡将病毒排到粪便和分泌液中,污染环境,接触到这些污染物的其它鸡在很大程度上有可能受到感染。而这种感染主要发生在育雏和早期饲养阶段,如性别鉴定和马立克氏病疫苗接种时,雏鸡在无母源性抗体时更易造成雏鸡的感染。正因为水平传播的原因,导致在雏鸡阶段ALV感染率很高,这种传播方式,主要是外源性白血病病毒引起的。2.2垂直传播主要是指母鸡通过排泄病毒到种蛋中,传给下一代。通过这种形式,使得ALV在鸡群中世代存在提供了一个途径。公鸡的感染虽然不影响子代的先天性感染,但这种病毒的携带者通过与其它鸡接触和与母鸡交配来感染它们。2.3遗传性传播这种传播方式只适应于禽反转录病毒,是垂直传播的另一种形式(病毒的传播主要以DNA的形式)。我们知道,内源性病毒是指正常鸡的基因组中携带的与外源性ALV的基因组在结构形式(核苷酸序列)上都极为相似的基因座,大多数内源性病毒不表达完整的病毒粒子,只有以DNA的形式按孟德尔遗传规律从上一代传给下一代。在ALV的各个亚群中,只有E亚群病毒按此方式传播,该亚群病毒的存在对养鸡业影响程度并不是很清楚,但可以肯定这种影响远不如外源性ALV。3诊断与净化随着对ALV的认识,对该病的诊断方法已有多种形式。传统的病毒分离比较麻烦,主要是从病鸡的口腔洗液、粪便以及鸡蛋中分离培养,并将病毒接种到敏感雏鸡、鸡胚或成纤维细胞培养进行病毒分离。但ALV各亚群的病毒并不在近期形成肉眼可见的细胞病变。在70年代早期,RIF试验和禽白血病补体结合试验测定禽白血病和禽肉瘤病毒群特异性抗原。随后,由Rispens等创造出了非生产者细胞激活(NP)试验。以上各种方法虽然特异性和敏感性都很好,但在种鸡场针对ALV大规模的净化工作中费时、费力,实际应用的可能性很小。在1979年,Spencer等人创立的直接补体结合试验(CET)检测ALV群特异性抗原,使得净化成为可能。随后又建立的ELISA试验检测ALV群特异性抗原,更适宜于大鸡场的净化工作。国内的研究者先后建立了不同的检查方法,如利用琼脂扩散试验检测羽髓中鸡白血病毒,DOT―ELISA和DAS―ELISA等检测抗体或抗原。这些方法的建立和应用,对鸡白血病的诊断变得比较容易。在我国鸡群中几乎所有鸡群都可发生ALV的感染。在80年代初,美国商业鸡群的ALV阳性感染率为1%-13%。随着净化该病工作的进行,阳性率逐渐下降,特别是在原种鸡群中,几乎不存在有A、B、C、D、E亚群造成的感染。80年代末期,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利用AGP法,对北京市某原种鸡场进行了该病的净化,结果发现阳性率高达50%。通过淘汰阳性鸡,ALV的感染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有研究表明,ELISA法比AGP法敏感,利用ELISA法检测种鸡群中ALV时不易漏检阳性鸡。国外的净化工作可以追溯到60年代,Hughes等人利用RIF试验净化某一品系的鸡,首次获得了无ALV感染的鸡群。在60年代,由于马立克病的严重流行,人们把注意力集中在对马立克氏病的净化上。随着对该病问题的解决,才发现ALV的感染也相当严重。接着,许多检测ALV新试验方法替代了RIF,但仍需组织培养。虽然COAF法也可用于检测ALV―GSA,但生产中要建立无ALV感染的鸡群还有很大的一段距离。在实际应用过程中,ELISA法快速、敏感,适用于商业鸡群对ALV的净化。4防治措施ALV在生产中引起的损失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产生肿瘤;另一方面是产生非肿瘤综合征。产生肿瘤可以导致鸡的直接死亡。非肿瘤性综合征主要表现为生产指标发生变化,如性成熟推迟,母鸡产蛋率下降,蛋重下降,受精率下降和孵化率下降。当然,ALV的感染对生产性能的影响程度与很多因素有关,如鸡的品种、品系、受感染鸡的日龄和感染方式等。鸡先天性感染ALV,肿瘤出现的机会比接触感染的高出6倍,且在产蛋量上要少得多。目前,在ALV的防治上没有疫苗可用,种鸡群控制ALV的措施,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法:4.1淘汰ALV排毒鸡,切断垂直传播途径。先天性感染ALV鸡对ALV产生免疫耐受,体内没有中和抗体,但能持续带毒,且通过蛋清或精液将病毒传给后代。通过准确的血清方法检测ALV阳性鸡,将其淘汰。4.2防止水平传播,减少感染机会。因为带毒病鸡通过粪便、羽毛等方式将病毒排泄在环境中,在早期的孵化和饲养阶段造成敏感的幼稚感染,或在翻腔进行性别鉴定和疫苗防疫接种时通过一个针头,也有感染的可能。4.3严格执行综合卫生防疫措施,如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加强卫生消毒措施,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种鸡引种时,要从净化过ALV种鸡场进种。总之,定期对种鸡场进行ALV的鉴测,发现阳性鸡尽早淘汰。只有这样,才能将ALV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点。
相关文章
-
獭兔何时取皮最经济?
饲养獭兔的主要目的在于取皮,兔皮的质量高低将直接影响经济效益。要获得高质量的獭兔皮,除要有优良种兔和科学饲养外,还必须了解獭兔的换毛规律,算准取皮时间。一、獭兔的换毛獭兔的换毛分为年龄性换毛和季节性换毛两种。1、年龄性换毛:发生在仔兔和青年兔。仔兔出生后的30日龄~150日龄间,为第一次年龄性换毛期。根据笔者的经验,在...
803 动物饲养技术 家禽养殖 家禽养殖妙招 -
自配水貂饲料常忽视的问题
在水貂养殖过程中,貂场为了降低饲养成本,一般采用自配料,由于配制方法不当,饲养效果不好,代谢性疾病时常发生,给貂场造成经济损失。现就饲料配制过程中常被忽视的几个问题介绍如下: 一、鱼类饲料的酸败及维生素的补充 鱼类饲料是水貂重要的蛋白质来源,大多数的海鱼和淡水鱼均可作为水貂的饲料。常用的海鱼有冷冻的小鲅鱼、小黄花鱼、小...
1098 养殖手册 自配水貂饲料常忽视的问题 养貂技术 养殖 -
基层兽医如何防治温和型猪瘟
近年来,随着养殖户对猪瘟危害性认识的不断提高和猪瘟疫苗的使用,使典型猪瘟的发病率明显下降,但是出现了该病发病率低、死亡率低、临床症状不明显、剖检变化不典型的新特点,即温和型猪瘟,又称非典型猪瘟,为准确诊断该病增加厂困难。基层兽医又缺乏高新技术和仪器设备,往往容易误诊,造成不应有的损失。1温和型猪瘟发生的原因1.1病死猪...
1767 养殖手册 基层兽医如何防治温和型猪瘟 养猪技术 养殖 -
兔脑原虫病的诊治方法
本病是由微粒子科的兔脑原虫寄生于脑内引起的慢性原虫病,通常呈隐性感染。本病在很多兔场广泛流行。诊断要点1、本病主要是通过口服和鼻内接种感染。通过口服有传染性的尿液也可传染本病。也可能通过胎盘感染。2、症状为衰弱,体重减轻出现尿毒症;严重者出现神经症状,如惊厥、颤拌、斜颈、麻痹和昏迷。病兔常出现蛋白尿。病的末期出现下痢,...
2838 动物饲养 家禽养殖手册 畜牧业知识 -
新购进猪饲养管理注意事项
新入栏猪由于受到各种应激因素的影响,如运输应激、环境变化、饲料变更等,给幼猪造成精神上和生理上的压力,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往往造成幼猪多发腹泻、水肿病等疾病,造成发育不良、增重缓慢、死亡率增加的后果。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如下建议:进猪前的准备工作首先要了解所购猪的背景,是否存在疫情或处于亚健康状态,是否做...
1115 动物养殖技术 家禽养殖禁忌 家禽养殖教学 -
养南美白对虾如何节省饲料
养殖南美白对虾一般采用颗粒配合饲料,由于这种饲料售价较高(一般4000―5000元/吨),因而饲料成本是其主要开支,一般要占70%以上。因此,在养殖中合理地节省饲料,降低饵料系数是养殖南美白对虾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一、清除野杂鱼,减少争食者。池内野杂鱼、杂虾较多,低质鱼虾争食饲料,会降低饲料利用率,因而应注意将...
678 养殖手册 养南美白对虾如何节省饲料 养虾技术 养殖 -
几种常见猪病如何进行鉴别
近年来,随着养猪业集约化、规模化的发展,市场流通渠道的增多,一些已经基本控制的疾病,如猪瘟、猪丹毒等,在养猪生产中时有发生,且有扩散蔓延的趋势。猪瘟、猪丹毒、仔猪副伤寒、猪链球菌病和猪弓形虫病这几种疾病,由于一些疾病的病原在流行过程中发生变异、毒力减弱、加上猪群中的免疫水平参差不齐,导致某些疾病在流行过程、症状表现和解...
1155 动物养殖 畜牧常识 畜牧文摘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