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佩君,一个养虾的浙江缙云人。上世纪九十年代,施佩君一家来到广西防城港,干着缙云世代相传的老本行——养蛋鸭。2004年,看到不少人养虾赚钱,施佩君也蠢蠢欲动,放下老本行,转而养虾。“头一年养,赚了。但由于技术不行,接下来连亏三年。”施佩君说,要不是自己兴趣所在,后面不一定能坚持下来。
而今,施佩君一家从防城港转战中山南朗,与弟弟施君圣汇合,加上家中大姐二姐,一个大家族在南朗包下了上千亩鱼塘,改造成虾塘,风风火火继续养虾。
去年,施佩君全程使用中山粤海虾料、粤海虾苗和粤海生物公司产品养殖南美白对虾,最终80亩虾塘纯获利近80万元,这在去年肠炎偷死频发的珠三角可以说非常难得,也因此成了周边的标杆。从亏到赚,施佩君有自己一套技术经验。
虾塘换水:大排慢加
施佩君的虾塘,原来是养脆肉鲩的鱼塘,面积都是20-30亩。到手后,施佩君自行修葺,改成每口10亩的虾塘,共80亩。
《农财宝典》记者来到虾塘已是中午,碰巧这天线路修整,当地停电一天。虾塘的水面因开不了增氧机,显得十分平静。
“这些水这么靓,不开增氧机也不怕。”同行的中山粤海饲料有限公司区域经理廖运和看了看施的虾塘,很有信心地判定。
说到养好这八塘水,施佩君一年可是花了不少功夫。“养虾怕发病,但病害还得以预防为主,预防的主要办法就是调好水。”施佩君告诉《农财宝典》记者,虽然调水的费用一造虾比别人多花200-300元/亩,但效果确实立竿见影。
施佩君养三造虾,年底干塘,来年清明前后放苗。一般在放苗前,按照常规做法,他会先对塘底消毒杀菌,再放水培藻。“这些常规做法大部分养殖户都会,但是很多人会忽略后期的管理。”施佩君认为,后期的水质管理更重要。
从放苗开始,他每天早晚都要巡塘,看水色、看摄食情况、看虾的活力等等。平时,他会定时给虾塘培藻、改底。“固定每周放肥一次,每隔7-10天改底一次。”施佩君介绍,每当天气变化,如连续阴雨或连日高温,就要注意解毒、抗应激,“到了养殖后期,养殖密度逐渐增大,就要注意增氧,改底也频繁一些,隔3-5天就得放一次。”
每隔一段时间,他都会给虾塘换水。与别人的大排大放不同,施佩君采用的是大排慢加的方式。“一次性排掉40公分左右,再分两三次慢慢加满。”他解释,这样可以减少虾因新水进入引起的应激反应。更有利的是,虾塘所在的那一片养殖塘边上有两条水沟,周边的养殖户都是一条用于抽水、一条用于排水,进排水分开,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细菌、病毒的横向传播。
如此精细的管理,在土塘养殖中并不多见。“别人养几百亩塘,把饲料倒下去就算了,下午还有空去打牌,我养几十亩,两公婆从早忙到晚,累得够呛。”施佩君开玩笑说,要想把虾养好,比养孩子还费心。
正是因为管理到位,施佩君的虾塘去年亩产达到1000斤以上,平均每亩入账过万元。这让他的很多缙云老乡都羡慕不已。
中造虾用一代苗优势明显
在珠三角,土塘养虾的大部分养殖户都用价格便宜的普通苗,投苗密度高达5-6万尾/亩。但是,施佩君却认定好的种苗具备强的生长优势。所以在他的三造虾中,早晚造选择用二代苗,投苗密度4-4.5万尾/亩,中造选择用一代苗,密度3-3.5万尾/亩。“早造天气多变,晚造天气转凉、水温偏低,一代苗的优势体现不出来,中造条件适中,用一代苗生长速度更快。”施佩君告诉记者,与土苗相比,优质苗成活率高,可达到七成左右。
“用优质苗降低投苗密度,产量反而高。”施佩君介绍,去年中造虾养了75天,规格达到22-25支/斤。这样的生长速度,价格低、质量参差不齐的土苗当然望尘莫及。
养大虾,也是施佩君多年来的养殖习惯。在他看来,用土苗投苗密度高,养到70-80支/斤规格时是病害高发期,如果管理不当,很容易全军覆没,风险更大。自己用的是优质苗,本身生长速度较土苗快,同样的养殖时间,优质苗可以长到40-50支/斤的规格,“即使发病,立即卖虾也有一定的价钱,不至于血本无归,甚至有得赚。”
当然,养大虾也需要优质饲料为基础。如何选择优质饲料,施佩君说,还是看内在看效果。这边很多老乡用粤海料几年了,感觉质量能一直保持平稳,成功率比较高,生长速度比较理想,在正常出虾的情形下饲料料比低于市场整体水平,重要的是,在养殖中后期对底质、水质的管理和处理也容易一些。
施佩君对自己多年积累下来的养殖技术很有信心,“只要管理到位,养到20-30支/斤的规格没有问题。”施佩君告诉《农财宝典》记者,相差一个规格,大虾的价钱高出很多。他总结说,现在养虾不能随大流,要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其实养虾说到底就是选择优质饲料和优质种苗的同时,平时注意调水、改底,让虾舒服了,你的虾也就养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