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眼鳟属鲤形目、鲤科、赤眼鳟属,其眼上缘有一明显的红斑。故俗称“红眼”,是长江名贵的野生经济鱼类,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
1、养殖条件
养殖池塘应建在无污染的地点,水源充足,溶氧丰富,pH值7~8.5,水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1989)和《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的要求。池塘形状以东西向的长方形为好,单池面积以0.2平方公顷~0.6平方公顷为宜,水深2m左右,底质以粘土为好,壤土次之,池底淤泥在10cm左右,每667平方米水面配有0.3kW~0.5kW的增氧机,鱼池设有进排水系统,并配备好水泵注换水设备。
2、池塘消毒
放养鱼种前10d左右,每667平方米水面用75kg~100kg生石灰干塘消毒,可杀灭野杂鱼和病原体,又可有效地改良底质与水质。
3、培肥水质
鱼种放养前5d.每667平方米水面施入经发酵的有机肥200kg左右,使水色呈黄绿色,透明度保持在30cm~35cm.
4、鱼种放养
选择在冬、春季节放养,水温在5℃~10℃为宜,此时鱼活动力较弱,鳞片紧凑,不易脱落受伤。放养前将鱼种用3%~5%的食盐水消毒5~10min.池塘主养每667平方米水面放养赤眼鳟鱼种700~900尾,再搭配100~150尾左右的花白鲢鱼种。池塘套养每667平方米水面可套放赤眼鳟鱼种100~200尾。鱼种要求体质强壮、无病无伤、大小均匀、规格较大。
5、饲料投喂
赤眼鳟为杂食性,经人工驯养后喜食人工配合饲料。饲料蛋白质含量在28%左右,饲料系数在1.8左右。投喂应按照科学的“四看”、“四定”的原则灵活掌握好每次的投喂量,在主要生长季节每日上、下午各投喂1次,一般每次投喂量以20~30min左右吃完为宜。此外,根据赤眼鳟的食性,还应投喂一些青粗饲料,如浮萍等水草和青草类,从而促进鱼的生长,节约饲料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6、日常管理
在主要生长季节。每天早晚坚持巡塘,认真观察鱼的活动、水质和鱼的摄食等情况,并做好观察记录。在高温季节要注意适时换水,一般10d左右加换水1次,以保持清新的水质和高溶氧。在生长季节每日下午13:00开启增氧机,一旦发现浮头要及时开启增氧机。每20d左右,每立方米水体用20g生石灰溶化后全池泼洒调节水质。在自然条件下赤眼鳟抗病力较强,但在人工养殖时,要注意防治方法,做好防病工作,坚持以“预防为主”为原则,赤眼鳟鱼病同常规鱼相似。用药应符合《无公害食品鱼用药物使用准则》(NY5071-2002),不使用国家明令禁用的药物。细菌性疾病预防应采取每月(5月~9月)用杀菌消毒剂全池泼洒一次,对寄生虫病可用阿维杀菌素全池泼洒。如患有锚头鳋病应隔5~7d后再泼洒一次。在赤眼鳟成鱼上市前,应遵循相应的休药期,以保障上市鱼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