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的投饵是提高水产养殖综合经济效益和维护养殖水体生态平衡的重要技术措施,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驯食和转食
鱼类对饵料的适口性有较强的选择性,在进食一种新的饵料之前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驯化;其摄食行为经过驯化很容易形成条件反射,从而摄食特定的人工饵料。驯食应在鱼种放养后立即开始,每次投喂30分钟左右,同时敲击物体发出特定响声,每天三到四次,每次视吃食情况决定投饵量。通过驯食,使养殖鱼类形成定点、成群抢食的习惯,可减少饲料的浪费,避免营养成份的溶解损失,降低饵料系数,减轻残饵对养殖水体的败坏作用。此外,通过对鱼类这种定点抢食的摄食活动的直接观察,还可及时掌握鱼类的生长和健康状况,为养殖管理和疾病预防提供第一手资料。
二、掌握合理的投饵量
精养鱼池每日的实际投饵量要根据池塘的水温、水色、天气和鱼类的生长及吃食情况来定,即“四看”:
1、水温
1~4月和10~12月水温低,应少投或不投;5~9月水温高,是鱼生长的最佳季节,适量多投。
2、天气
晴天溶氧充足,可多投,阴雨天溶氧低,应少投;阴天、雾天或大雨将至前大气压低,暂时不投;天气变化反复无常,鱼类食欲减退,应减少投食量。
3、水色
鱼池水色应以黄褐色或油绿色为佳,属肥水,可正常投饵;水体透明度太大可适量增加投饵,并追施有机肥或绿肥;水色太浓或转黑,应减少投饵,并适量换水,注意调节水质。
4、鱼类的生长及吃食情况
巡塘时注意检查食场有无残饵,投食时观察鱼类抢食是否积极,由此可基本判断所投饵料充足与否。若很快吃完,应适量增加投饵;若长时间才吃完或有剩饵,可酌情少投。随着鱼类的生长,投饵量应该是逐渐增加的。
三、“四定”原则
1、定质
作为某种养殖鱼类的饵料要求适口、鱼类喜食,宜现喂现配。配合饲料应选择知名度大、质量可靠、信誉好的大公司的产品,其中蛋白质的含量必须达到该种鱼的营养要求;并根据鱼体规格,掌握合适的颗粒大小。草料、螺、蚬等要求洁净、无毒、无病原体,不能腐烂变质,投喂前用40-50‰的食盐水消毒。
2、定量
正常情况下每日投喂量不可忽多忽少;具体每天的投饵量应遵循上文所述原则。鱼种期的日投饵量应占鱼体重的8-10%,至成鱼期的日投饵量应占鱼体重的2-3%;但绝对日投饵量是随鱼体重的增长而增加的。每天的饵料应分二到三次投喂,每次投喂的最适食量应为鱼饱食量的70-80%;投食过量易引起池塘水质迅速败坏,所以应尽量做到少量多次,提高饵料利用率。
3、定时
每天投饵的时间应相对固定,选择一天中溶氧高的时段投喂,如上午八九点和下午三四点;避开中午的高温;遇到季节、气候变化略作调整。在鱼类的生长季节必须坚持每天投饵,投饵坚持“匀”字当头,“匀”中求足,“匀”中求好,保证鱼类吃食均匀。切忌时断时续,要记住“一天不吃,三天不长”,“一天不投,三天白投”。
4、定位
投饵要有固定的位置,可在安静向阳的塘埂边设置食台。食台以木杆和帆布搭建成三角形或方形,沉入水面下30厘米左右,并套以绳索以便拉出水面检查。通过设置食台可以及时、准确判断鱼类的吃食情况,还有利于清除残饵、食场消毒和疾病防治。(动保研究所胡华明)
本篇文章由《大北农技术与服务报》特约提供,如需转载,请联系农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