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肉鸽养殖业还存在许多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是管理粗放,饲养成本高。这类问题在中小规模养户很突出。第二,卫生防疫松懈,疾病多而复杂。第三,迄今尚未有统一饲养标准。第四,各式各样的技术市场鱼龙混杂。第五,市场混乱,市场销售渠道不宽,未能将零散的乳鸽集中,纳入统一销售渠道,以降低成本。第六,缺乏配套的加工体系。迄今只有少数几家肉鸽食品加工厂。第七,投资者没有摆正投资心态,盲目投资,急功近利很难成功。发展起点要高,要上规模、上档次。从以往特种养殖的一个奇特现象“少的卖不了,多的不够卖”看,肉鸽养殖必须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形成地方特色、区域特色。小打小闹形不成气候,形不成市场,根本谈不上发展。起点高、规模大,舍得资金、技术、人力、管理等投入,各方面精打细算,成本减少,可形成规模效益。发展较快的广州、深圳等地,5万对、10万对、10多万对的鸽场比比皆是。需要注意的是,上规模、上档次,不能盲目发展,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调控力度,防止发展的盲目性。乳鸽消费的市场潜力是巨大的。加强舆论宣传和消费引导,对培育、扩大消费群体,挖掘潜在的市场具有重要意义。推进产品标准化,实施名牌战略 实施农业标准化是提高农业科技含量的重要举措。鸽业生产应根据国内外市场的需要,制定质量标准、产品规格、卫生要求、加工细则等。在产业生产、经营的基础上,创立品牌,包括肉鸽的品种及深加工的产品、市场、营销公司、经纪人等,以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附加值,从而提高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有力地推动鸽业产业化的发展。加强肉鸽产业化建设,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特种养殖业不能搞小而全、封闭式的独立生产经营方式,应根据现代化生产方式的要求,实行产、供、销一条龙,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化生产、经营的策略,大规模地组织分工、分业生产,使资金、技术、人员、管理等相对集中地投入,资源的优化组合和合理配置,实现资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最大限度地发挥整体与规模效应,减少恶性竞争,减少中间环节,降低市场风险和经营风险,从而形成区域规模和区域特色。政府有关部门应把肉鸽产业化生产经营纳入农业产业化重点发展项目范围,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有重点地培植和建设一批大型鸽场、乳鸽加工厂和销售、服务公司等龙头企业;培育和建设一批乳鸽专业批发市场;培养一批精干的农民经纪人队伍,加大发展力度,加快鸽业产业化建设的进程,提高农业产业化建设的水平。尽快制定肉鸽饲养标准 肉鸽品种繁多,同一品种又有乳鸽、青年鸽、产鸽等不同的生长、生理阶段,不同的品系、品种,不同的生长、生理阶段所需的营养又各不相同。因此,制定肉鸽的营养标准是个系统工程,光靠个人的热情和有限的投入是解决不了的,必须要靠政府在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才能完成。制定和颁布肉鸽的营养标准,对发挥品种潜能、指导养鸽生产、提高养鸽水平、完善饲料工业及品种结构、提高养鸽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