鰤鱼体呈纺锤形,稍侧扁。背鳍有硬棘和软鳍条29~30条。臀鳍有分枝鳍棘1条和软鳍条17~22条。鳃的上半部有鳃耙8~12,下半部17~23。侧线鳞210~220。背部暗蓝色,腹部银白色。体侧有一黄色纵带。标准体长30~80毫米的仔鱼体色呈金属光泽的黄褐色,体侧有红褐色的横带6~11条。
鰤鱼是一种温水性鱼类,分布于日本海及台湾以南海域。该鱼自春季至夏季由南向北洄游,自秋季至冬季由北往南回游。产卵期在东海区为2~3月,在日本的九州和四国岛周围海域为3~5月。卵浮性,直径1.15~1.44毫米,刚孵出的仔鱼全长3.5毫米,大量出现在水温19~21℃和氯度为1.91%~1.93%的水域中。仔鱼一般随着黑潮及其支流向北漂流,并集中在海洋锋区,常附着在随波逐流的海藻上。当鰤鱼长至15厘米时,离开漂流的海藻,营自由游泳生活。4厘米以下的鰤鱼主要摄食哲水蚤之类的桡足类及甲壳动物,随着生长,开始摄食*鱼幼鱼和其他小鱼类。长至15厘米,则以沙丁鱼、鲭、乌贼等为食。鰤鱼的寿命为7岁,最大个体为96厘米,体重13公斤。目前人工繁殖技术已解决。鰤鱼的网箱养殖最早起源于日本。近几年我国粤、闽、浙几省沿海陆续进行鰤鱼养殖。养殖周期为2年,5月将苗种放入网箱,养殖密度按每平方水体放养20公斤鰤鱼为宜。随着生长,网衣的网目必须增大,依次为1、1.5、1.7、2.5、4.3和6.O厘米。鰤鱼在7~28℃水温范围内生存,生长的最适水温为24~26℃。当海水密度因大雨等从1.025降至1.015时,生长会受影响。每天投喂饵料一次。为防投饵过量,每星期可停饵1~2天。随着生长,每公斤体重需要的饵料量也随之减少。养殖的第一年,夏季饵料投喂量要大,冬季要少。养殖的第二年,夏季饵料投喂量提高至鱼体重的8%,冬季降至其体重的3%~4%。玉筋鱼、*鱼、沙丁鱼、贻鱼和秋刀鱼可作为鰤鱼的饲料。投喂的饵料必须新鲜,否则,饵料腐败、脂肪氧化,鰤鱼食后会引起生理上的不正常。投喂的饵料鱼必须贮存在零下20℃以下。用冻鱼投喂前,必须先解冻。小规格的饵料鱼可以整条投喂,大规格的先切断或剁碎再投。饵料系数8左右。主要病害为诺卡氏菌病,假结核病、链球菌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