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耳病已经成为成为包括猪瘟和伪狂犬在内的危害养猪业发展的三大高危疫病之一,在猪群中广泛存在,我国猪群中蓝耳病的感染率(包括抗体阳性和病毒阳性)非常高,几乎找不到蓝耳病阴性猪场。母猪隐性感染,持续带毒,可向外排毒达112天,经胎盘感染胎儿,出生后的仔猪带毒可达86天之久。
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是引发猪高热病和呼吸道病综合征的主要病原,造成猪只大批发病而死亡。当前蓝耳病的发生与流行,在流行病学上是以持续性感染及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为特征;在临床上则是以免疫抑制及与其他病原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为特征。仔猪发病多出现在5周龄~13周龄的猪群中,一般从5周龄~6周龄开始发病,8周龄~9周龄为发病与死亡高峰,以后逐渐减少。症状表现为体温升高达
防治措施
该病是一种新的病毒性传染病,至今还没有切实可行的防治方法和特效药,应以综合防治为主。
坚持自繁自养:胎盘传播是本病的重要传播途径,所以坚持自繁自养,不从疫区和有本病史的猪场引种是及其重要的预防措施。
严格的检疫制度:确需引种时必须严格执行隔离检疫制度,并采血送到有条件的实验室进行蓝耳病的抗体检测,抗体阳性猪不能引进,抗体阴性猪也应该隔离观察,直到母猪怀孕后无繁殖障碍、所产仔猪无蓝耳病症状才可与其他猪混养。
疫苗接种:目前有灭活苗和弱毒苗两种疫苗可以用。我国也已经研制出适合我国流行毒株的灭活苗,据报道免疫后20天抗体达到高峰,并可以持续6个月左右,可用于种猪的免疫预防,对发病的猪场应用后也能母猪的产仔率和仔猪的成活率。对于弱毒苗的应用一定要谨慎,如果猪场经血清学检查确实已经感染了该病,可以考虑用弱毒苗接种以缓解仔猪的呼吸道症状,死亡率,母猪的繁殖力,减少经济损失。弱毒苗的免疫程序是:后备母猪配种前2周~3周免疫一次,确保其高效价抗体水平以保护怀孕期不受病毒的侵害;仔猪23日龄~25日龄使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进行免疫接种,作后备种猪使用时,于配种前再免疫接种1次。仔猪每头每次加入猪用转移因子0.25毫升,与疫苗分别肌注。可地促进抗体形成,抗体滴度和机体免疫力,减少免疫麻痹,免疫耐受的发生。
接种疫苗并不能产生100%的保护,而仅能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用了疫苗后还有发病的可能,尤其是弱毒苗的使用更应该慎重。
发病时的措施:一旦猪场发病,要对病猪和外观健康的猪尽快隔离饲养,料糟、水槽严格分开,猪只之间不能相互接触以防传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