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资料网收录动物养殖技术与动物相关资料,如家畜家禽养殖、淡水海水及特种养殖知识等,欢迎查阅!

黄颡鱼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

时间 : 05-11 投稿人 : 被神隐藏的少女 点击 :

1、相对于常规养殖品种四大家鱼来说,黄颡鱼的人工繁殖所要求的产卵、孵化设施条件及技术工艺要简单得多,这有利于更多的养殖业主自主开展。本讲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让读者全面了解和掌握黄颡鱼繁殖中的习性特点、亲鱼培育要求、产卵孵化技术工艺以及与四大家鱼繁苗中的不同之处,以在具体操作“多一些清醒少一点盲目”,繁殖出优质足数的鱼苗。

黄颡鱼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 | 海水养殖技术

2、将黄颡鱼鱼苗阶段的培育与鱼种阶段的培育进行比较学习可以知道,鱼苗培育阶段的技术要求相对要高一些。读者通过学习,要了解培育鱼苗鱼种全过程所需的技术,再根据各自的条件安排培育苗种生产,从而实现“自繁(苗)→自育(种)→自养(商品鱼)”一体化的黄颡鱼商品生产,达到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生产目的。

第一节繁殖特性

一、繁殖习性及研究进展

(一)繁殖习性研究,相对其它人工养殖鱼类而言,对黄颡鱼的繁殖生物学及繁殖技术要迟许多。真正意义的繁殖应用技术研究还是在近年较为集中。据蔡仁逵主编的《中国淡水养殖技术发展史》(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载:黄颡鱼的人工繁殖于1987-1989年由长江水产研究所试验成功。这可能是指王令玲等发表在《淡水渔业》杂志1989第5期上的研究报告“黄颡鱼胚胎和胚后发育的观察研究”。事实上中科院水生所杜金瑞于1963年就从野外采集了黄颡鱼受精卵进行了部分观察。段中华等于1996-1997年对长江中的瓦氏黄颡鱼的繁殖生物学进行了研究,其报告《瓦氏黄颡鱼的繁殖生物学研究》发表在1999《水生生物学报》第6期;江西肖秀兰等(2003)报道了“鄱阳湖黄颡鱼胚胎发育观察”,杨家云(1994)报道了“瓦氏黄颡鱼的繁殖生物学”,陈永等(1995)报道了“瓦氏黄颡鱼胚胎发育的研究”,还有一些报道就不作详细介绍。

(二)繁殖技术研究。近年来,我国从南到北的相关科研及生产单位在上述繁殖生物学研究基础上,相继开展了黄颡鱼的人工繁殖技术。如湖北荆州陈一骏等(2000)报道了黄颡鱼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上海张龙松等(2000)报道了“黄颡鱼人工繁殖及育苗试验”,上海水产大学王武等(2001)报道了瓦氏黄颡鱼人工繁殖的初步研究,苏州大学宋学宏等(2002)就开展黄颡鱼人工繁殖进行了报道,湖北水科所万松良等(2002)报道了1999-2001年三年间的研究成果“瓦氏黄颡鱼人工繁殖技术研究”,吉林夏立克等(2002)在东北地区成功了规模化的黄颡鱼人工繁殖,江苏凌立彬等(2003)也报道了黄颡鱼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的研究,华中农业大学王卫民等(2002)分别报道了“黄颡鱼两种人工繁殖方法的比较研究”和“黄颡鱼与瓦氏黄颡鱼的杂交研究”,江西欧阳敏(2002)报道了“鄱阳湖黄颡鱼人工繁殖技术分析”,还有一些零星的报道,就有一一赘述。

二、性腺结构与性比构成

(一)性腺结构

1、精巢。黄颡鱼的精巢与瓦氏黄颡鱼的精巢有一定差异。这两种黄颡鱼的性成熟性个体均在生殖季节能在体内看到一对乳白色精巢,末端左右合并通向泄殖腔,并连接于生殖突。黄颡鱼的精巢呈分技状,这可能是人工繁殖时人们用手挤不出精液的原因;但瓦氏黄颡鱼的一对精巢形成长管状与精囊合并,人工繁殖时人们可用手挤出精液(图2—1)。

2、卵巢。黄颡鱼有卵巢一对,末端左右合并通向生殖孔。在生殖季节解剖雌性个体,可见腹内的一对黄色的长囊状卵巢。一般在卵巢中可见大、中、小3个不同时相(大小不一)的卵粒,尤其是靠近生殖孔一端的卵粒直径明显大于前端的卵粒直径(图2—2)。

3、泄殖孔。黄颡鱼的泄殖系统包括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两部分。排尿器官为肾脏,尿液由肾管通向膀胱,再由输尿管涌向泄殖腔,从泄殖孔排出体外。雄性个体的泄殖孔位于生殖突的顶端;雌鱼没有生殖突,生殖孔与泌尿孔分开,肛门之后为一圆形生殖孔,繁殖季节生殖孔圆而红肿,生殖孔之后是细小的泌尿孔。

(二)性比构成与年龄组成。

1、雌雄比例。段中华等(1999)研究长江中游天然瓦氏黄颡鱼的繁殖生物学后指出,在性腺发育至Ⅱ期及Ⅱ期以后上的941尾标本中,雌雄比例为1.04:1;Ⅱ期—Ⅲ期性腺的809尾标本中,雌雄比例为1.01:1;性成熟的132尾标本中,雌雄比为1.26:1,逐月雌雄鱼的比例虽然有一些变化,但差异不显著。对于黄颡鱼的雌雄性比,蔡焰值等通过收集天然亲鱼的统计认为,雄鱼的比例要大于雌鱼,雌雄一般在1:1.5以上。

2、性成熟最小年龄与最小个体。段中华等(1999)认为,长江中游天然瓦氏黄颡鱼雌鱼最小性成熟个体体长为13.3厘米,体重25.3克,成熟系数5.65%,卵巢Ⅲ期;雄鱼最小成熟个体体长为16.1厘米,体重57.1克,成熟系数3.76%,精巢Ⅴ期。这种最小成熟个体的年龄均为2龄,为7月份采集的标本。

3、年龄组成。瓦氏黄颡鱼性成熟始于2龄,2龄个体中,性成熟个体占39.13%,3龄个体中,性成熟个体占87.88%,4龄的个体全部达性成熟。黄颡鱼比瓦氏黄颡鱼性成熟年龄要小,一般1冬龄大部分成熟,2冬龄全部成熟。

三、性成熟周期与怀卵量

(一)性成熟周期。

1、性成熟系数。在天然水体的瓦氏黄颡鱼雌性个体的性成熟系数4月份开始增大,5—7月的成熟系数较高,6月份达到最大值;雄鱼的性成熟系数3月份开始增大,7月份达到最大值,而在9—10月份又出现第二个峰值,当然,第二个峰值略低于第一个峰值。4—7月份都能采集到性腺发育到4—5期的雌、雄个体,其中性成熟标本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3.64%、51.35%、72.97%和71.88%。因此可以认为,在长江天然水体中的瓦氏黄颡鱼的繁殖期为4—7月,繁殖盛期为5—7月。

2、卵径。黄颡鱼的卵巢中有大小不同直径的卵粒(卵细胞),较大的卵径为1.4—1.9毫米,较小的为0.6—1.0毫米。瓦氏黄颡鱼的卵径分布范围为0.5—2.5毫米,平均为1.5±0.2毫米。对于黄颡鱼成熟卵,王令玲等(1989)认为呈淡黄色,圆扁形,粘性卵,比重大于水。卵径为1.86~2.26毫米。卵径大小随亲鱼个体大小不同而有差异,吸水膨胀,形成0.22~0.65毫米的卵间隙。

(二)怀卵量(繁殖力)。

怀卵量即雌性成熟个体的怀卵数量。也称繁殖力,一般用绝对繁殖力(指在一个生殖季节里1尾雌鱼可能排出的卵粒总量)和相对繁殖力(指在一个生殖季节里1尾雌鱼可能排出的单位体重的卵子数)表示。

1、绝对繁殖力。肖调义等于2000年3—5月份在洞庭湖对155尾黄颡鱼进行了研究,认为洞庭湖黄颡鱼的绝对繁殖力为1345—7208粒,平均为4623.5粒;蔡焰值于1998—1999年繁殖季节对20尾黄颡鱼研究后指出,该鱼的绝对繁殖力在1850—6890粒,平均4733粒。对于瓦氏黄颡鱼,段中华等认为,其绝对繁殖力为1088—19675粒之间,平均值为7728±4093粒。

2、相对繁殖力。洞庭湖黄颡鱼的相对繁殖力为48—78.3粒/克,平均为62.45粒/克;瓦氏黄颡鱼为23—88粒/克,平均为55±16粒/克。

四、胚胎发育与胚后发育

胚胎发育是指从受精卵开始至仔鱼孵化出膜阶段的发育,胚后发育是指仔鱼出膜到稚鱼阶段的发育。

(一)胚胎发育。黄颡鱼卵的形态为:成熟卵呈圆扁形,浅黄色,沉性,卵球极柔软,具有二层卵膜,内层薄而透明,外层厚且遇水即产生很强的粘性而附着在异物上。卵受精后吸水膨胀。黄颡鱼受精卵在24~27.5℃时需62个小时50分钟至74小时50分钟孵化。孵化时间的长短与水温变化相关,当水温稳定在24℃时,孵化时间仅需56小时左右。

1、受精及胚盘形成阶段:湖北黄颡鱼卵受精后约4—5分钟吸水膨胀,形成十分狭小的卵间隙。刚受精的卵粘性很强,外膜不易剥离。受精后细胞的原生质向动物极方向集中,约32—35分钟左右形成胚盘。

2、卵裂阶段:卵裂阶段是指从第一次卵裂开始至桑椹期,亦称卵裂期。本阶段发育过程与其它硬骨鱼类基本相似。在水温27.5℃历经2小时50分钟完成分裂,鄱阳湖黄颡鱼在水温25.5℃,PH值6.5时,经3小时50分钟完成分裂。在卵黄上端堆积着许多裂细胞,界线隐约可见,似桑椹状。

3、囊胚阶段:受精后3小时50分钟(鄱阳湖黄颡鱼3小时50分),由于胚盘细胞不断分裂,分裂球变得更小,细胞界线不明晰,在胚盘处形成高的囊胚隆起。受精后5小时20分钟囊胚层细胞开始向下伸展,囊胚层逐渐扁平。本阶段开始囊胚细胞在卵黄上以约2分钟一转的转速向反时针方向进行360度均速转动。

4、原肠阶段:受精后6小时20分钟(鄱阳湖7小时28分),囊胚层细胞开始明显的下包、内卷、进入原肠早期。下包1/3时胚盘似帽状,形成胚环。约受精后8小时5分钟,下包1/2时出现胚盾,进入原肠中期。此时卵细胞又以2分钟1转的均速以顺时方向进行360度均速转动。约受精后13小时25分钟,进入原肠末期。形成卵黄栓。

5、神经胚阶段:受精后15小时10分钟(鄱阳湖黄颡鱼12小时),胚盾背部出现神经胚。约16小时5分钟(鄱阳湖约17小时35分钟)胚孔闭合。约16小时55分左右胚体雏形明显形成。在胚体中部出现两对肌节。

6、器官形成阶段:受精后17小时55分钟左右头部出现原基,脑开始分化。肌节增至10对。受精后18时55分钟,肌节增到14对以上,囊原基出现,受精后19小时30分钟整个胚体缠着卵黄囊的半圆周处尾芽游离并伸长,肌节增至20对以上,心脏原基出现,眼杯形成。受精后24小时40分肌肉效应期开始,16次/分左右,肌节增至30对以上。受精后41小时50分钟心脏开始微弱的搏动,可见元色血球流动。尾芽伸长约为卵黄的1/3半圆。随后心脏搏动加快,心率为85次/分左右。听囊形成两个耳石。

7、血液循环阶段:受精后约43小时50分尾芽已包围卵黄半圆的2/3处。心脏搏动110次/分,血液开始循环。胸鳍原基出现,上颌须原基出现。受精后44小时50分钟,导芽已伸达卵黄囊半圆的3/4处,卵黄囊腹面备用管形成,受精后51小时20分钟尾芽伸长超过头。8、孵化阶段:受精后62小时50分钟(鄱阳湖黄颡鱼55小时15分)开始孵化,胚体加速扭动,尾部不断拍击卵膜,将膜崩破尾部即伸出膜外而后将脱囊而出(表2-1)。在水温24℃时持续12小时全部孵化。孵化期间的水温变化直接影响孵化进程。从试验中观察,整个孵化阶段水温稳定在23~24℃时历经56小时30分钟至57小时即可孵化。

表2-1黄颡鱼胚胎发育时程表

发育时期

发育期水温

(℃)

距受精时间

(时:分)

持续时间*

(时:分)

受精

27.5

0:0

0:35

胚盘形成

27.5

0:35

0:20

2细胞

27.5

0:55

0:15

4细胞

27.5

1:10

0:15

8细胞

27.5

1:25

0:10

16细胞

27.5

1:35

0:15

32细胞

27.5

1:50

0:15

64细胞

27.5

2:05

0:15

多细胞

27.5

2:20

0:30

桑椹期

27.5

2:50

0:15

高囊胚

27.5

3:05

2:15

低囊胚

27.5

5:20

1:00

原肠胚初期

27.5

6:20

1:45

原肠胚中期

27.5

8:05

5:20

原肠胚末期

27.5

13:25

1:45

神径胚期

27.5

15:10

0:55

胚孔封闭期

27.5

16:05

0:50

视泡形成期

27.5

16:55

0:35

听泡形成期

27.5

17:30

0:25

尾芽形成期

27.5

17:55

6:45

肌肉效应期

27.5

24:40

4:10

心脏形成期

27.5

28:50

13:00

血液循环期

24

41:50

21:00

孵化期

23

62:50

12:00

相关文章

  • 鳗鱼养殖之如何养好水
    鳗鱼养殖之如何养好水

    露天式养鳗主要是依靠培养池水中有益的浮游植物来净化池水、补给氧气和改善鳗鱼的饲养环境。这种造就有利于鳗鱼生长环境的过程,就叫做“养水”。在养鳗池中,“养水”主要是培养净化水质和增加溶氧能力较强的蓝藻类的微囊藻。因为其有耐高温、喜肥水、增氧显著和藻体较大等优点。当池水中培养...

    280 养殖技术 渔业教程 渔业养殖技术
  • 人工养殖鲍鱼常见疾病防治技术
    人工养殖鲍鱼常见疾病防治技术

    鲍鱼是一种具有很高经济价值的贝类,以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而著称,又因其自然资源量低,故而更成为珍稀食品。在我国,鲍鱼的养殖在上世纪90年代飞速发展,是继海带、紫菜、眙贝、扇贝、对虾之后的又一重要的新兴海水养殖品种。随着鲍鱼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其病害也相继发生,并且有逐年加重之势。目前,病害问题已对我国养鲍业的发展构成了...

    747 渔业养殖管理 水产养殖 水产养殖技巧
  • 如何处理欧洲鳗鱼吐食
    如何处理欧洲鳗鱼吐食

        欧洲鳗养殖的规模不断扩大,出现的问题也就越来越多,笔者几年来亲临一些主要欧鳗养殖地区进行病害防治技术服务,养鳗业者都提到一个同样问题,欧鳗养殖过程中经常出现吐食是何原因引起,该如何进行处理?为此,经过几年调查,并与一些养鳗场技术员进行深入的探讨,了解各养鳗场的水质情况(包括NH4...

    2948 水产养殖妙招 水产养殖指南 渔业相关文
  • 鲤鱼秋季烂鳃病治疗一例
    鲤鱼秋季烂鳃病治疗一例

    一、发病情况及症状 2005年土门子水库网箱养殖鲤鱼共8箱,从4月末苗种投入到9月中旬,始终坚持每半月外用泼洒或挂篓消毒剂,每隔20天间隔投喂一次药饵。杀菌药和杀虫药交替使用进行预防。养殖前期并未发现鱼病。由于以往经验,秋季很少发病,忽视预防。从10月1日起发病,10月1~3日,每天每箱死鱼少则1尾,多则3...

    2669 养殖技术 渔业养殖管理 水产养殖指南
  • 白对虾淡养三注意
    白对虾淡养三注意

    一、种苗的选择近年来,由于南美白对虾淡水养殖大面积推广,华东、华南淡水养殖区的养殖面积急剧增加,虾苗的需求量也大幅度增加。过度的需求造成了苗种质量的下降,使大量劣质种苗流往全国各地。据我们粗略调查,绝大部分苗场提供的虾苗已经是美国夏威夷原种亲虾的第七、八代自育亲虾所产的卵,有的干脆就是华南海区本地捕捞的野生亲虾经杂交自...

    1715 水产养殖教程 渔业养殖前景 水产养殖技巧
  • 青虾的捕捞与运输
    青虾的捕捞与运输

    中国农业全搜索网讯 进入10月后,即可进行沿岸滩拖网捕捞,起捕一些大虾先上市,到11月后,可根据具体市场需要,进行排水捕捞。先排去部分池水,用拉网起捕部分鱼虾,再将水排干或留小片水潭,最后全部起捕,小规格青虾可另转塘放养到翌年6月前起捕。一、青虾的捕捞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1、干塘捞捕法。这是最常用的池养捕虾法,即先逐步...

    1089 水产养殖妙招 渔业养殖管理 水产养殖手册
  • 鱼类生长旺季的饲养要点
    鱼类生长旺季的饲养要点

    当前,是鱼类生长旺季,也是发病和泛池死鱼的高峰期,饲养管理的重点就是利用这一有利时机,进行强化喂养,增加单位面积产量;预防发病和缺氧事故的发生,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从而大幅度提高养殖效益。当务之急应抓好以下两个方面。1.实行强化喂养提高养殖效益 一提到强化喂养,渔民朋友们也许会认为就是增加青饲料和有机肥的投喂量。其实不然...

    416 渔业养殖科普 水产养殖手册 养殖指南
  • 新技术养肥虾增收
    新技术养肥虾增收

    广州市南沙区横沥镇冯马一村养虾户许植华承包了60亩塘养南美白对虾,2007年,在农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他使用酵素菌技术和鱼虾肥,取得了亩纯收入5000元的效益。 许植华分别在两个塘进行对比试验。1号塘洒酵素菌,用鱼虾肥肥水,每亩放虾苗5万尾。他勤施薄施,全程没有施用净水剂和杀菌药物,却没出现对虾浮头和死虾现象,对虾...

    1130 渔业养殖技术 水产养殖教程 养殖禁忌
  • 常规鱼类池塘养殖配合饲料投喂技术
    常规鱼类池塘养殖配合饲料投喂技术

    随着我国水产饲料行业的发展,传统吃食鱼类(如草鱼、鲤鱼、鲫鱼、鲂鱼等)的养殖,发生了养殖方式的大转变,相当一部分的养殖模式改用投喂配合饲料养殖。但在养殖过程中,出现了有些养殖户养殖效果比较好,经济效益可观;有些养殖户则效果不理想,甚至出现亏损现象。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两种因素,其一是养殖户的管理水平和市场价格的波动;其二...

    207 水产养殖妙招 渔业养殖前景 水产养殖教学
  • 山东滨州无棣加强海参高温期管理
    山东滨州无棣加强海参高温期管理

    刺参具有夏眠的特殊习性,当夏季水温上升到20~22℃以上时,即陆续进入夏眠状态,隐藏于人工造礁中不食不动,此时刺参代谢水平降低,抗病能力减弱,极易受外界影响而发生疾病。因此,刺参夏季管理是整个养殖过程中十分关键和敏感的时期,能否安全度夏,直接关系到产量大小和养殖成败。无棣县海参放养面积3万亩,县局渔技部门通过渔业科技入...

    2478 渔业养殖技术 水产养殖技巧 渔业科普
  • 鲫鱼粘孢子虫病的防治
    鲫鱼粘孢子虫病的防治

    2006年8月底9月初,我区北蔡一近3亩垂钓鱼池,存塘异育银鲫发生粘孢子虫病。该病来势较猛,发病急,几天之内就使异育银鲫失去商品价值,其发病率之高是罕见的。最初养殖户不知是何原因引起,面对突如其来的死鱼,心急如焚,自备的常用驱杀虫药、消毒杀菌药经使用均不见效。经现场调查取样与门诊初复诊,确诊为粘孢子虫病,并采取了相应的...

    2593 渔业养殖科普 渔业教程 水产养殖技巧
  • 乌鳢网箱技术养殖
    乌鳢网箱技术养殖

    1、网箱制作与设置。60目针丝布自行缝制成规格10米×2米×1.5米敞口式网箱,设置在近池塘增氧机处或池塘流水处。2、乌鳢鱼苗放养。放养鱼苗规格1厘米左右,放养密度为每箱4尾。3、饲养管理。乌鳢苗入箱起,取鲤鱼、鲫鱼和螺蚌肉做成肉浆,肉与水之比为1:2,每次加入适量的食盐,投喂的原则是吃多少投多少。日投喂3~4次。日常...

    251 渔业常识 渔业养殖前景 水产养殖技巧
  • 青虾暂养的技术
    青虾暂养的技术

    青虾以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赢得了广阔的市场,多年来畅销不衰,是极具有养殖潜力的品种。而青虾暂养,可以错开销售旺季,待价而售,提高养殖效益。暂养池的选择暂养池要选择在虾资源丰富的湖泊、河沟的附近,面积3亩~5亩,水深1.3米~1.5米,坡比1∶1.5~2,长方形,东西向。池塘中间开一条宽0.5米,深0.5米的排虾沟,出...

    1069 水产养殖指南 养殖妙招 渔业养殖知识
  • 七彩繁殖秘诀
    七彩繁殖秘诀

    (一) 繁殖缸的设置: 位置:七彩神仙是种胆小怕吓的鱼,繁殖期的七彩神仙却刚好相反,亲鱼常作威猛状去保护繁殖的地方,鱼卵或幼鱼,有时甚至攻击来袭的人或鱼或对象,如吸管。因此繁殖缸的位置宜较隐蔽,避免惊动产鱼作出太激动的行为。正哺奶的亲产鱼受惊时,有时会把自己的仔鱼吃掉。)器材:1、气泵:出气不可太大,给予亲鱼较宁静的环...

    2692 渔业知识 水产养殖禁忌 渔业养殖知识
  • 鳜鱼水霉病的防治技术
    鳜鱼水霉病的防治技术

    (1)病原水霉菌。(2)病状鱼体受伤后,感染水霉菌而引发此病。被感染部位明显可见白色絮状物。病鱼游动失常,食欲减退,抗病力差,最后因体瘦弱而死亡。(3)防治①保持水质良好,捕捞运输过程操作要小心。避免鱼体机械或意外创伤。②用0.2%食盐水和0.2%碳酸氢钠液泼洒全池。③用0.3×0.000001二氯异氰尿酸...

    641 渔业教程 渔业养殖技术 养殖指南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