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目前羊只存栏数约为4300万只,主要以放牧为主。胃肠道线虫病是危害放牧羊只最主要的寄生虫病,每年春季因寄生虫病可造成羊只的大批死亡。为了防治寄生虫病,新疆大部分县市沿用传统的春季驱虫和秋季驱虫,但效果并不理想,因春乏造成的羊只死亡仍不断发生。近年来,美国、我国的青海省、黑龙江省、新疆等通过开展放牧羊只寄生虫季节动态变化研究和驱虫试验,提出了新的有效驱虫时间,王光雷(1993)根据国内外研究进展及新疆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冬季驱虫和转场前驱虫”的新方法,取代过去春季驱虫和秋季驱虫的做法,通过近年来的实践,证明该法是减少寄生虫荷虫量、阻断寄生虫发育史、减少寄生虫对羊只危害的有效方法。作者查阅了近年来发表的有关寄生虫季节动态变化研究和驱虫时间研究的报道进行了综述,以供参考。1胃肠道线虫的自然发育过程新疆羊体胃肠道线虫主要有捻转血矛线虫、奥斯特线虫、马歇尔线虫、仰口线虫、夏伯特线虫、毛首线虫等。从每年的4月中旬至11月,羊只在含有这些寄生虫虫卵的草场上放牧,就可不断感染这些寄生虫,虫体在羊体内约45d便可发育成熟,并向体外排卵;羊体内的虫体以秋季感染量最多,冬季荷虫量达到高峰。羊体内的成虫在冬季排卵量较少,幼虫隐藏在肠绒毛凹窝中,以滞育的方式越冬,待到来年3月后,虫体在羊体内开始快速生长,大量吸血、夺取羊只营养,并很快发育为成虫,向体外大量排卵;7、8月份,成虫寿命结束,随粪排出体外。2胃肠线虫的危害胃肠道线虫的危害主要发生在春季。春季草场牧草质量差、数量少,羊只大多处于营养不良状态(全年体质最差阶段),有些母羊处于孕期,而此时正是胃肠道线虫的快速发育期,寄生虫大量吸血、夺取羊只营养,损伤胃肠黏膜,造成羊只营养不良、消瘦、肠炎、拉稀、母畜流产、感染严重的羊只发生死亡(春乏死亡),全疆每年春季死亡的羊只在几十万以上。据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的统计,每年因春乏死亡的羊只占全年羊只死亡总数的30%以上,对畜牧业的发展影响极大。3春、秋驱虫存在的问题新疆春季驱虫的时间在5、6月份,常和药浴同时进行。此时进行驱虫有两大不足,一是寄生虫的快速发育期对羊只已经造成危害(春乏死亡);二是羊体内寄生虫已发育成熟,并开始排卵,污染了环境,可造成羊只的再次感染。新疆秋季驱虫的时间在9、10月份,有的羊只驱虫后仍在原草场放牧。此时驱虫在时间上有点早,驱虫后再次感染寄生虫的可能性较大。4冬季驱虫和转场前驱虫的优点4.1冬李驱虫的优点最新研究表明:虫卵在低于4℃和高于40℃时发育停止。在冬季进行驱虫,具有以下优点:可全部驱出秋末初冬感染的所有幼虫和少量残存的成虫;驱出体外的成虫、幼虫和虫卵在低温状态下很快死亡,不可能发育为感染性幼虫,不造成环境污染,不会引起绵羊再感染,起到无害驱虫的目的;阻断寄生虫的发育史,消灭寄生虫的春季高潮;驱虫后的羊只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会再感染虫体,或感染量极少,这就可有效地减少寄生虫的危害,保护羊只越冬度春,减少春乏死亡。4.2转场前驱虫的优点转场前驱过虫的羊只体内没有寄生虫,到新牧场放牧不会对新草场造成污染;由于新草场在放牧前已经过一个严冬或一个炎热的夏天,草场中的感染性幼虫在高温或低温不利条件下会大量死亡,草场得到自然净化,羊只再感染的机会相对较低,可保持较长时间的低荷虫量;春季、夏季和秋季驱虫时,应在圈舍内进行,驱虫后圈养1~2d,并将粪便清除后堆放,生物热发酵杀死虫卵,防止虫卵污染草场。5冬季驱虫的效果5.1对荷虫量的影响刘文道等(1982)对冬季驱虫与春季驱虫的效果进行了比较实验。在冬季驱虫后的3个月(1月15日驱虫),在春季驱虫后的15d(4月15日驱虫),分别从两个实验组中抽样剖检了5只羊,并与不驱虫对照组的5只羊荷虫量进行了比较。结果冬季驱虫组比对照组幼虫低91.6%、成虫低82.6%、虫体总数低85%,而春季驱虫组的羊在驱虫后15d,其幼虫、成虫、虫体总数只比对照羊分别低29.6%、87%和71.6%。由此可见,通过冬季以幼虫为防治目标进行驱虫,能有效的阻止春季虫群上升,减少成幼羊死亡率,生产效果十分明显。彭毛等(1985)在青海湖东种羊场也进行了类似的试验。从1389只冬季驱虫组、春季驱虫组和对照组中各抽样5只羊进行了剖检,各组荷虫量分别为748.4条/只、514.1条/只、3349.6条/只。5.2冬李驱虫的经济效益刘文道等(1986)连续4年对青海托勒牧场的19万只放牧羊只进行冬季驱虫,羊只存活率提高了9.6%。张雁声等(1985)在昌吉市对490只羊进行了冬季驱虫生产效益试验,冬季驱虫与对照组相比,每只增重2.7kg。王光雷等(2003)在博州对15.81万只羊进行了冬季驱虫的推广试验,平均提高羊只存活率1.12%。6小结新疆羊只具有四季转场放牧的特点,而且冬季较长,在新疆开展冬初驱虫和转场前驱虫,是减少羊只春乏死亡、消灭胃肠道寄生虫病的最佳时间。
相关文章
-
养好青虾首先养好水草
在青虾池塘种水草是青虾健康养殖技术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稳产的前提,是高产的一个组成部分。青虾养殖池种水草:一是夏季高温水草可以遮阳、降温,二是水草嫩叶和有机碎屑可以供青虾食用,三是水草可以为青虾栖息、蜕皮提供隐蔽场所,四是增加青虾养殖池的透明度,增加青虾养殖溶氧率,使青虾生长快,蜕皮时相互残杀少。在2009年江苏省丹阳市...
2355 特种养殖 养殖饲料品牌 养殖饲料技术 -
猪水肿病疫苗防疫技术要点
我们都知道,水肿病疫苗在预防仔猪水肿病上的效果是十分理想的。但在兽医临床中,经常碰到农户将水肿病疫苗购买回去后就打,打过之后就认为万事大吉,可是,有相当一部分的农户的仔猪仍会发生水肿病,这是什么原因呢?笔者经过对数百例的此类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发现这一现象与防疫方法和技巧有直接的关系。下面就总结有关水肿病疫苗的防疫方法和...
1040 养殖手册 猪水肿病疫苗防疫技术要点 养猪技术 养殖 -
白甲乌鳢的生物学及其养殖技术
白甲乌鳢(OpniocepnalusargusvarKimnra)又叫白乌鱼,俗称白乌棒,隶属鲈形目,鳢科鳢属。肉质细嫩,少刺,味道鲜美。白乌鱼药膳可催乳,生肌活血,是产妇及老幼的滋补珍品。营养丰富,可制作多种名菜,如生炒鱼片,白菊鱼丝,白乌棒炖蛇等。白乌鱼的肌肉组成:水分,77.90。粗灰分1.10,粗蛋白20.69...
646 特种养殖 养殖饲料配方 养殖饲料技巧 -
池塘主养克氏螯虾技术
塘口条件养殖水体四周的埂宽应在1.5米以上。埂四周设置防逃设施,有条件的可在池塘中搭建几条泥埂,泥埂两头不要与池埂相连,泥埂长约为池长的4/5,宽1米,高出水面5-10厘米。水深以0.5~1.2米为宜,最好是中间水深。四周有浅滩。池底放置树根、竹筒等。清塘消毒虾苗入池前,清除池底淤泥和平整池底。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彻底消毒...
249 特种养殖 养殖饲料添加剂 养殖饲料禁忌 -
虾池中生物饲料的培养
1水蚤水蚤俗称红虫,是幼虾的良好天然饲料,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油质,以促进幼虾加快生长和增加对疾病的抵抗力。水蚤繁殖量大,生长周期短、食性层次低和生长快速,是人工培养的良好天然饲料。1.1培养条件水温15℃―25℃(最适水温为18℃―20℃),喜欢弱光、每日光照以9h―15h为宜,pH值为6―8,溶解氧的饱和度以7%―1...
2819 养殖手册 虾池中生物饲料的培养 养虾技术 养殖 -
破冰增水位 投饲又施肥 确保池鱼安全度过冰雪期
连日来,湖南省遭到冰雪灾害袭击,对水产养殖特别是苗种和成鱼池造成危害。为将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应及时采取如下措施。提高水位水体相对较深,中下层水温相应较高,只要鱼类保持在1~2℃的水温,便能安全生存。因此;应增加池塘水深,保持池水深在2~2.5米。破冰增氧由于气温较低,一些鱼池不可避免地出现水表层结冰。一旦池水结冰,水...
2097 养殖手册 养鱼技术 养殖 -
人工防自然塘养田螺新技术
田螺既是人们喜爱的健身食品,又是饲养肉食性鱼类的饵料。因过度捕捞,自然资源日益锐减,发展田螺养殖前景看好。近年来,我镇大力推广人工仿自然塘养田螺,即在塘中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种植少量水草为田螺栖息和避暑,放置一些树枝和石块等供田螺在不同的水层立体栖息,有条件的可在塘中安装增氧机。田螺生活在这样的生活环境里,一般667平...
2649 养殖手册 人工防自然塘养田螺新技术 养鱼技术 养殖 -
肉鸭网上平养技术要点
肉鸭网上平养技术要点 在地面以上60厘米左右铺设金属网或竹条、木栅条。这种饲养方式粪便可由空隙中漏下去,省去日常清圈的工序,防止或减少由粪便传播疾病的机会,而且饲养密度比较大。网材采用铁丝编织网时,网眼孔径:0~3周龄为10毫米×10毫米,4周龄以上为15毫米×15毫米。网下每隔30厘米设一条较粗的金属架,以防网凹陷,...
629 养殖饲料排行榜 特种饲养 养殖饲料加工 -
仔猪缺硒病的诊断与防治
2004年6月份,某规模化猪场的保育猪、生长育肥猪发生以突然死亡、皮肤苍白、皮下(颈部和腹部)水肿、后肢软弱无力,以及个别神经症状为特征的疾病。这次发病造成保育仔猪死亡77头,生长育肥猪死亡46头,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剖检病理变化以及实验室检测确诊为由缺硒所引起,现将诊断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2004年6月初,...
2231 养殖手册 仔猪缺硒病的诊断与防治 养猪技术 养殖 -
鸡球虫病发病原因的探讨及及防治对策
鸡球虫病是由艾美耳球虫引起的寄生虫病,本病主要发生于阴雨潮湿的季节。球虫病一般暴发于2~7周龄,以出血性肠炎、血痢、雏鸡的高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80%常可发生本病的流行和大批死亡)为特征,对养鸡业危害十分严重。现就一起鸡球虫病诊治报告如下。1临床症状病鸡表现精神沉郁,羽毛耸立,头卷缩,呆立一隅,食欲减少,泄殖腔周围羽毛...
1437 养殖手册 鸡球虫病发病原因的探讨及及防治对策 养鸡技术 养殖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