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网讯 通讯员 黄涛 张光奎
“秋天来了,一群大雁往南飞去,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说起大雁,许多人的脑海里都会涌现出排排大雁往南迁徙的情景。在农村,养鸡、养鸭是常事,但养大雁却是一件稀罕事。4月18日,笔者来到郧西县安家乡瓦房沟村,探访回乡创业农民王传宝开办的郧西县唯一一个大雁养殖场。
王传宝的养殖场建在瓦房沟村一组一个山顶上,四处都是葱郁茂密的树林,山前是素有“中国小九寨”之称的郧西县五龙河,山上空气清新,气候宜人,十分适合动植物生长。整个养殖场占地80多亩,东边是一片林地,栽种有核桃、银杏、猕猴桃等近10种果树;西边是一片周边用塑料网围成的养殖场,散放着300多只大雁和20多只乌鸡;半山腰上是正在建设的仿福建土楼模式的游客接待中心。“大雁有个好处,就是只吃地上的青草,而不会去啄食树上的嫩叶,而粪便又可以就地作为果树的肥料。”王传宝介绍道。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笔者看到,毛毛细雨中,一颗颗树苗挂满新叶,青翠欲滴。
今年43岁的王传宝,祖籍郧西县六郎乡,年幼时因当地修建水库而随父母移民至襄阳市。受老辈人的熏陶,虽相隔几百里,却割舍不下浓浓的故乡情,农校毕业的王传宝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故乡的变化,尤其是养殖业的发展。年,王传宝了解到安家乡瓦房沟村正在大力实施扶贫搬迁工程,大量山地被流转出来。更为重要的是当地紧邻五龙河峡谷地带,水汽充沛,草木茂盛,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当年4月,王传宝便带着妻子裴淑琴来到这里,修公路,盖圈舍,栽果树,搞起了生态养殖。
“那时候,到处都是比人还高的荒草,山上也不通公路,我们只能用最原始的方法,肩挑背拖,一袋一袋把饲料和建筑材料背上来,每天都要忙到晚上七八点。”回忆起创业之路,王传宝感慨万千。
“以前跑运输、开饭馆,日子过的还可以,猛然间到这来了,确实很不适应,没日没夜地干,真得很辛苦。亲戚朋友都说来这么个鬼地方,不知道你们怕不怕哦?”裴淑琴补充道。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长期的辛劳使得王传宝皮肤暗黑,但一双眼睛却炯炯有神。因为在他的心中始终有一个梦想:“我想自己做件事,证明我能行。”凭借着心中不灭的信念,王传宝克服种种苦难,没有路他自己修,没有水他用车运,没有工人他下山请……终于,他和妻子在这里扎下了根。
同时,在外闯荡过的王传宝深知不懂技术是不行的,科学养殖才能致富。他积极奔走于湖北、陕西等地的高新农业技术展会,了解学习最新的养殖管理技术,引进优质高产的品种,走科技养殖之路。笔者见到的大雁就是他从杨凌的农高会上引进的品种。这种大雁适应能力强,食量小,抗疾病,肉质鲜美,市场价高达500——600元/只。
“大雁是国家保护动物,有人敢吃吗?你的大雁卖得那么贵,有人要吗?”面对笔者的担心和疑惑,王传宝淡淡一笑。他说,野生的大雁肯定是不能吃的,因为它是国家保护动物,但人工饲养的大雁就另当别论了。再说,大雁富含营养,尤其是锌元素的含量比较高,现在人们生活条件好了,总有人想尝尝鲜,很多食客都是上门购买的,仅去年他就卖出了近500只,收入30万多元。
谈及未来的发展,王传宝说,接下来会加快游客接待中心建设,并向县里争取通向养殖场的水泥路项目,吸引更多的游客来这里游玩,品尝土生土长的美味,带动当地旅游服务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