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资料网收录动物养殖技术与动物相关资料,如家畜家禽养殖、淡水海水及特种养殖知识等,欢迎查阅!

胭脂鱼人工繁殖技术

时间 : 09-25 投稿人 : 你痛吗你累吗 点击 :

陈慈邬国民李恒颂

胭脂鱼人工繁殖技术 | 海水养殖技术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我国长江所产的胭脂鱼是胭脂鱼科在亚洲分布的唯一种属,是我国二类保护的珍稀鱼类。近20年来,由于过度捕捞、河流环境变化以及中下游通江湖泊的减少,其资源明显衰退。为保护与增殖这一珍稀物种,我国水产科技工作者纷纷开展胭脂鱼的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四川省万县地区水产研究所于1973年开展胭脂鱼人工繁殖的研究,经过深入艰苦的科学实验,于1978年获得胭脂鱼池塘人工繁殖在国内首次成功;并对胭脂鱼子一代进行人工强化精心培育,于1991年子一代亲鱼人工催产又获得成功,为我国珍稀鱼类的养殖,作出了重大贡献。

接着中科院水生所和中华鲟人工繁殖研究所于1987年至1989年连续三年利用葛洲坝下游捕捞的成熟亲鱼进行人工繁殖,均获得成功,并培育出一批鱼种。下面就有关胭脂鱼人工繁殖技术综述如下:

一、亲鱼的选择和培育

(一)亲鱼的选择

根据胭脂鱼繁殖习性,在其自然产卵场选择成熟亲鱼。每年立春前后胭脂鱼开始洄游到长江上游,开始陆续进入岷江等支流。繁殖季节之初,进入产卵场的鱼不多,以雄鱼为主,随着水温上升,鱼群逐步集中,扩大,3月中下旬大多数亲鱼已溯江到上游,雌鱼增多。当水温上升到13℃以上,其他外界条件适合,大部分亲鱼就在水流湍急的砾石滩上产卵受精。此时可以捕到成熟亲鱼。在长江捕获的性成熟亲鱼最小型:雌鱼体长82cm,体重9.2kg,7龄;雄鱼体长76.5cm,体重8kg,5龄。

繁殖用的亲鱼也可从子一代或子二代苗种在池塘培育,再从中挑选优质个体培育或亲鱼,但选择的亲鱼为:雄鱼5龄,雌鱼6龄以上,体型丰满健壮,体表光滑,具光泽,无病伤,体重在7~8kg以上为佳。

(二)亲鱼的培育

培育优良的亲鱼,是人工繁殖的重要工作。有了成熟的优良种鱼,才能顺利和成功诱导产卵,提高受精率、孵化率,减少育苗过程中的死亡率。首先,要提供亲鱼充足、适口的优质饵料,以满足性腺发育的营养需要。一般投喂含粗蛋白35%以上的颗粒饲料,冰鲜鱼浆或冰鲜鱼浆拌鳗鱼饲料,以团块状投喂。但实践表明,胭脂鱼最喜欢吃水蚯蚓,所以,亲鱼培育应以投喂水蚯蚓为主,少量补充冰鲜鱼浆或鳗鱼饲料,或颗粒饲料。但投喂饲料应根据季节变化和亲鱼性腺发育特点,正确掌握日投饵数量,一般4~5月日投饵率为3%,6~8月为4~5%,9~10月为3~4%,11~12月为1~2%,1~3月少量投喂。特别注意产卵前的30天左右控制投饵量,避免亲鱼过肥,并采取流水或冲水,每5天一次,剌激性腺发育成熟。此外,亲鱼培育期间,加强池塘水质管理和病害的防治,创造亲鱼培育的优良生态环境。

二、诱导产卵

(一)雌雄鱼区别与成熟度鉴别

性成熟的胭脂鱼,繁殖季节出现副性征,并伴有明显的婚姻色。雄鱼体侧为胭脂红色,雌鱼体侧为青紫色,背鳍、尾鳍均呈淡红色。同时雌鱼均有大小不等的颗粒状灰白色珠星出现,主要分布在臀鳍和尾鳍下叶,其次在头部、胸鳍、腹鳍与臀鳍之间的腹部鳞片上。通常雌鱼珠星粗大而突起,手触有剌手感,很粗糙;雌鱼珠星较小,不突起。繁殖后雌、雄鱼的珠星消失。在自然界,雌雄比为1∶1.27,雄鱼略高于雌性。

性成熟雄鱼要求副性征明显,轻压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且精液入水即散。性或熟雌鱼腹部膨大,挖卵镜检,成熟的卵子大小整齐,卵粒饱满,呈分散状,直径超过2mm。

(二)催产佳期和催产水温

胭脂鱼催产的最佳时期应是惊蛰到清明的30天左右的时间里。清明后性腺开始退化,在自然界桃花开放的时候,正是胭脂鱼催产的佳期,但这是湖北的天气条件,各地因地制宜地选择胭脂鱼催产的佳期。

胭脂鱼催产水温是15~21℃,最好16~20℃之间。

(三)诱导产卵的激素和剂量

诱导胭脂鱼产卵的激素有高效鱼类催产合剂3号(由DOM和SGmRH组成)、鱼类雌性特异蛋白—FSP、LRH—A2、HCG、鲤鱼脑垂体。

选择胭脂鱼催产剂的高低,应根据其性腺发育的成熟度而灵活掌握。对性腺成熟好的(能挤出卵粒),剂量可适当偏低(剂量不可太低,太低了不起作用)。对性腺或熟度差的(只能挖出卵粒,剂量可适当偏高(但不可太高,太高了反而起抑制作用,甚至引起难产或死亡)。

雌胭脂鱼的催产剂量按每kg体重用DOM2.5~5mg加SGnRH-A110~50μg、LRH-A210~70mg、HCG(500~2000IU)加鲤鱼垂体少量,采用多种激素混合使用效果较好。FSP与LRH—A2配合使用能够促使亲鱼性腺成熟。对雄胭脂鱼的催产剂量可按雌鱼催产剂量的1/2(成熟度差)或1/4(成熟度好)。

(四)注射部位和注射次数

采用体腔或肌肉注射均可。对于个体较大的胭脂鱼,由背鳍基部进针安全些。

对性腺发育好的雌胭脂鱼,可采用低剂量一次注射。性腺发育差的(指挤不出卵粒而能挖出卵粒),可采取2~3次注射(先用低剂量催熟,后用高剂量催产),每次注射可以相隔1~3d,性腺发育差的(指挖不出卵粒)雌胭脂鱼,可以采取4~5次注射,剂量由低逐渐增高,给胭脂鱼一个较长时间(由不成熟逐渐发育到成熟)转变过程。因此,每次注射的相隔时间可长些,可相隔3~4d。

(五)产卵效应时间

性腺成熟度差的雌胭脂鱼,采取多次注射法。其效应时间从最末一次注射完毕开始计时,发情产卵的效应时间约为22~26h,水温13~14℃时需2~5d。

(六)人工授精、孵化

人工授精的成败,关键在于准确地掌握采卵时间,如果采卵时间提前了,用力将未成熟的卵粒硬挤出来,其受精率极低,如把采卵时间推后了,卵粒已过熟,其受精率也极低,甚至不能受精。为了准确掌握采卵时间,从注射最末次针开始计时,当产卵池水温保持在16.5~17.5℃时,待到20h后,每隔0.5~1h查一次雌胭脂鱼自动流卵的情况。

在第一批卵采完以后(第一批卵分三次采完,每次间隔2h)再每隔24h可以采一批卵。一尾10kg以上的雌胭脂鱼,一般可采三批卵。每批卵采完后,应给每尾雌胭脂鱼注入萄葡糖和氨基酸各10ml。如果是受了伤的个体,每尾还要注入青霉素10万单位,并在伤口涂擦上土霉素或金霉素软膏,以便预防伤口发炎溃烂和发生水霉病。

胭脂鱼人工授精卵可用黄泥浆水、滑石粉、奶粉进行脱粘。用奶粉脱粘比较理想。用奶粉脱粘的胭脂鱼卵,其色橙黄而具光泽,卵膜虽厚,但晶莹透明,可以观察卵内胚胎发育全过程,这是奶粉脱粘的一个优点。

受精卵经脱粘后,移入孵化器、环道等孵化设施进行流水孵化。胚胎发育速度缓慢,在13~17℃水温下229h孵出,23±1℃条件下也需102h。受精卵在原肠期死亡期率高达50%以上。胭脂鱼仔鱼具有丰富的卵黄,早期阶段静卧也减少了能量的消耗,仔鱼即使在卵黄吸尽后饥饿数日才投喂食物仍能恢复摄食、生长。而发生大量死亡的是孵出后的静卧阶段,所以受精卵孵化前期要经常消毒,主要用孔雀石绿消毒,以防受精卵霉变。

相关文章

  • 池塘无公害养殖龙虾技术要点
    池塘无公害养殖龙虾技术要点

    龙虾是一种繁殖力极强的水生动物,近年来在国内外市场上很走俏。进行池塘无公害龙虾养殖,须掌握以下技术要点:一、池塘条件与选择饲养龙虾的池塘,可选择那些鱼病发病率较高的老鱼塘进行改造而成。因为龙虾对水质、溶氧等环境适应能力较强,所以即使是死水塘,也只需略加改造,就可用来饲养龙虾。二、种苗来源与放养可利用龙虾繁殖力强的特点,...

    2716 渔业相关文 水产养殖禁忌 水产养殖
  • 克氏原螯虾的捕捞
    克氏原螯虾的捕捞

    稻田饲养克氏原螯虾,只要一次放足虾种,经过2个月的饲养,就有一部分克氏原螯虾能够达到商品规格。长期捕捞、捕大留小是降低成本、增加产量的一项重要措施。将达到商品规格的克氏原螯虾捕捞上市出售,未达到规格的继续留在稻田内养殖,降低稻田中克氏原螯虾的密度,促进小规格的螯虾快速生长。池塘饲养克氏原螯虾,经过3-5个月的饲养,成虾...

    2102 渔业教程 渔业相关文 养殖禁忌
  • 以鱼养鱼混养技术
    以鱼养鱼混养技术

    以鱼养鱼就是把不同的鱼混养在一起,充分利用水体和天然饵料,以达到高产目的。鲤鱼、鲫鱼 它们是水底"清洁工",栖息在水底并摄食底部的残饵和腐殖质,充分利用水体中残余的有机物,能大大减轻池底有机物的腐化分解,净化水质,减少鱼病发生。鳜鱼、乌鳢、加州鲈 它们是水体中的"除杂先锋"。其性情凶猛,能大量摄食野杂鱼、小虾等,适当套...

    2801 养殖技术 渔业教程 渔业养殖前景
  • 梭子蟹、脊尾白虾混养技术
    梭子蟹、脊尾白虾混养技术

    梭子蟹、脊尾白虾混养已成为江苏海水池塘主要养殖方式之一,一般亩产梭子蟹20~35公斤、脊尾白虾25公斤,亩效益1200元左右。 池塘准备 池塘以沙底或泥沙底为宜,无淤泥;要求水源无污染,盐度18‰以上,进排水方便,6~10月份每月可进水天数不低于7天。单个池塘面积以不超过50亩为宜,池塘保水深度1.5米以上。...

    837 水产养殖指南 渔业养殖常识 养殖指南
  • 鲍类人工育苗
    鲍类人工育苗

    鲍属腹足纲、鲍科、鲍属,俗称大鲍,鲍鱼,它肉质爽脆柔滑,肉味清香鲜美。干品中含蛋白质40.0%、糖类33.7%、脂肪0.9%,并含维生素及人体所需要的多种微量元素,在海味“四珍”(鲍、海参、鱼翅、鱿鱼肚)中,鲍居于榜首,现代中国名菜“红烧金钱鲍”、“川汤发菜鲍鱼”等誉满中外。同时,鲍类还有重要的药用价值,鲍肉有降低血压...

    1277 渔业相关资料 水产养殖指南 水产养殖禁忌
  • 三四月份水产养殖鱼池清整与消毒的方法
    三四月份水产养殖鱼池清整与消毒的方法

    池塘是鱼类生活栖息的场所,也是鱼类病原体的孳生地。因此预防鱼病必须从控制和消灭病原入手,彻底清塘是预防鱼病、改善池塘环境的重要措施。彻底清塘包括清整池塘,药物清塘两项内容。一.清整池塘当鱼种或成鱼出池后,排干池水,清除一定的底泥,用以修整堤埂滩脚或作为农田肥料,经多日(一般周左右)阳光暴晒,可以加速土壤中有机物质转化和...

    2399 渔业养殖常识 渔业科普 养殖禁忌
  • 河蟹的主要疾病预防及防治技术
    河蟹的主要疾病预防及防治技术

    近年来在河蟹养殖生产过程中病害的发生越来越严重,造成的经济损失也越来越大,对河蟹发病特点的正确认识有利于养殖管理者适时采取合适的预防、控制及治疗措施,切实有效降低河蟹病害发生率,提高养殖成活率。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就有关常见河蟹病害防治技术作一简介:1、颤抖病症状及危害:发病初期,病蟹摄食减少或不摄食,蜕壳困难,活动...

    302 养殖妙招 渔业常识 渔业相关文
  • 养殖鲍鱼疾病防治措施
    养殖鲍鱼疾病防治措施

    鲍鱼是“海产八珍”之一,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依靠市场经济和科技力量的推动,鲍鱼养殖已成为海水养殖业的支柱产业之一。由于市场经济利益的推动,鲍鱼养殖场布局不合理,高密集饲养方式、养殖排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海区,排入量大大超过海区的自净能力(包括海水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净化)排泄物不断累积,病原微生物在海区繁殖生存,在...

    440 渔业养殖科普 水产养殖妙招 水产养殖教学
  • 如何测定塘中虾数量
    如何测定塘中虾数量

    掌握池塘中养殖虾类的数量非常重要,这是养成期间计算投饵量的重要依据。生产中除根据起跳数量来估计外,还有以下几种测定方法。一、旋网计数法。按养殖池地形、地貌以及虾类分布区进行分片抽样,求得每网平均虾数,换算成每平方米的虾数,乘以养殖池水面总面积(平方米),再乘以经济系数,即可计算也池中虾类总数。旋网的网目应当要足够小使得...

    2264 水产养殖妙招 渔业相关资料 渔业常识
  • 饵料质量是淡水鱼生长速度的关键因素
    饵料质量是淡水鱼生长速度的关键因素

    当优质鱼种在高标准鱼塘的优良水质环境中生活,饵料质量便成为鱼类快速生长的决定性因素。必须尽量满足鱼类在仔鱼、鱼种、成鱼生长阶段的不同营养需求,以促进鱼类成长。淡水鱼类在刚孵出的仔鱼阶段,大都是以水中浮游生物特别是浮游动物为饵料。在这个阶段培育好水质,繁殖足够的浮游生物供仔鱼摄食,对于提高仔鱼成活率至关重要。随着鱼体不断...

    853 渔业教程 渔业养殖技术 养殖指南
  • 夏养龙虾要把八关
    夏养龙虾要把八关

    放养前准备关池塘要有良好的进、排水设施。池塘四周要用竹片、网纱等围起高50厘米的防逃墙。在养殖水域设置虾栖息场所,如安设瓦砾、砖头、石块、网片、旧轮胎、草笼等作虾巢,供虾隐蔽栖息和防御敌害。在池内四周种植水葫芦、水花生、水浮莲、茭白等水生植物,其覆盖面一般为池塘水面的1/3,以利龙虾蔽荫和滋生龙虾爱吃的浮游生物。一般新...

    803 水产养殖技术 渔业养殖价值 水产养殖禁忌
  • 夏季水温偏高河蟹体质下降特养要特护
    夏季水温偏高河蟹体质下降特养要特护

    夏季水温偏高,河蟹体质下降,有机质分解腐败加快,水体中有毒有害物质增加,病菌大量繁殖,蟹病集中高发,养殖管理更要多用心:一、水质管理。1、控制水深。夏季水温高,水位过低容易导致河蟹性早熟从而影响河蟹的规格和产量。7月份以后逐渐加深水位,在高温季节平均水位保持在1.2米以上,深水处水深要求1.5米以上,池塘中下层水温控制...

    2925 养殖妙招 水产养殖教程 渔业养殖前景
  • 清除过多淤泥有妙法
    清除过多淤泥有妙法

    1.定期清除池塘淤泥。每隔3年~4年,利用冬春无雨干旱季节清淤。为保持渔塘的肥度和水质相对稳定,要保留20cm深的塘泥。2.暴晒和冷冻池底。经过清淤的池塘,利用空闲时间将塘水排干,让池底接受风吹、日晒和冰冻。塘底少量淤泥会变得较干燥、疏松,同时又能杀死病原体和寄生虫,改善池塘生态环境,提高肥力。3.施放生石灰。每667...

    1300 养殖妙招 渔业相关文 水产养殖
  • 北方寒冷地区泡塘养殖河蟹技术
    北方寒冷地区泡塘养殖河蟹技术

    白城市位于吉林省的东北,属北温带季风性气候,平均海拔150m~160m,无霜期130天,年平均气温4.7℃,日照2600小时,年降水量400mm左右,适于河蟹的生长期在120天左右。白城市泡塘资源丰富,自2000年开始引入泡塘养蟹,即在不影响鱼类养殖的前提下向自然泡塘中投放蟹苗(扣蟹),利用泡塘中丰富的水生植物、水生动...

    960 水产养殖妙招 水产养殖教程 渔业养殖知识
  • 田螺混养模式
    田螺混养模式

    稻田兼养田螺选用全年不涸水而湿润的沼田,最适合于田螺生活。稻田的有机质肥料和杂草,能供应田螺食用,在放养密度较大时,可补充投喂一些人工饵料。在水稻的荫蔽下,夏季能维持田螺生长。所以稻田养螺,是一种简易省工的养殖方式,只是要注意避免使用农药,否则对田螺产生毒害。田螺与鲤鱼混养田螺可与一龄鲤鱼种混养,投喂鲤鱼的饲料,经在泥...

    1105 渔业文摘 水产养殖 养殖指南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