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鱼烂尾是很多观赏鱼饲养爱好者的烦恼,对于这一水族的常见病我们了解多少呢?孔雀鱼烂尾原因有哪些?这个和水质、饲养密度、消毒等因素关系大吗?
孔雀鱼原产于南美洲的委内瑞拉等,作为观赏用鱼引入新加坡、中国台湾和内地,由于孔雀鱼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十分强韧,所以很多初学养鱼的爱好者就以此作为养鱼的开始,很多饲养经验和操作都不是特别熟练,所以,遇到此种问题很是纠结。
鉴于孔雀鱼体长是容易饲养的一种热带淡水鱼之一,它丰富的色彩、多姿的形状和旺盛的繁殖力深深吸引着广大的观赏鱼爱好者,只是鱼病难防,对于此病的病因有哪些呢?
孔雀鱼出现这种病的,多数是新开缸,新进鱼,并且多为新手,不懂得检疫的重要性。发病的根本原因,当然就是病原了,具体是因为什么细菌引起的,现在还没有定论。同一种细菌在不同科属的鱼类身上感染,可能出现不大一样的病症,相关细菌病貌似挺普遍,胎鳉科的剑尾尤其是琴尾剑,银汉鱼科的闪电美人等等,还有灯鱼,都能感染。
孔雀鱼烂尾的诱因是水质恶化、身体受伤、过滤不够、水温不适等因素。一旦发生此病,要清空水,换水后以灭菌消毒为主,可以辅助用其他能药效的物质,不过在治疗中,其他的因素也不可忽视,比如维持水温26至28℃左右,要注意的是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停食,打气,必要时升温、或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