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苏北地区水产养殖行业中梭鱼养殖比重逐渐增加,梭鱼属鲻形目梭属,外部形态与鲻鱼相似,但脂眼睑不发达,生活于沿海和河口,也能生活在淡水中,是广温、广盐性鱼类。连云港地区俗称丁鱼,海淡水均有养殖。由于环境污染和混养模式下梭鱼养殖的推广和普及,梭鱼出现了一系列的病害,而急性出血病在各种病害中传播性广,发病速度快,危害性最大。连云港永东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在对苏北地区养殖户的走访和各发病池塘的研究与分析,对梭鱼的急性出血病提出了病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梭鱼急性出血病(连云港地区养殖户俗称眦眼病)是由草鱼出血病病毒(GCRV)的变种病毒感染引起,草鱼出血病病毒原是草鱼出血病的病因所在,是中国分离的第一种鱼类病毒,多年的混养模式使梭鱼被交叉感染从而产生变种,因为病鱼症状与草鱼出血病相似,故而按照草鱼出血病的治疗方法治疗时,只能起到延缓发病的作用,且维持时间短,症状缓解约2~3天后,继续大批量死亡,直至大部分鱼死亡,死亡率约为85%~95%。因为死亡率和传播速度使养殖户闻之色变。
疾病高发期及流行症状:理论上梭鱼的急性出血病发病时间在4~11月,水温在9~36℃时均可发生,但在梭鱼养殖中以夏至到冬至为主,且立秋后较为高发,此病易与肝胆综合症混淆,病鱼前期出现口腔、鳃盖、眼眶、鳍及鱼体两侧轻度充血症状,背部从头到背鳍发黑,肠道内有少量食物,后期充血症状加剧,眼突出,肝肾肿大,部分病鱼腹部膨胀、腹腔内有腹水,整个背部发黑,鳃丝肿大发紫,严重时出现烂鳃、白鳃症状。
简易诊断方法:梭鱼急性出血病一般分为:潜伏期、急性期和发病期,在养殖过程中非常难以实现通过免疫学来诊断疾病,大多数养殖户只有发现死鱼了才知道,而此时梭鱼急性出血病已经进入了发病期,对梭鱼养殖已经构成了危害。潜伏期一般是4~10天,梭鱼无明显症状,摄食、活动均正常,潜伏期的长短因水温的高低而不同,水温越高潜伏期越短,反之则较长,此阶段基本无法判断是否感染。急性期一般为1~2天,病鱼停止摄食,背部颜色明显变深,出现离群独游。经解解剖可见皮下肌肉点状或块状出血,肝出现灰白色或局部充血,脾、肾肿大并伴有轻微出血,胆囊颜色较深,因病毒毒株不同也有部分胆囊颜色变浅,易与肝胆综合症混淆。发病期长短不一,短则2~3天,最长可达15天以上,在此期间,病鱼出现眼突出、急性脏器出血等症状,同时开始大批量死亡。
防治措施:鱼急性出血病的预防工作非常重要,在日常养殖过程中做到以下几点可大大降低疾病的发生:1、改良底部环境,定期交叉使用聚铁类、过硫酸氢钾类和中药添加的底改产品;2、水环境消毒,每半个月使用二氧化氯或聚维酮碘溶液消毒,鱼虾混养池塘建议使用聚维酮碘溶液,且用药要避开虾类集中蜕壳期;3、科学饲养管理,定点、定时、定量投喂正规厂家的饲料,提高鱼的机体抗病能力,不可过量投喂饲料,保持优良水质;4、解除水体毒素,定期使用正规厂家的有机酸类解毒产品,解除藻类代谢死亡产生的毒素以及日常进水的农残、重金属离子等毒素。治疗措施:根据对发生病害池塘的调查分析与大量实践,对梭鱼急性出血病治疗,我们给出以下几点建议:1、拌饵投喂,使用维生素K3粉500g+三黄粉500g+板蓝根500g+保肝利胆500g与80kg饲料均匀搅拌制成药饵,每日下午投喂,药饵量根据平时投喂量的80%投喂。发病期间禁止使用各类抗生素,因为大多数抗生素会产生肝肾毒素,增加病鱼肝肾负担,加剧死亡;2、外用消毒,使用大黄、黄柏、黄芩中药萃取液与活性聚维酮碘溶液复配制成中药活性碘,每亩使用500g,每日一次,连用两次,3、改善病鱼生存环境,每亩使用1kg聚铁类或过硫酸氢钾类底改,改善底质,在病情得到控制时,每亩使用1Kg乳酸菌原液,每周一次,直至痊愈。
梭鱼急性出血病危害大,传播快,发病急,诊断难,治愈慢,对梭鱼养殖能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当遇到病害时切忌病急乱投医,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