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鸵鸟阶段是指性成熟后的种用阶段。饲养方式:在围栏内放牧地平养。围栏内周边2米宽铺上粗沙粒,其他地可种植各种耐践踏的牧草。围栏的栏柱,用钢筋水泥方柱,3厘米见方,高6米,用36号铁丝网作围篱,围篱离地约35厘米,可避免生锈,高3米。但在固定围篱时,要有意地留几个活口(仍需固定好),以便种鸟产蛋时饲养人员迅速取蛋。由于繁殖期公鸵鸟特别凶猛,不让人接近鸵鸟蛋。因此,可一人引走公鸵鸟,一人取蛋,而且选择在短距离取蛋,避免被公鸵鸟打伤。种鸵鸟棚设在牧养地的北面,以避大风。种鸵鸟棚仅达到避风遮荫作用。鸵鸟棚的面积,每只鸵鸟6平方米,高1米,宽3米,长则按鸵鸟数计算。
营养水平:不同产蛋龄的种鸵鸟,产蛋能力有较大的差距。因此,饲料中的粗蛋白质及钙、磷含量,可根据产蛋量的不同,而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微调。饲料中的维生素补加量,应比鸡料多6倍。饲养技术通常雏鸟出壳后5天内,工作人员就要根据系谱为小鸟编号。性成熟进行分栏前,带上脚标。脚标呈环形,一般固定在胫骨的下端。带上脚标,有利于饲养工作和日常观察、记录,也是育种工作不可少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