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市现有中小型水库l,100余座,总养殖面积2万hm2 水库养鱼也有近四十年的历史。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全市推广鱼畜(禽)结合练合养殖技术以来,水库鱼产量和效益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部分水库水体已经富营养化,暴发性鱼病的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下面就暴发性鱼病的发病特点及其预防治技术谈点工作体会。
一、病原
暴发性鱼病的名称较多,有叫暴发性出血病、腹水病的,但用的较多的名称是"细菌性出血病”。根据报道,该病病原主要有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鲁克氏耶尔森氏菌等。
二、症状
主要症状是鱼体的鳃盖、口腔、头部、鳍条基部及鱼体两侧出血或充血,鳃部粘液增多,鳃丝鲜红或出现自鳃。随着病情的发展,病鱼体表各部位充血加剧,眼球突出.口腔颊部和下颌充血发红。解剖可见肌肉呈条状或块状出血,肠道部分或全部充血发红,很少有食物.腹腔内有黄色透明或红色浑浊腹水。肝、脾、肾肿大,肝组织呈糊状,或呈粉红色水肿,脾呈紫黑色,胆囊肿大,有时呈棕褐色,病鱼多表现为不吃食,在水面上层缓游或静止不动.最后衰竭死亡。该病在出现死鱼前有二个明显的表征:一是清晨天刚亮时在水面的下风有较浓的腥味;二是在上午9:00以后下午6:00以前鲢、鳙鱼数十尾或数百尾一群在水面40cm内缓游,出现这二种情况说明鱼已患出血病。
三、流行特点
1、出血病感染无明显的特异性。该病几鳙、鲤、草鱼等,野杂鱼也会患病,其发病率严重的高达100%。但在不同的水面,出现死鱼的品种、规格有不同,有时只死鲢、鳙鱼,有时只死鲤、鲫鱼,有时只死大的,有时只死小的。
2、传染途径多样。曾经发病的水面、发病水面使用过的船网工具、水质恶化等都可引发鱼病。
3、流行地区广。根据有关水生动物病情监测分析,该病遍及全国,在江、浙、沪、皖、两广、两湖等主要养鱼发达地区流行广泛,云、贵、川等地也有发生,对水产生产造成极大损失。
4、流行季节长。流行时间为3~l1月,南方有的省份在2月也有发病。发病水温为9℃~36℃.尤以25%~30℃发病率最高,6~9月为发病高峰期。
5、死亡率高,达30%~80%,甚至100%,危害极其严重。
四、发病类型
根据调查和监测资料分析,按病情发展缓急程度、病程长短等特点,大致可将暴发性出血病发病类型分为急性型及慢性型二种。急性型:发病急速,来势凶猛,死亡严重。常在发病1~3 d后暴发大批死亡,约经过5~6 d左右.鲢、鳊鱼大多死亡,约两天后停止,表现为毁灭性的打击。该种类型多发生在鱼类放养密度大、施肥多、水质差的水库中。慢性:病情发展比较缓慢,病程比较长.开始时一般每天死亡2~5尾、5~10尾不等,没有明显的死亡高峰期,但发病时间长,累计死亡量也较大。
五、暴发性出血病预防与防治技术
l、暴发性出血病预防技术
(1)鱼种、工具消毒。购入鱼种容易带入病原。鱼种入库前要进行鱼体消毒,方法是用5%食盐水浸泡鱼种l0~15 min(若鱼种耐受不住,出现不安时应及时将鱼捞出放入水中);借用的船、网等工具要用石灰水或其它药物浸泡消毒。
(2)合理投肥。水面中严禁使用未经腐熟的有机粪肥;实施鱼牧结合综合养殖的水面,应当同时建造沼气池,用沼液肥水,其效果比用未经腐熟的有机粪肥要好得多。(3)科学用药预防。暴发性出血病鱼患病后出现死鱼前有明显的症状,当清晨天刚亮时在水面的下风有较浓的腥味或是在上午9:00以后下午6:00以前鲢、鳙鱼数十尾或数百尾一群在水面40 cm内缓游时,需用药预防,方法是用菊脂类或阿维菌素鱼药按l m水深计算用药量,沿水面周边泼洒即可防止此病的发生。
2.发生疾病时的治疗方法
对已患病鱼的治疗,首先要算准面积按水深1.5m计算用药量。菊脂类鱼药每公顷用药300mL,再加l kg98%硫酸铜,溶解混合后沿水面周边泼洒;阿维菌素类鱼药每公顷用药375 mL,方法同上。病程较长、病情较重的水面隔天再用药一次。用药后应停止投饵施肥一星期。一般用药一次即可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