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福建、江西等地区日本鳗鲡养殖形势普遍不如往年,养殖七个月,每万尾平均重量大致为800kg左右,而往年养殖同样的时间,每万尾平均重量可达到1200~1300kg,主要原因是由于日本鳗鲡养殖普遍存在投饵率下降或投喂量难以提升的现象,其诱发因素有气候变化(如台风影响)、水质不稳定、肝胆问题、孢子虫寄生、肠炎、鳃部充血发炎、环境应激等,其中以肠炎病影响最大。本文主要针对夏秋季节防治日本鳗鲡肠炎病提出以下几点看法,以供交流探讨。
日本鳗鲡肠炎病主要流行于夏秋、冬春、春夏交替季节,特别是夏秋季节,气候突变,早晚温差大,部分地区暴风雨频繁,而该季节又是日本鳗鲡生长高峰期,摄食量大,代谢旺盛,排泄物较多,水质也易于恶化,因而容易暴发肠炎病。同时,饲料品质不佳、投喂过量或频繁用药也是导致发生肠炎病的重要因素。
肠炎病的病原体为嗜水气单胞菌,主要经口传染。鳗鱼一旦发病,初期主要表现为消化不良,食欲下降,部分鳗鱼挂台盘柱,游动乏力,可见鳗鱼粪便漂浮于池水面,粪便外包粘膜,呈黄褐色条状便,肛门红肿外突。严重时肠道积血,轻压病鳗腹部,肛门口会流出恶臭的脓汁。解剖可见消化道粘膜脱落,出血发红。
还有一种症状为:粪便呈白色粘液便,水中粘液块状悬浮物较多,在池中排污时,用捞海捞取时可见大量白色的粘液便,俗称“拉白痢”或“拉白屎”。
预防措施:投喂优质新鲜的饲料,气候突变时要科学控制投喂量;使用优质鱼油,并根据鳗鱼的规格大小及水温等情况酬情添加;勿频繁随意内服抗菌素、各类添加剂;加强排污,调控好水质;定期内服些微生态制剂(如:鳗鱼专用益生素BD602)、生大蒜、保肝利胆、帮助消化类保健药物。
治疗方法:治疗前先查发病因子,在排除由于投喂不当或饲料质量等因素引起后,再进行如下处理:
1、依据病情适当停食,及时调节池水。
2、用含氯消毒剂(如:二氧化氯)0.6-1ppm全池泼洒,隔天一次,连续3~4次。
3、恢复少量摄食后,暂停添加鱼油。症状较轻的,可在饲料中用生大蒜(用量为饲料投喂量的0.5~1.0%)磨浆加食盐(3~5g/kg饲料)拌匀投喂,连续投喂一周;或拌料内服黄连素(使用中药黄连熬汁也可),并适当添加保肝利胆、助消化利胃之药品(如:酵母片、利胃散及保肝宁等),连续投喂一周。
4、病情较严重的(或拉白痢),可内服(每公斤饲料添加)三叶鬼针草5g、野山楂5g、陈皮5g、穿心莲片4~6片、盐酸土霉素(或氟苯尼考)2~3g投喂3~5天后,将盐酸土霉素(或氟苯尼考)改喂BD602(鳗用益生素)3~5g,并适当添加保肝利胆、助消化利胃之药品(如肝泰乐10~12片、VC3g、酵母片、利胃散等)再连续投喂5—7天。
治疗日本鳗鲡肠炎病,除了要杀灭消化道内的病原菌外,同时要重视内脏功能的恢复与肠道有益菌的培养,这样才能有利于该病的彻底治愈,以防复发。因此,在内服药物治疗病情较为严重的肠炎病时,前期主要使用消炎杀菌药物,而在治疗后期则往饲料中添加保肝利胆助消化的药物及微生态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