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氏沼虾与澎泽鲫成鱼混养或与澎泽鲫鱼种混养都是可行的,下面分别用1个生产实例介绍它们的主要技术措施。
福建省漳州市水产站1996年进行了180亩罗氏沼虾与澎泽鲫成鱼混养实验,养殖周期180天,亩产罗氏沼虾225.5千克,规格40—50尾/千克;亩产鲫鱼126千克,平均体重0.4千克,最大体重达0.6千克;总产值237万元,盈利72.9万元,平均亩盈利4050元,经济效益十分显着,其技术要点有:
一、池塘选择
罗氏沼虾对溶解氧要求较高,所以选择水源充分、水质清新、排灌水方便、无污染、泥底或沙底的池塘作为混养池。池子设有进排水闸,池口大小5—10亩,混养水深1.3—1.5米。
二、放养模式与放养量
采取以虾为主,混养澎泽鲫的养殖模式。每亩放养体长0.8厘米的罗氏沼虾淡化苗2万尾,混养体长5—7厘米澎泽鲫鱼种400尾。
三、放养前准备
放苗前50天排干池水,清除过多的淤泥,整平池底,曝晒20—30天,堵塞漏埂。放苗前10—15天消毒除害。水深1米,泼洒生石灰每亩125—250千克或漂白粉15—20千克,杀死野杂鱼、细菌及寄生虫。此外,每亩还用敌百虫0.8克,毒杀杂虾和水生昆虫。放苗前检验池水,确认毒性已过才可放苗,放苗前7—10天施肥培育天然基础饵料(浮游动物),以提高放养成活率。
四、苗种放养
罗氏沼虾于5—6月份放苗,虾苗经过完全淡化且暂养2—3天后才投入池塘。虾苗投放1个月后再放养澎泽鲫鱼种。
五、饲养管理
一是水质控制,前期(放苗后15天)以添水为主,少量换水;中后期根据水质情况经常换水,一般每2—3天换水1次,换水量20—40%;透明度前期保持在20—30厘米,中期保持在30—50厘米。每池配备1—2台增氧机,二是饵料,罗氏沼虾前期(放苗后15天)以摄食浮游动物为主,搭配少量蛋羹、豆腐等。中期以鲜活饵料(如小杂鱼、贝肉等)搭配配合饵料。每天投喂3次,早晨、傍晚、半夜各投喂1次,每池设置饵料台1—2个,以观察其摄食情况。投饵量根据水质、天气、摄食情况灵活掌握。澎泽鲫主要摄食浮游动物、有机碎片等,所以不必专门投喂饲料。
六、病害防治
澎泽鲫生活力强,一般无明显病害。罗氏沼虾在试养期间发生过细菌性黑斑病、霉菌性黑鳃病、丝状藻类附生等。黑斑病采用改善水质,并用每立方米水体0.5—0.7克高锰酸钾全池泼洒,24小时换水50%。黑鳃病用生石灰每立方米10—15克全池泼洒,并加大换水量。对于丝状藻类附生,采用施肥以降低池水的透明度,结合使用硫酸铜,每立方米水体用0.5—0.7克泼洒,杀死丝状藻类。
七、起捕
澎泽鲫饲养到12月底收获,罗氏沼虾10月份开始收获上市,规格为每千克50尾左右,当水温至16℃以下则全部起捕。在罗氏沼虾池中混养澎泽鲫成鱼,在不增加投饵的条件下,平均亩产澎泽鲫126千克,亩增收入1890元,经济效益明显。(初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