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立动物园2只鸵鸟宝宝孵化了!由于鸵鸟的繁殖季节刚好碰上大学生暑假的实习课程,动物园启用老旧孵蛋器请实习生帮忙,经过44天定时翻蛋、照蛋、测量温湿度和纪录重量等过程,鸵鸟宝宝「啾啾」和「咪咪」相隔一天破壳而出。
鸵鸟妈妈「鸵夏」今年繁殖季陆续生了约50颗蛋,但是孵蛋技巧不是很好,有的被雨淋湿,有的被踢破。于是保育员挑选了4颗鸵鸟蛋,刚好塞满旧型孵蛋器,让实习同学每天负责翻转,确保鸵鸟蛋受热均匀,并透过照蛋了解发育情形,纪录孵蛋环境的温湿度和重量变化,过程中也强化同学们的实务经验。44天后,第一只鸵鸟宝宝「啾啾」在8月19日孵出,隔天「咪咪」也平安破壳。
鸵鸟属于早熟性鸟类,孵化后没多久就能自行活动、觅食,刚出生体重就约1公斤,身长也将近30公分,不过走路还不是很稳,有时候会翻倒,站立时也摇摇晃晃。保育员每天除了喂食、记录身高、体重变化,还会抽空带它们到户外晒太阳,补充维生素D。
鸵鸟是「一夫多妻」制,雄鸟求偶时会夸张地摆动翅膀,有节奏地左右摇摆,还发出低沉的叫声。而雌鸟大约3到4天生一颗蛋,亲鸟会轮流孵蛋,由爸爸职夜班。
小鸵鸟大约45天会孵化,羽毛一干就能自己活动,每个月以长高30公分的速度快速成长,1个月大就能以每小时50到60公里的速度奔跑。不过宝宝在3个月大之前都是危险期,要随时注意体重变化,如果长得太快,容易引起叉脚症。
动物园表示,鸵鸟蛋是世界上最大的鸟蛋,所以不需要进行保育繁殖,鸵夏生的蛋大多被做成水煮蛋,补充其他动物的蛋白质等营养,当年禽流感爆发时,鸵夏还成了园内重要的「蛋类生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