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3月,南平市某规模种猪场,哺乳仔猪发生了一起以整窝仔猪突然发病、死亡快且死亡率高和以神经症状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经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仔猪伪狂犬病与猪瘟混合感染。1 发病及流行情况该种猪场建于1998年,现存母猪700多头,其中长太母猪500头,长大母猪200头,年出栏商品代仔猪1.5万头。新生仔猪的保健程序是于28日龄断奶,3日龄注射牲血素加维生素B12,7日龄补料,35日龄驱虫;仔猪免疫程序为20日龄免疫猪瘟疫苗2头份,21日龄免疫肺疫疫苗,30日龄免疫口蹄疫疫苗1头份;生产母猪免疫程序为产后20d免疫猪瘟苗4头份,21d免疫猪肺疫疫苗,产前40d注射口蹄疫疫苗。2003年3月10日有1窝6日龄仔猪突然发病死亡4头,第二天这窝仔猪全部发病死亡,又陆续发现整窝发病的病例,死亡仔猪最小为3日龄,最大为18日龄。经病理剖检,初步诊断为猪瘟。随即应用猪瘟乳兔组织苗对所有哺乳仔猪进行了4头份紧急免疫接种,但未能控制疫情。将采集的病猪血清送我局化验室进行抗体监测,伪狂犬病抗体为阳性,由于没有注射伪狂犬疫苗,疑为伪狂犬病与猪瘟混合感染。4月1日,采用猪伪狂犬病弱毒冻干苗对全场哺乳仔猪进行了紧急免疫接种,至4月22日该猪场疫情逐渐趋于稳定,再未出现死亡。本次疫情历时一个多月,共发病哺乳仔猪73窝803头,死亡726头,死亡率为90.41%,其中有52窝整窝死亡。2临床症状病初仔猪体温升高至42℃,病猪眼眶发红,闭目昏睡,口角大量流出泡沫或唾液,站立不稳或瘫软,步态蹒跚,容易跌倒,颤抖或倒卧,有些猪盲目行走或转圈或顶墙,有些猪头向后仰,四肢划动。有的病例出现呕吐、腹泻、不能吮乳,皮肤、粘膜发绀和出血,临床上病仔猪多为整窝发病,应用各种抗菌药物治疗均无效,最后体温下降,发病后1~2d全部死亡。3 剖检变化病理变化呈多样性,鼻腔呈卡他性炎症变化,咽喉部粘膜水肿,肺水肿有出血点,脑水肿出血,淋巴结充血,肾颜色变浅,有针尖状出血点,病程长者肝、脾表面有多量针尖状白色小坏死点或结节,有时肝脏表面有大量纤维素渗出而形成伪膜,肝门淋巴结肿胀、充血,切面多汁,外周紫黑色,中心灰白色,呈特征性的大理石样变,盲肠、回盲瓣和结肠粘膜形成钮扣状溃疡。4 实验室检验4.1 无菌取病死仔猪心、肝、脾、肺、肾、肠系膜淋巴结及小肠内容物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未发现任何细菌。4.2 采集发病仔猪血清20份,用伪狂犬病胶乳凝集试验方法进行检测,全部为阳性。病死猪脑组织悬液接种于健康兔,36h后兔出现奇痒等典型的伪狂病症状,于接种后58h全部死亡(2/2),对照组兔健康存活。4.3 采集经猪瘟疫苗免疫1周后健康仔猪和发病仔猪血清各20份,进行抗体效价测定,结果:发病仔猪血清中有2份抗体效价为1∶16,视为免疫合格,其余18份低于1∶8不具保护抗体效价,免疫仔猪血清抗体效价其中3份>1∶16,17份,1∶32。将病死猪肾、脾及扁桃体用猪瘟免疫抗体技术检测,结果为阳性。4.4 采集哺乳母猪血清10份,进行猪瘟正向间接血凝试验,结果仅有3份血清抗体效价为1∶16,其余7份<1∶16。根据发病和治疗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验结果,确诊为仔猪伪狂犬病与猪瘟混合感染。5 防制措施5.1 防止传染源和传播媒介的引进,自繁自养,不到外地引猪,如有必要,则必须到无病地区的良种猪场,先预防接种,再引进猪仔,到场后隔离观察2~3周,确无问题后才合群饲养,禁止非工作人员和其他动物进入猪场,对病重仔猪立即扑杀深埋。5.2 查清病原后,先后应用猪瘟乳兔组织苗对所有哺乳仔猪进行了4头剂的超剂量紧急免疫接种,用猪伪狂犬病弱毒苗进行了1头剂的紧急免疫接种。经采取以上措施后该场仔猪发病死亡逐渐减少,疫情得以控制。6 讨论6.1 该场这次流行的疫病,经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和实验室检验,确诊为仔猪伪狂犬病和猪瘟混合感染。由于两者协同致病,造成了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6.2 这次仔猪伪狂犬病发病时,其临床症状与猪瘟相似。因此,本次疫情开始仅怀疑为猪瘟,虽采取了防制措施,但未能控制,最后确诊为两病混合感染,对本场立即进行彻底消毒防疫措施,对病死猪进行深埋,对猪瘟强毒抗体阳性者立即进行淘汰,才从根本上扑灭了疫情。6.3 本次发病主要涉及哺乳仔猪,且危害极大,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从外地购买仔猪的人员和长途运输车辆进入生产区消毒不严而带入伪狂犬病,进而继发猪瘟野毒感染,使疫情更为复杂。6.4 经对猪瘟疫苗免疫哺乳母猪和健康仔猪抗体效价测定结果显示,90%仔猪和70%母猪抗体效价很低,不能获得免疫保护,导致猪瘟流行。建议集约化猪场应在免疫监测的基础上,建立适合本场猪群的免疫程序,以提高免疫效果和避免不应的经济损失。6.5 禁止在猪场内饲养其它动物,并在猪场内实施灭鼠措施。
哺乳仔猪伪狂犬病与猪瘟混合感染的防制
相关文章
-
南美白对虾红体病的发生与防治
在南美白对虾仔虾培育过程中,受水体环境各种理化因子变化的影响,红体现象时有发生。由于引发的原因不同,发病时间也不同,危害程度也不一样。归纳起来有以下三种情况。一、应激性红体病1、发病原因:该病症状最轻,只要适当处理,损失不大。致病原因主要由于天气、水源、投饵、用药等因素的影响。育苗池内温度、盐度、pH、氨氮等理化因子突...
2542 养殖手册 南美白对虾红体病的发生与防治 养虾技术 养殖 -
春季如何有效繁殖杂交鲤鱼
春季是鲤鱼的繁殖季节。如果存在以下情况,就会严重影响繁殖性能和经济效益。一是亲鱼成熟度不足,造成产卵少,受精率低;二是孵化期间鱼卵出现水霉病;三是孵化期间遇冷空气或霉雨天气;四是孵化塘清塘不彻底,留有鱼苗天敌;五是在鱼苗出膜后日常管理达不到要求而造成死亡等。针对这些原因,应做好如下三项工作,以提高鲤鱼的繁殖率。1、亲鱼...
1397 养殖手册 春季如何有效繁殖杂交鲤鱼 养鱼技术 养殖 -
露天池塘生态养殖甲鱼技术
露天池塘生态养殖甲鱼技术是模仿甲鱼自然生长习性的一种健康养殖方式,养殖周期(3~4年)较长,因而生产的甲鱼具有野生特性的优良品质,在市场上十分俏销。一般平均亩产250~300公斤,亩均年收益在6000元左右,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在多年的养殖实践中,现已试验摸索出一套较规范的生产技术规程,现简介如下:一、生...
1550 养殖手册 露天池塘生态养殖甲鱼技术 养鱼技术 养殖 -
獭兔春季繁殖技术及保胎
一、制定合理的繁殖计划依据各场实际情况和饲养管理水平,可按常规繁殖方法,即在子兔断奶后配种,子兔断奶时间以35~42日龄为宜,每年繁殖4~5胎。在时间安排上主要应在早春抓紧配种繁殖,确保一春繁殖两胎。条件好的商品獭兔场也可实行半频密繁殖和频密繁殖的方法,以通过缩短哺乳期来提高其繁殖密度。所谓半频密繁殖是指母兔在产后12...
482 养殖手册 獭兔春季繁殖技术及保胎 兔子养殖技术 养殖 -
适当加夜餐畜禽长得欢
俗话说:“马无夜草不肥。”其实,不仅仅是马,许多畜禽都需要加喂夜食。1.牛喂夜草出栏早。给牛加喂夜草,可使牛少得病、长得快、出栏早。2.马喂夜草膘情好。马、骡、驴等都是单胃动物,一般吃下的草料不到4小时就会全部消化完。因此,只有晚上加喂夜草,牲畜才能吃得饱、膘情好。另外,如果仅白天喂草,由于饥饿,就会暴食,还可能引起胃...
1769 动物饲养知识 养殖饲料知识 养殖饲料管理 -
推荐两个肉用型鸭配套系良种
1.狄高鸭狄高鸭是澳大利亚狄高公司引入北京鸭选育而成的大型配套系肉鸭。该鸭于上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广东省华侨农场养有此鸭的父母代种鸭。1987年广东省南海县种鸭场引进狄高鸭父母代,生产的商品代鸭反映良好。狄高鸭外型与北京鸭近似。雏鸭羽毛红黄色,脱换幼羽后,羽毛白色。头大稍长,颈粗,背长阔,胸宽,体躯稍长,胸肌丰满,尾...
1820 养殖手册 推荐两个肉用型鸭配套系良种 养鸭技术 养殖 -
防治白对虾冬棚白斑综合症
广东省珠三角地区的中山、珠海、江门等地一年养三茬虾,其中包括搭棚越冬养殖南美白对虾,这些地区的几十万亩冬棚对虾养殖,已成为当地大农业创汇产业和支柱产业。在冬棚养虾中,养水防病尤为重要。由于冬棚里面的温度、气压、光照等与自然环境有很大的差别。在此笔者谈谈冬棚养虾防病治病的经验,较偏重于实践操作,供大家参考。冬棚淡水养殖大...
301 养殖手册 防治白对虾冬棚白斑综合症 养虾技术 养殖 -
黄沙鳖养殖技术之侵袭性疾病防治
(1)钟形虫病(累枝虫病、吊钟虫病)【病原】该病病原为原生动物中的累枝虫、独缩虫和聚缩虫等。【症状】肉眼能见到病鳖四肢、腹甲、颈部等处呈现一簇簇土黄色絮状物,严重时全身呈白色,镜检可见寄生虫。当池水呈绿色时,由于虫体的细胞和柄呈绿色,因而病鳖身上也呈绿色。患此病的一般为稚鳖或幼鳖,虽不会引起大量死亡,但病鳖摄食量明显下...
1644 动物养殖 养殖饲料配方 养殖饲料品牌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栏目最新
猜你喜欢
TAG 标签
- 夏季养鸽最忌讳什么
- 乌龟重要部位的检查方法
- 蟾蜍衣采集的技术
- 水貂冬毛期的饲养管理
- 柴鸡散养应注意的问题
- 宠物银色刺毛荷兰天竺鼠
- 野生齐口裂腹鱼驯化注意事项
- 鱼塘设计
- 蛋鸡产蛋期肌胃糜烂如何诊治
- 豆粕喂牛注意事项
- 宠物老年痴呆
- 浅析雏鸡免疫失败10个原因
- 狗狗防护
- 探析两月龄小尾寒羊的最佳饲料配方
- 怎样确定养猪规模
- 狗狗喂养
- 草酸
- 羔羊消瘦原因
- 八月蚕桑农事
- 雏鸡白痢杆菌病及辅助治疗
- 菌糠也可做饲料喂猪
- 百天出栏獭兔养殖法
- 母猪无乳的治疗及预防措施
- 冬眠龟饲养的管理
- 非瘟病毒
- 浙江景宁生态山羊俏销增添农民增收新途径
- 新生犊牛
- 宠物属性
- 苏禽青壳蛋鸡养殖要点
- 婴猴的优缺点
- 蜜蜂人工授精技术
- 水蚯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