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工养殖类饲料:有黄粉虫、土元和蜈蚣等。它们繁殖力强、生长快。但应提前饲养,以防饲料短缺。这类饲料特别适用母蝎。2、昆虫类饲料:有蚂蚁、蝴蝶和各种蛾子等。 可到野外捕捉或用黑光灯诱捕。适应投喂2~3厘米的幼蝎和未成年蝎。3、肉类饲料:青蛙肉、麻雀肉、鸡肉、猪肉等。可直接投喂未产仔孕蝎,不能在池内放置太久,以免变质,要及时清除变质饲料。4、矿物质饲料:初春时, 可在蝎池表层放些山石下的风化土和骨粉拌入肉类饲料,投喂多龄的蝎子。5、配合饲料:①麸皮(炒黄)30%,蛋汁40%,肉30%。②肉泥30%,麸皮(炒黄)30%,面粉(炒黄)30%,青菜泥10%,拌成颗粒状。③食糖200克,麸皮200克、乳汁150克。配合后的饲料只要不变质即可投喂各龄蝎子。投喂量以蝎子吃饱不剩料为宜。6、自配饲料添加剂:据试验,在饲料中加入1%的合剂和少量的复合维生素,可使蝎子长得肥壮,产仔量提高。配制方法是:把1000克过磷酸钙粉碎成细未,加入硫酸亚铁3.5克,硫酸铜3克,硫酸锰2.5克,硫酸锌1克,硫酸镁1克, 碘化钾0.05克,然后拌匀,制成合剂。蝎子的内部种群关系
无论是自然界中的野生蝎,还是人工养殖条件下的家养蝎,都是以若干个体组成的种群生活在同一栖境中。无论种群的密度大小、结构如何,其内部个体间均发生着密切而复杂的联系,这些联系有些是合作互利的,有些则是相互制约的。
1.种内互利合作 当种群密度较低或适宜时,所有个体都有自己适宜的生存空间,这时个体间多是友好相处的。其中,母蝎的护仔行为,就是这种关系的典型。仔蝎自母体产出后,都爬到母背上,寻求保护。此时母蝎担负着保护仔蝎的责任,随时提高警惕,谨防仔蝎受到伤害。与此同时,仔蝎之间也和睦相处,并服从母蝎的管理、保护,很少发生强行挣脱保护的现象。当蝎群密度适宜时,群体内所有个体间都能保持和睦相处的关系。在蝎窝内,一蝎一室,相安无事;在出巢捕食时,也各自为战,互不相扰。尤其在早春、晚秋及冬蛰期间,由于蝎子的活动性降低,发生冲突的机会减少,也就更有利于蝎群保持稳定。
2.种群内的相互制约 当蝎群密度过大时,食物供应、活动空间、栖居环境等发生紧张,就会引起种群的自疏作用,即通过各种种群内的相互制约作用,来降低种群密度,达到一种新的平衡。例如,互相残杀就是在密度过大,或者食物、水分供应不足时,在蝎群内发生的同类相残现象。互相残杀主要表现为大蝎食小蝎、壮蝎食弱蝎、正常蝎食正在蜕皮中的蝎等,严重时甚至还会引起母蝎残食刚出生的仔蝎。另外,蝎群密度过大时,一方面会造成蝎子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相互干扰,拥挤碰撞,既影响正常蜕皮生长,也影响取食增重,致使生长发育速度迟缓;另一方面在母蝎繁殖期间,还会影响母蝎情绪,使受精、胚胎发育和产仔过程受到干扰,造成死胎、死仔,降低繁殖率。再者,由于蝎群密度过大,常常造成食物紧缺,还会引起取食过程中的竞争、殴斗等现象,也不利于蝎子的正常生长发育。
蝎子的种内竞争诱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 严重缺食缺水。 ② 相互干扰严重。 ③ 温、湿度等生态因素恶化。 ④ 争夺空间。 ⑤ 争夺配偶。只要搞清楚以上诱因,处理得当,蝎子的种内竞争是完全可以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