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应激是指处于极端高温环境中的机体对热环境所做的非特异性的生理反应的总和。随着集约化高密度饲养方式的迅速发展,大部分南方地区越来越迫切要求缓解夏季高温与高湿对养猪业带来的环境压力,热应激导致母猪繁殖力的下降也越来越多地引起家畜环境、饲料营养研究者的关注。对于优良品种的哺乳母猪而言,此问题更为严重,这是因为现代基因型母猪是基于生长速度、瘦肉率和饲料转化率选育的,但会牺牲母猪的食欲(Smith等,1991),这就使得因热应激引起的采食量下降问题变得更为严重。尽管可以通过培养抗热应激品种猪来解决这一问题,但短期内很难实现。本文主要探讨从优化营养和饲养管理方面来缓解热应激的负面影响。
1热应激对哺乳母猪直接与间接的影响
哺乳母猪的最适温度大约为l6℃,但气温较高地区产仔舍平均舍温比其最适温度约高l0℃,最热月份的平均舍温比其最适温度高15℃以上。通常舍温与哺乳母猪采食量呈显著负相关。在18℃~30℃范围内,环境温度每升高l℃,哺乳母猪日采食量降低0.2kg(Stansbury等,l987)。在最适温度之上,环境温度每升高1℃,母猪每天每千克体重损失1 g(Smith等,l988)。对于头胎母猪而言,当环境温度升至30℃以上时,日采食量降至3 kg以下,体重损失高达1.8 kg/d(Whittemore,1996)。
热应激使母猪体重损失严重,断奶至再发情的间隔延长(zak等,l997),排卵数减少(Zak等,1997),受胎率下降(Kirkwood等,l987),胚胎存活率降低(Zak等,l997;Kirkwood等,l987),窝产仔数减少(Kirkwood等,l988),母猪不发情(Einarsson等,1993),甚至有可能缩短母猪的利用年限。董国忠(2004)对3000头PIC母猪群在1年中被淘汰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发现因配种后返情和体况较差而被淘汰的母猪占总被淘汰母猪的近50%,而返情和体弱有可能就是哺乳期采食量不足造成。
此外,哺乳母猪热应激期间采食量低下,会使泌乳量不足,从而影响仔猪的生长(Eastham等,1988)和断奶前的存活率(Kertiles等,l979)。
2缓解哺乳母猪热应激的营养调控措施
2.1提高哺乳期饲粮能量浓度及其消化率
一般而言,母猪分娩后7d的消化能摄入量要达到l00 MJ/d。Mahan等(1975)发现,当提高母猪饲粮能量浓度,母猪采食量趋于降低,最终能量的摄入量相近。但当使用高脂肪饲粮时,母猪能量摄入量一般均增加(C lose,2000)。根据热力学原理,在高温条件下,体增热较多可导致采食量降低。而与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相比,脂肪的热增耗较低而能量含量较高,因而通过在饲粮中添加脂肪来提高能量浓度对热应激的哺乳母猪有利(Lynch,1977)。cox等(1983)还发现,给热应激的母猪饲喂高脂肪饲粮,可缩短母猪从断奶到再发情的间隔。母乳中短链脂肪酸容易被仔猪吸收,所以添加油脂时需注意脂肪酸的构成,不用饱和脂肪酸和长链脂肪酸比例过高的油脂。此外,夏天一定要注意添加的脂肪不被氧化或酸败,建议同时添加抗氧化剂。
Pettigrew(1999)认为,除了发生热应激情况外,不宜在哺乳母猪饲粮中添加脂肪,因为脂肪不能产生类似淀粉那样的促进胰岛素分泌的作用。相反,在哺乳母猪饲粮中添加脂肪具有降低血浆胰岛素含量和促黄体生成激素(LH)分泌的作用(KemD等,l995)。
除了提高饲粮的能量浓度外,提高饲粮的消化率也是增加能量摄入量的有效方法。奥特奇公司生产的特威宝SSF是真正以饲料原料(麦麸)为底物经固态发酵方法生产的多种酶复合物,富含7种(木聚糖酶、纤维素酶、淀粉酶、β-葡聚糖酶、果胶酶、蛋白酶、植酸酶)以上的酶,由于各种酶的协同功能,因而在哺乳母猪饲粮中添加200~300g/t可最大程度地提高饲料的消化率,有效减少哺乳母猪因采食量不足而引起的体组织分解。
2.2提供优质蛋白质,保证氨基酸平衡
哺乳母猪饲粮中的蛋白质和赖氨酸是影响其繁殖性能的关键因素。哺乳期饲粮蛋白质低,会使母猪断奶到再发情的间隔延长。热应激状态下猪对蛋白质的需要量增加,但是,粗蛋白质过高又会增加母猪的体增热,使母猪感觉更热。所以天气炎热时,给哺乳母猪提供优质的蛋白质并补充必需氨基酸,可有效满足其需要,减少体重损失。Stahlv等(1990)的研究表明,同时提高哺乳期母猪饲粮粗蛋白质与赖氨酸水平(分别为10.7%/0.42%,l3%/0.58%,15.3%/0.75%,l7.7%/0.92%),乳猪生长速度提高,母猪失重减少。Richert等(1997)也报道,将哺乳母猪饲粮粗蛋白质与赖氨酸水平分别从l4.2%和0.8%提高到20.5%与l.2%,乳猪生长速度提高,母猪失重减少。
Close(2000)通过回归分析得出,哺乳母猪每天总赖氨酸需要量应超过60 g。根据实际的母猪采食量,就可算得相应的饲粮赖氨酸含量了。相对于产奶和乳腺生长的苏氨酸需要,依靠母源蛋白质分解所提供的苏氨酸是不够的。因此,对于采食量低、体重损失大的母猪而言,苏氨酸成为潜在的具有关键作用的限制性氨基酸。Kim等(2005)的理想模型中,给出了不同体重损失下哺乳母猪的理想氨基酸比例和限制性顺序。在21 d哺乳期内,对体重损失在75~80 kg的母猪而言,饲粮中苏氨酸与赖氨酸的比例应提高到75%;对体重损失最小(0~8 kg)的母猪而言,饲粮中苏氨酸与赖氨酸的比例可减至60%(Kim等,2005)。对于采食典型的玉米一豆粕型饲粮(含0.9%赖氨酸)的母猪而言,当体重损失最大(75~80 kg)时,苏氨酸也许会成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但在其它体重损失情况下,赖氨酸可能仍然是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当体重损失最小时,可能缬氨酸成为继赖氨酸之后的第二限制性氨基酸(Kim等,2005)。Soltwedel等(2006)的研究也表明,哺乳母猪饲粮中理想氨基酸比例依母猪体内蛋白质衰竭的程度而发生巨大变化。此外,Perez Laspiur(2001)的研究表明,将热应激母猪饲粮中精氨酸水平由0.96%提高到1.73%(精氨酸与赖氨酸的比值由1:1提高到1.8:1),降低了哺乳母猪的体重损失,提高了饲料利用率,但对母猪采食量和仔猪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
在充分考虑蛋白质与必需氨基酸水平的同时,蛋白质与氨基酸的来源也非常重要。哺乳母猪饲粮中除了豆粕之外,好的蛋白质来源无非就是鱼粉。尽管优质鱼粉的消化率较高,氨基酸组成合理,但我们也不能忽视的是鱼粉的质量良莠不齐,夏季高温变质的风险也很高,所以很多配方师为了稳定饲料质量而宁愿不用鱼粉。奥特奇公司生产的新普乐是一种源自酵母的功能性蛋白,富含谷氨酸盐、肌醇、核苷酸、小肽与氨基酸,适口性与消化率极好,来源稳定。在哺乳母猪饲粮中添加1%新普乐可明显改善母猪肠道组织形态,提高母猪对养分的吸收及仔猪的断奶重,有效缓解热应激的负面影响。
2.3调节电解质与酸碱平衡
母猪初乳中钾离子含量为1250~1617mg/mL,常乳为356~1000 mg/mL,为含量最高的离子,母猪分娩后开始泌乳,大量的钾离子会随着乳汁流失。常温条件下不需补充钾,但在热应激时机体内的钾和碳酸盐排出量增加,氯和钠的排出减少,有必要在饲粮或饮水中补充钾以缓解应激。氯化钾是常用的形式,具有维持细胞内渗透压和机体酸碱平衡的作用。碳酸氢钠有溶解黏液、健胃、抑酸和增进食欲的作用,吸收到体内能补充机体所需的钠,并作为血液和组织中主要的缓冲物质,减缓呼吸性碱中毒,提高猪抗热应激的能力。Teeter等(1985)发现,饲料中添加0.5%碳酸氢钠是克服热应激造成的酸碱平衡紊乱和生产性能受阻的最成功的方法。Dove(1994)在炎热季节时将哺乳母猪饲粮的电解质平衡值由130 mEq/kg调节到250 mEq/kg,提高了仔猪的生长性能。
热应激时猪呼吸频率增加,血液中二氧化碳(C02)和碳酸氢根离子(HCO3-)水平下降,导致pH升高,严重时可能发生呼吸性碱中毒。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酸化剂,可使血液中升高的pH下降,调节酸碱平衡,从而避免或缓解了热应激造成的不良反应。常用的酸化剂有安息香酸、乳酸、柠檬酸、延胡索酸。
2.4强化关键维生素的水平,选择易于吸收的微量元素来源
对维生素C的抗热应激作用研究较多。在正常情况下畜禽自身合成的维生素C能满足需要,饲料中一般不补加维生素C。在热应激情况下,畜禽对维生素C的需要量增加,可通过饲料或饮水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C缓解热应激的功能在以下几方面:⑴应激时皮质类固醇的产量增加,而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合成需要维生素C。⑵ 维生素C为合成肉毒碱所必需。肉毒碱是肌肉的能量供应必不可少的一种代谢因子。在热应激时,通过呼吸散热需消耗大量能量,因此补充维生素C有助于抗热应激。⑶ 在热应激过程中,维生素C有助于维持较高的采食量,从而保证足够的营养供给抵抗热应激的不利影响。PinelliSaavedra(2008)给母猪补饲维生素C l0 g/d,发现可提高其淋巴细胞对伴刀豆素A和植物凝集素刺激引起的增殖。
维生素E对抗热应激也有一定作用。热应激期间机体细胞内发生了一些变化,添加维生素E能刺激免疫器官,增强机体免疫力,有利于提高抗应激的能力。哺乳母猪饲粮添加250mg/kg的维生素E,不仅可改善母猪抗应激的能力,而且也可提高仔猪的免疫力。
在热应激条件下,哺乳母猪采食量低,单纯靠提高无机微量元素添加量不能有效满足高遗传潜力母猪对微量元素的需求,这时给母猪提供百乐系列有机微量元素(如百乐铁、赛乐z6),通过提高仔猪活力来反过来促进母猪的泌乳并刺激母猪的采食,最大程度地满足母猪对微量元素的需要,同时还可改善仔猪铁与硒的营养状况,增强其抗病力,减少断奶前仔猪的死亡率,提高仔猪的均匀度。在热应激条件下,给母猪补充0.3mg/kg有机铬,可以缓解高温应激,降低母猪卵巢机能减退,有助于提高母猪受胎率。
3缓解哺乳母猪热应激的饲养管理措施
除了营养方面的调控,还应从饲养管理上做如下改进:⑴供给充足、干净的饮用水,热应激期间降低水温可明显增加饮水量,从而促进采食。如用乳头式饮水器,水流速应大于2 L/min。⑵ 尽量保证饲料的新鲜与好的适口性,但现场通常不能保证原料的新鲜,建议添加有机的霉菌毒素吸附剂(如霉可吸)以减轻霉菌毒素的危害。⑶ 在分娩后的第l周逐渐增加采食量0.5 kg/d直至自由采食。⑷ 采用湿拌料饲喂,每天至少饲喂3次以上,尽量避免剩料的酸败。还要重视夜间温度低时的饲喂量,可促使猪尽可能的多采食。⑸ 颗粒料的效果优于粉料。⑹ 对于预产期在夏季的猪,妊娠期一定不要过度饲喂,同时饲粮中应含有高水平的纤维,以增加肠道的容量。⑺ 采用湿帘+通风系统进行降温。⑻ 用滴水的方法给母猪进行局部降温,通常滴于颈部较低靠近肩膀处。每l0 min为一个滴水周期,每次滴3 min效果最好。但应注意不可滴湿地板或仔猪。⑼ 乳猪7日龄及时补教槽料也可缓解母猪的应激。
4结语
热应激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这是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养猪生产者普遍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通过上述营养方面的调控,再加上饲养管理方面的改进,可有效缓解热应激对母猪的负面影响,降低因配种后返情和体况较差而被淘汰的母猪比例,提高现代基因型母猪的利用年限。今后仍应加强研究热应激引起母猪内在变化的生理机制,这将有助于从根源上解决热应激引起的母猪繁殖障碍,提高母猪的繁殖力和利用率以及养殖的综合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