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抗体监测了解鸽群的免疫状态,测定疫苗的免疫效果,从而完善免疫程序,提高鸽群的抗病能力,更有效防制本病。监测种鸽抗体水平时,每次对种鸽进行采血,会给种鸽造成一定的应激,对种鸽孵蛋、哺喂仔鸽、产蛋等造成很大的影响。本试验通过测定种鸽血清HI抗体效价与同期种鸽所产蛋孵出的仔鸽血清最高母源抗体效价,并进行比较,找出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为监测种鸽血清抗体提供不同的参考途径。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试验用种鸽:新投产种鸽50对,试验前未接种任何鸽Ⅰ型副粘病毒疫苗和新城疫疫苗。1.1.2试验用血清:种鸽注射疫苗后每隔2周开始采血。2个月以后每隔1个月抽血一次,仔鸽出生后7、10、15、20、30天龄采血,分离血清,-20℃冰箱保存。1.1.3冻干ND抗原及阳性血清:购自兰州兽医研究所。1.1.4红细胞悬液:未免疫健康公鸡4只,用注射器抽取一定量的Alsevers液,采等量的血,将全部鸡血混合,用pH7.2PBS(自配)反复离心洗涤5次,去掉上层白细胞。用Alsevers液配成20%红细胞悬液,置4℃冰箱保存,使用时用PBS将红细胞悬液离心洗涤至上清液清亮为止,配成0.75%鸡红细胞悬液。1.2方法1.2.1免疫程序:胸部肌肉注射鸽Ⅰ型副粘病毒灭活疫苗(鸽瘟油乳灭活苗)0.5ml/只。1.2.2抗体水平检测:所采血清使用微量平板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HI试验)检测抗体水平,抗体滴度以log2值表示,计算不同时间种鸽及其仔鸽母源抗体的平均滴度。2结果2.1种鸽血清HI抗体滴度变化情况:种鸽免后4周HI抗体最高,平均可达7.3log2滴度,并可维持4个月的高抗体水平,6个月后抗体逐渐消失到4log2以下。2.2仔鸽母源抗体水平消长情况:仔鸽母源抗体高峰期为7~15天龄,而10日龄仔鸽母源抗体最高,平均可达4.7log2滴度,20日龄逐渐消失,母源抗体维持时间长短与其效价高低有关2。2.3种鸽血清抗体与仔鸽母源抗体的相互关系:试验说明种鸽血清抗体水平在(4~5)log2之间,此时种鸽虽然可获得免疫保护,但其所产仔鸽母源抗体全部在4log2以下,说明此时其仔鸽不能得到免疫保护;当种鸽血清抗体在(6~7)log2之间时,其大部分仔鸽母源抗体可达4log2或以上,可以获得保护;而当种鸽血清抗体达8log2以上,其全部仔鸽母源抗体都达4log2或以上,均可获得保护。仔鸽母源抗体的高低及其维持时间的长短与种鸽血清抗体水平直接相关。3小结与讨论由于肉鸽饲养生产的独特性,往往是各种年龄各饲养阶段的鸽同时存在于同一鸽舍,而它们的抗体水平却差异很大,这给鸽群的防疫工作带来一定困难。种鸽免疫鸽瘟油乳灭活苗,半年内其血清Hl抗体效价可维持在4log2以上(可以抵抗野毒的侵袭),但期间其所产仔鸽却不能全部得到母源抗体的免疫保护,特别是在免疫后5~6个月,其仔鸽最高母源抗体绝大部分在4log2以下。对于每年免疫一次的种鸽群,其免疫抗体效价则更低。这种情况与临床发病观察极为相符合,相当部分每年仅免疫一次的鸽场,当受到流行毒侵袭感染时,往往造成大批仔鸽死亡,而对种鸽却很少造成危害。由于肉鸽一般在28天龄左右出栏,对仔鸽进行免疫注射并以此来预防该病是不可取和不必要的(留种后备种鸽除外),笔者认为从提高母源抗体人手来保护仔鸽更为有效和经济,是可取的办法。有学者认为给3~5天龄和7~10天龄仔鸽两次注射LaSota4羽份和8羽份,可以部分保护仔鸽。这种方法只能用于紧急防疫注射,而常规实际操作不可取。要提高仔鸽母源抗体效价,只有提高种鸽血清抗体水平。从我们另外进行的试验和临床实际观察,种鸽每年免疫鸽瘟油乳剂灭活疫苗两次,种鸽及其仔鸽均能获得免疫保护。考虑到注射油乳苗对种鸽生产有一定影响,也可使用Ⅰ系与鸽瘟油乳剂灭活交替使用。但若常年全部使用Ⅰ系而不注射鸽瘟油乳剂灭活苗,其免疫效果及防疫效果将不如前者。这可能由于Ⅰ系与鸽瘟油乳剂灭活苗之间存在一定的免疫源性差异的缘故。为了减少对生产的影响,对于加强综合性防制措施的鸽场,非流行期每年常规免疫一次鸽瘟油乳剂灭活苗亦可。从防疫角度看,监测仔鸽母源抗体效价对防制该病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不但可以直接分析仔鸽的母源抗体免疫保护状况,还可由此了解种鸽的免疫水平情况。可以避免因直接对种鸽监测(采血)而造成的生产影响。而实际生产上,当仔鸽最高母源抗体达不到免疫保护临界值时,即要对种鸽进行免疫。
相关文章
-
产蛋肉鸽的饲养管理要点
要想母鸽产蛋稳产、高产,务必做好肉鸽配对工作,保证饲料营养全面,补充适量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以充分发挥肉鸽的生产潜力。其要点是:1、防止鸽产无精蛋,软壳蛋和畸形蛋鸽子初产时,无精蛋数量可能多一些,但受精率必须达80%以上,若低于这个水平,则不正常,应检查鸽的配对是否正确,有无全母情况,并增加保健砂供给量,同时提高保健砂中...
2254 养殖手册 产蛋肉鸽的饲养管理要点 鸽子养殖技术 养殖 -
羊喂氨化饲草要谨防余氨中毒
随着秸秆养羊技术在农村的普及推广,养羊户已认识到了氨化饲草是喂羊的优质饲料,在农村养羊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在推广氨化饲草养羊过程中,往往由于一部分养羊户对氨化饲草处理不当,致使羊食入或吸入过量的余氨,而引起羊氨中毒,给养羊户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因此,羊喂氨化饲草要谨防余氨中毒。一般羊喂氨化饲草发生余氨中毒的症状为:...
2136 养殖手册 羊喂氨化饲草要谨防余氨中毒 养羊技术 养殖 -
蛋鸡的热应激及其防制
高温能够导致蛋鸡增重和产蛋等生产性能严重下降,甚至引起蛋鸡死亡。如何克服高温带来的困扰,把不利因素降低到最低限度,保证蛋鸡生产正常进行,力争减少或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是养鸡生产者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1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发病特点1.1临床症状产蛋鸡采食量明显下降,饮水量增加,粪便变稀,张口呼吸,呼吸节律加快;产蛋率下...
2629 养殖手册 蛋鸡的热应激及其防制 养鸡技术 养殖 -
黄鳝池塘网箱的养殖技术(下)
为防鳝病,可在饲料中定期加一些保肝宁、利骨散、复合维生素之类药品。6月~9月是黄鳝生长旺季,要以动物性饵料为主;日投喂量一般为黄鳝总体重的5%~8%(以2小时左右吃完为度),配合饲料为黄鳝体重的2%~4%(以1小时左右吃完为度);水温高于30℃或低于15℃时要减少投喂量。残饵要隔天清理1次。3.投喂方法饲料投喂要做到“...
576 养殖手册 黄鳝池塘网箱的养殖技术下 黄鳝养殖技术 养殖 -
保育猪疾病问题及防控措施
目前保育猪问题的主要临床表现是死亡率高或损失大,发热,发红,肿腿,神经症状、衰竭、死亡。1导致保育猪患病的病原分析1.1病毒因素及其临床表现蓝耳病:呼吸道问题、耳部皮肤末端发紫。伪狂犬病:可能出现神经症状。圆环病毒病:消瘦,呼吸道问题,发热。猪瘟:皮肤发红(高热病?)。1.2细菌因素副猪嗜血杆菌病:呼吸道,神经症状,关...
1069 动物养殖技术 畜牧教程 家禽养殖注意事项 -
鹌鹑大肠杆菌病的治疗方法
①流行特点:大肠杆菌的分布极为广泛,除家禽易感染外,家畜也易感染。鹌鹑一生都可感染,幼鹑和6个月后发病率较高,主要通过粪便传染,饲养密度过大,笼舍消毒不彻底是造成该病传播的主要原因,冬春气温变化大、气候聚变和夏季炎热都可引起大肠杆菌病。②症状:鹌鹑得此病后,初期症状为:食欲减少,产蛋量下降,白壳蛋、褐壳蛋增多,蛋皮薄易...
1965 养殖手册 鹌鹑大肠杆菌病的治疗方法 鹌鹑养殖技术 养殖 -
鸡接种疫苗后为啥还发病
近年来,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已成为危害养鸡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这种病发病急,来势猛,传播快,病情重,常常会给养鸡生产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尤其令广大养鸡户感到头痛的是,发生本病的鸡群,相当一部分鸡是进行过1次~2次法氏囊灭活疫苗免疫接种的。因此,有些养鸡户对这种现象误认为是生产的疫苗有问题,甚至因此与所请的兽医人员发生纠纷。其...
2473 养殖手册 鸡接种疫苗后为啥还发病 养鸡技术 养殖 -
猪饲料添加食用调料催肥
猪味觉发达,口腔内味觉细胞多达1.5万个,在饲料中添加调料(调味剂),能促进唾液腺、胃腺和胰腺的分泌,提高采食量,促进生长发育。目前使用较多的调料有以下5种。甜味调料在每公斤育肥猪日粮中,添加0.05克糖精,可使猪的日增重提高6.4%,饲料消耗降低5%左右。在哺乳母猪日粮中添加60ppm的糖精,可防止母猪哺乳期发生厌食...
998 养殖手册 猪饲料添加食用调料催肥 养猪技术 养殖 -
盐碱地区养殖南美白对虾的疾病预防
南美白对虾的疾病防治应该遵循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在平时日常管理中应该添加一些VE、VC、大蒜素、聚维酮碘、三黄粉等药物进行防治,要定期做到使用微生物制剂和底质改良剂,调节水质和底质;尽量少用抗生素和消毒药物,以防把水体中大量的有益藻类和菌群杀灭,引起水质突变,导致整个池塘生态环境的恶化。发病时可使用针对性较强的药...
1983 养殖手册 盐碱地区养殖南美白对虾的疾病预防 养虾技术 养殖 -
狐狸长眼屎是怎么回事
长眼屎多数是由于环境卫生和眼病引起的。首先检查笼箱离地面的距离,要求达到60厘米,粪便要及时清理出场。治疗用氯霉素滴眼液滴眼,每日2次,连用3天,晚上最好用眼膏滴眼。...
2193 动物养殖技术 家禽养殖技巧 家禽养殖技术 -
浅谈“假母鸡”产生的原因及其防治
近几年来,我市养鸡场普遍发生和流行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给养鸡业造成很大损失,它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的呼吸道传染病。雏鸡早期感染了传支病毒后,由于输卵管的发育受到抑制,到成年鸡后则成为不产蛋的“假母鸡”。这种“假母鸡”从外观上与产蛋鸡没有区别。由于传染性支气管炎(以下简称传支)病毒存在着型的多样性和毒力的差...
2316 养殖手册 浅谈假母鸡产生的原因及其防治 养鸡技术 养殖 -
蚯蚓冬季生长繁殖有措施
作饲料用的蚯蚓多是赤子爱胜属蚯蚓。这种蚯蚓耐寒性强。只要不是长期冰冻的地方,如管理得当,冬季,生产蚯蚓并不比夏季困难,应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采取越冬措施。㈠保种过冬在严冬到来之前,将个体较大的成蚯蚓提取出来加工利用,留下一部分作种用的蚯蚓坑的培养料合并到一个坑,上面加一层半发酵的饲料,或新料与陈料夹层堆积,调整好温度,加...
2097 养殖手册 蚯蚓冬季生长繁殖有措施 蚯蚓养殖技术 养殖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