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草鱼出血病1.病原体草鱼呼肠孤病毒,球形颗粒。2.流行情况(1)流行地区。1970年首次发现,此后相继在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江苏、浙江、江西、安徽、福建、上海、四川等省、市、自治区各主要养鱼区流行。(2)品种。草鱼、青鱼都可发病,但主要危害草鱼,从2.5厘米~15厘米大小的草鱼都可发病,有时2龄以上的大草鱼也患病。(3)发病水温。水温在20℃~33℃时发生流行,最适流行水温为27℃~30℃。当水质恶化,水中溶氧低,透明度低,水中总氮、有机氮、亚硝酸态氮和有机耗氧率高,水温变化大,鱼体抵抗力低下,病毒量多时易发病。3.发病过程从感染到发病死亡,需4天~15天,一般是7天~10天。病程分潜伏期、前趋期和发展期三个阶段。(1)潜伏期。约3天~10天,在此期间内,鱼的外表不显示任何症状,活动与摄食正常。潜伏期的长短与水温及病毒浓度有密切关系。水温高,病毒浓度高,潜伏期短;反之,则长。(2)前趋期。时间短,仅1天~2天,鱼的体色发暗、发黑,离群独游,停止摄食。(3)发展期。时间长短不一,一般为1天~2天,病鱼表现充血、出血症状而死。4.症状病鱼各器官、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现象;鱼体暗黑,小的鱼种在阳光或灯光透视下,可见皮下肌肉充血、出血,病鱼的口腔上下颌、头顶部、眼眶周围、鳃盖、鳃及鳍条基部充血,有时眼球突出,剥出鱼的皮肤,可见肌肉呈点状或块状充血、出血,严重时全身肌肉呈鲜红色,肠壁充血,但仍具韧性,肠内无食物,肠系膜及周围脂肪、鳔、胆囊、肝、脾、肾也有出血点或血丝。实际上,上述症状群并非全部同时出现,按其症状表现和病理变化的差异,大致可分为3个类型,可同时出现,亦可交替出现。(1)红肌肉型。主要症状为肌肉明显出血,全身肌肉呈鲜红色。(2)红鳍红鳃盖型。主要症状为鳍基、鳃盖严重充血,头顶、口腔、眼眶等处有明显出血点。(3)肠炎型。主要症状为肠道严重充血,肠道全部或局部鲜红色,内脏点状出血。5.防治方法(1)清塘消毒。清除池底过多淤泥,改善池塘养殖环境,并用浓度200毫克/升生石灰水或20毫克/升漂白粉水(含有效氯30%)泼洒消毒。(2)下塘前药浴。用聚乙烯氮戊环酮碘剂(PVP-1)60毫克/升药浴25分钟左右。(3)人工免疫预防。发病季节到来之前人工接种出血病防治灭活疫苗,或免疫组织浆疫苗,可产生特异性免疫力,保护草鱼安全度过当年流行季节。①浸浴法:尼龙袋充氧,0.5%疫苗液浸浴夏花24小时;或0.5%疫苗液,加0.5毫克/升莨菪碱,尼龙袋充氧浸浴3小时,成活率可达83%~92%。②注射法:8厘米以上的草鱼,采用腹腔或背鳍基部注射每为注射疫苗0.3毫升~0.5毫升。(4)药物防治。①中药:每100千克鱼每天用大黄、黄芩、黄柏、板蓝根各125克,再加0.5千克食盐拌饲料投喂,连喂7天。②用硫酸铜溶于水全池遍洒,使池水成0.7毫克/升浓度,隔天1次,连泼洒2次。二、鲤痘疮病1.病原病原为鲤疱疹病毒。病毒颗粒近球形,复制适宜温度为15℃~22℃,通常成群聚集。2.流行与危害本病通常流行于秋末冬初和早春季节,水温在10℃~20℃时,水质较肥的池塘鲤鱼易发此病,特别是一龄以上的鲤鱼对此病较敏感。当水温升高或水质改善后,痘疮会自行脱落,条件恶化后又可复发。在越冬后期可引起病鱼死亡,在其他情况下,一般不会造成死亡,但影响鱼的生长及鱼体外观,降低商品价格,影响经济效益。3.症状和病变病状的特点是:早期病鱼体表出现乳白色小斑点,并覆盖着一层很薄的白色黏液,随着病情的发展,白色斑点的大小和数目逐渐增大和增多,以至蔓延全身。由于患病部分的表层受到某些刺激增厚而形成“增生物”,色泽由原来的乳白色逐渐变成石蜡状,形成癣状痘疮,上面有时有极小的红色条纹。“增生物”可高出鱼体表1毫米~5毫米,其表面由光滑变为粗糙,质地由柔软变为软骨状,较坚硬,一般不能被磨擦碰掉。这种表皮“增生物”是致密的结缔组织,内有一些微血管,其主要成分是胶原纤维。这些“增生物”长到一定大小后,可自动脱落,以后在原位置上又重新长出新的“增生物”4.防治方法(1)加强综合预防措施,严格检疫制度。隔离病鱼,并不得留作亲鱼。(2)渔池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有病鱼或病原体的水域亦需作清毒处理,最好不用作水源。(3)将病鱼放入含氧量高的清洁水中(最好是流动水),体表增生物会自行脱落。三、传染性胰脏坏死病1.病原病原体为传染性胰脏坏死病病毒。2.传播途径垂直传播:带病毒亲鱼的卵、精液。水平传播:病鱼的粪便、尿、分泌物将病毒带入水中,感染途径为鳃和口。3.流行及危害该病主要危害鲑科鱼类的鱼苗及幼鱼。开食2月龄的苗种常引起急性批量死亡,一般开食后7周开始出现死亡,较大鱼苗首先发病,20周龄以上幼鱼一般不再发病。发病水温为10℃~15℃,水温在10℃~12℃时死亡率可达80%~100%,该病潜伏期与鱼大小及水温有关,鱼越大潜伏期越长,水温越高潜伏期越短。4.症状体重5克以上幼鱼多为慢性,死亡速度较慢,外观腹部膨胀,体色变黑,眼球突出,鳍基部和腹部充血发红,肛门大多拖线状粪便,游动缓慢,摄食不良。体重5克以下鱼苗多为急性,死亡速度快,病鱼活动迟缓,侧游或缓慢旋转游动后沉底,腹部膨胀,体色变黑。5.预防不使用带病原的亲鱼繁殖幼体,不从发病区运输鱼及卵,采用独立水体进行产卵、鱼苗孵化、培养。鱼苗、鱼种应放置于渔场最上游,以防止水平传播,防止水源污染。病鱼及死鱼应及时销毁。养殖设施及工具用高浓度氯制剂彻底消毒。鱼卵用聚乙烯吡咯烷酮碘50毫克/升消毒15分钟。6.治疗发病池一般通过提高水温的方法来控制病情发展。四、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1.病原病原为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毒。2.传播途径垂直传播:带病毒亲鱼的卵和精液,由卵传播几率更大。水平传播:水源受污染等。病毒主要经鳃和消化道入侵鱼体。3.流行及危害主要危害鲑科鱼类如虹鳟、大麻哈鱼、河鳟等鱼苗及当年鱼种,发病水温4℃~13℃,8℃~10℃时发病率最高,15℃以上停止发病,2月龄以下鱼苗在水温10℃时死亡率达100%,2月~6月龄鱼种死亡率大于50%,大于7月龄鱼种死亡率约为10%左右,近年发现体重7克~100克的虹鳟也有发病案例。4.症状该病往往在鱼苗及幼鱼期引起突发性批量死亡,一般感染后7天~14天发病。病鱼游动迟钝,旋转活动,有时沉底,体色变黑,腹部膨大,鳍基充血,肛门悬挂不透明、黏液状粪便,体侧肌肉呈“V”形出血。慢性病鱼眼球往往突出。5.预防养殖设施及工具严格消毒。鱼卵用聚乙烯吡咯烷酮碘(含1%有效碘)50毫克/升浸洗15分钟,当pH显碱性时可将浓度提高至60毫克/升,因为在碱性条件下聚乙烯吡咯烷酮碘效用降低。病鱼彻底销毁。鱼苗池设在孵化场最上游。6.治疗将病鱼池水温提高至17℃~20℃可控制病情严重恶化。五、病毒性出血败血病1.病原病原体为弹状病毒科中的艾格特维德病毒。2.传播途径水为传播媒介,通过亲鱼垂直传播,另外池底淤泥及无脊椎动物为其水平传播途径。3.流行及危害主要危害鱼种及幼鱼,一般鱼体大于9厘米才发病。流行于冬末春初,水温6℃~12℃发病多,14℃~15℃发病少,累计死亡率可达80%,当水温变化或移动鱼体后易发生。4.症状分为急性、慢性和神经型三种。一般由急性转为慢性,最后转为神经型。但三种表现型不易明确区分,主要表现为突发性大量死亡,皮肤出血。急性期鱼体表现为体色发黑,死亡量大,鳃苍白有出血点,眼周可见出血点,体内脂肪组织、生殖腺、肌肉、肠系膜有出血点,肝脏色淡,肾脏变薄充血。转为慢性后,死亡下降,体色更黑,眼球严重外突,贫血更加严重,尤其是鳃及肝脏显示严重贫血,鳔及肾脏肿大,腹腔充满积液,使病鱼外观呈腹腔膨胀样。转为神经型后,病鱼作旋转运动,有时急剧挣扎后沉底。内脏严重贫血,体表出血症状不明显。5.预防禁止从发病区运出鱼与卵,一旦发病,将全场鱼销毁,池塘消毒3个月后,再重新放养健康鱼。目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关文章
-
乌种鸡管理枝术措施(4)
温度:温度主要影响鸡的采食量和饲料利用率,种鸡最佳温度应在20~26℃之间。相对湿度:湿度一般与温度相结合对鸡产生影响。高湿(特别是高温高湿或低温高湿)的影响最大。鸡舍内过于潮湿会影响鸡体散热,也会增加粪便的含水率,加剧空气污浊,引起疾病。因此,鸡舍内应保持干燥为好,种鸡在适温范围内的相对湿度以50~55%为宜。空气:...
2629 养殖手册 乌种鸡管理枝术措施4 养鸡技术 养殖 -
猪维生素B1缺乏症的防治的技术
症状病猪消瘦,被毛粗乱,无光泽,皮肤干燥,食欲减退,有的呕吐,前期多见便秘,似羊粪样小球,后期常变为腹泻。单肢或多肢跛行,步态僵硬,站立困难,震颤发抖。触诊无刺痛,对刺激反应迟钝。精神不振,喜卧,呈疲劳状态。有的阵发性痉挛。体温变化不大。发病缓慢,病程在7天以上。防治饲喂符合营养需要的全价配合日粮,并注意搭配细米糠、麸...
300 养殖手册 猪维生素B1缺乏症的防治的技术 养猪技术 养殖 -
小丑鱼常见疾病及目测其是否生病
1、鱼儿在水族箱地步角落,完全不进食,可能是NO2增加导致水体恶化、外伤引起的休克或进行中的白点病。2、鱼儿身体不断摩擦水族箱玻璃或是内部装饰的石头,可能的疾病:白点病、寄生虫等。3、身体及鱼鳍部分出现多如针点般的小白点,并逐步扩大,可能是“菜花病”。4、尾鳍呈快脱落状,可能是烂、尾鳍病。5、呼吸急促,可能导致的是因N...
1765 养殖手册 小丑鱼常见疾病及目测其是否生病 养鱼技术 养殖 -
以高蛋白豆粕饲料养殖青鱼效果好
美国大豆协会-国际项目的36/7饲料在池塘中养殖2龄青鱼的情况。青鱼放养在沈阳市水产研究所养殖试验场的3口2.4亩(合0.16公顷)的池塘中,放养密度为600尾/亩(合9000尾/公顷),同时搭配放养100尾/亩(合1500尾/亩)的鲢鱼种。放养时青鱼的平均规格为51克。青鱼的放养时间为2006年5月9日,捕捞时间为2...
530 动物养殖 家禽养殖妙招 畜牧常识 -
喂粥料可使奶牛多产奶
粥料适口性好,奶牛爱吃。既可增加采食量,又易消化吸收,大大提高了饲料的利用率。其方法是:先用水把粉状精料冲稀,待锅内水沸腾后将其倒入,搅拌5~10分钟即可。料水比例为冬季1∶10~1∶15,夏季1∶20~1∶30。使用此法可提高产奶量10%左右。...
1712 动物养殖技术 畜牧科普 家禽养殖技巧 -
豌豆在肉鸡日粮中的利用效果研究
豌豆富含蛋白质和能量,所以它可以用来替代畜禽日粮中的部分蛋白质和能量原料,是一种很好的饲料资源。但豌豆中也含有许多种抗营养因子,其中主要是抗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所以在禽类饲料中的添加比例不能过大。目前,国内有试验表明,在蛋鸡日粮中添加豌豆25%-28%替代日粮中的蛋白或能量原料时,对蛋鸡生长性能无明显影响,而经济效益提高...
976 养殖手册 豌豆在肉鸡日粮中的利用效果研究 养鸡技术 养殖 -
如何延长山鸡产蛋的高峰期
一、选育良种:要求母山鸡体质健壮,结构匀称、发育良好、活泼好动、眼大有神。公山鸡体重在1.5公斤以上,各部位匀称、发育良好、胸肌发达、冠色鲜红、啼声洪亮、羽毛丰满、姿态雄伟。二、搞好防疫:保持圈舍清洁,每周可用1∶1000倍百毒杀或来菌灵喷雾消毒一次,消毒液可直接喷到山鸡身上。食槽、水槽每天用0.1%的高锰酸钾刷洗1次...
2831 养殖手册 如何延长山鸡产蛋的高峰期 养鸡技术 养殖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