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场雪刚刚落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一O四团牧二场场部黑家沟的牧民们聚在一起,聊的最多的就是于桂兰家养土鸡半年赚了3万多“零花钱”的牧场大新闻。
说起于桂兰一家,牧二场牧民们都很熟悉。今年45岁的于桂兰,2009年开始在牧二场职工食堂当“大师傅”。丈夫姜宏建是个包工头,干一些建筑工程之类的活计,经常出入牧区,被牧民亲切的称之为“姜老板”。今年,于桂兰养的近500只土鸡在短短的五个多月就以每只120元的价格卖出460多只,纯利润3万多元,在黑家沟引起了不小的振动。
一O四团牧二场,有黑家沟、巴布盖、买尔曼、阿苇滩、卡拉加等十片较大的草场,分布于乌鲁木齐、昌吉两地区。牧场有200多户哈萨克族牧民,几户汉族职工。主要以生产羊、牛、马、骆驼为主,生产方式较单一。近年来,随着牧场因地制宜,鼓励牧民搞特色养殖等多种方式的生产,牧民生产生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牧二场场长陶琪田介绍说,这几年,经常有人托牧场工作人员购买山里的土鸡,但因土鸡存量太少,常常是拿着钱买不到鸡。牧场领导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生财之道,便多次在职工大会上宣传,鼓励牧民搞特色养殖,走多元增收的道路,希望有条件的牧民抓住这一生财的机会。但很多牧民害怕“弄不成”,原因是养少了没效益,养多了怕养不好,养好了又怕卖不出去,有严重的思想包袱。
为了帮助牧民甩掉包袱,推广特色养殖,走多种经营的致富道,牧场于2010年4月购买200只鸡苗进行试养,小试成功后,又于年购入400多只鸡苗进行小规模养殖,养殖重任就交给了食堂的“大师傅”于桂兰。接下来的两三年时间里,在场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于桂兰经过摸索,掌握了基本的养殖技能。于桂兰很看好牧场养鸡的前景,这时,她便想自己养土鸡。经常在外面跑,见多识广的丈夫“姜老板”也很支持她。于是在今年4月,购买了500只鸡苗,按照技术人员的要求,给鸡房内增添了料槽、饮水片还给鸡房里架了火炉子给小鸡取暖。白天添料、换水、清粪,晚上起来好几次给炉子加态查看鸡舍的鸡有没有挤堆踩踏。稍有空时,她就从牧场的农家书屋借来土鸡养殖方面的书籍仔细研读,学会了给鸡配料、定时给鸡舍消毒、通风,由于她精心喂养,她养的鸡成活率达到了98%。
入秋时分,于桂兰的土鸡出栏了,由于养殖环境好,一些来此游玩的城里人早就对她家的鸡“觊觎已久”,纷纷驱车上门购买。一传十,十传百,不到半个月已经卖出一大半,下手晚的要想买还得找关系。那些持观望态度的牧民看到“大师傅”于桂兰家的土鸡卖火了,他们心动了,急着纷纷向她来取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