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养鸡生产来说,充足的蛋白质是肉鸡快速增重和蛋鸡产蛋率高的物质基础。那么,当前养鸡业普遍存在的鸡免疫力低下(即高发病率与高防治难度)与鸡的日粮蛋白是怎样一种关联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认知。
从遗传和野生或放养条件看,鸡这种禽类的蛋白质摄入包括了动物性蛋白和植物性蛋白,如各种昆虫和植物根块、叶茎、籽实中的蛋白质,这种主动的寻觅竞争性的摄入,保持了构成蛋白质的多种氨基酸平衡,这就为免疫球蛋白的形成提供了保障。由于生存的需要远远大于生产的需要,所以按现代养鸡标准看,并不丰富的蛋白质,优先满足了鸡的生理代谢和抵抗疾病要求。这也就是野生或放养条件下的鸡比笼养鸡免疫力强的原因之一。现代规模化养鸡是以增重、产蛋这种生产目标为首要,按照理论推算的配合日粮中的蛋白质水平是比较高的,能够满足生产和生存的双重需要,但问题是,为数众多的养殖户所采用的鸡饲料是无鱼粉饲料,也就是无动物蛋白饲料。究其原因,一是鱼粉价高,用不起;二是掺杂使假鱼粉不敢用。这样,富含植物蛋白的饼粕类饲料就承担起了无动物蛋白饲料中的全部蛋白质功能,由于氨基酸的不平衡,只能靠植物蛋白饲料互相搭配,取长补短地混合摄食,才能满足鸡的需要。
从消化角度分析,植物蛋白因为有纤维薄膜的包裹不易消化,动物蛋白比植物蛋白更易消化和吸收。而鸡的消化道约是其体长的6倍,这在动物界是比较短的,肠腔排空快,食物消化率低。据专家介绍,一般鸡日粮经消化道吸收后被排出体外,仍约有30%~40%的营养物质未被吸收。有限的不易平衡的蛋白质资源,在自身特点,鸡消化道特点,规模化饲养方式和家禽遗传育种结果的多重挤压下,被迫“分割”成几个不等份来用于“支付”生长发育、生理代谢、生产、排泄浪费等不同要求,而用于支撑免疫的“专项专用”的蛋白质就被“挪用”得所剩无几了。
人们时常听到养殖户抱怨:我的鸡场消毒了呀,按免疫程序做疫苗啦,疫苗也是正规厂家的没问题呀,可为什么鸡总闹病呢?应当看到,在发生传染病的三个条件,即传染源、传播途径、鸡的易感性这三者中,前两者本来就难以切断,再加上因蛋白质的隐性缺乏或叫隐性饥饿所致的免疫球蛋白不足,免疫力低下,使鸡群对疾病的易感性更高了,这恐怕是鸡传染病难防难治的原因之一。
饼粕类饲料还含有油脂脂肪和能量,在与能量饲料配合成全价料时,可部分替代或补足代谢能总量,使蛋白质发挥更大功用。这种理论上的科学“设计”,在实践中能否实现呢?笔者曾在山西、河南、河北的一些地方了解到,诸多养殖户饲养产蛋鸡的日采食量达到2.8~3.2两/只,这远远超过标准日粮2.4~2.5两/只的料蛋比水平。这种被鸡超量采食的日粮,能量饲料即玉米的配比并不低,多在60%~65%之间,可为什么会出现“超量采食”呢?还是与日粮的营养浓度有关,还会与饼粕类饲料中的蛋白质有关。
因为鸡有“按能采食”的天性,能量摄入足了,才会自动停止采食,而诸多时候,日粮中玉米含水分偏高或有霉变及掺有过多的杂质如玉米芯粉,使得配方设计内等量玉米的实际能量没有设计的那么高,鸡只有通过多采食才能满足需要;另一方面,这种能量不足,会使机体动用蛋白质和脂肪“燃烧”转化成代谢能满足生理代谢的需要,尤其是冬季为抵抗寒冷,维持正常体况更是如此。这样的情况,会使蛋白质和脂肪更加趋紧短缺。于是,不仅因蛋白质隐性缺乏致使免疫力下降,还因脂溶性维生素的溶剂——脂肪相对不足而影响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的体内移送和利用,而脂溶性维生素在家禽体内需溶解于脂肪中,才能充分吸收利用,因此,脂肪充足就等于加足了脂溶性维生素。反之,脂肪缺乏即便补足脂溶性维生素吸收也差,造成免疫抑制病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