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近来海水鱼类资源的严重匮乏加之中日、中韩渔业协定的生效,海水鱼类网箱养殖成为捕捞渔民转产转业、渔业结构调整的优先发展产业。网箱养殖具有集约化、高密度、高效益等特点,是我国渔业新兴产业的生力军。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海水鱼类养殖网箱约有70余万只,形成规模的养殖鱼类也有10多种。我国海水鱼网箱养殖主要以投喂鲜杂鱼为主,2000年全国海水鱼虾养殖产量为77万t,估计有80%以上的养殖产量是通过投喂鲜杂鱼虾得到的。在网箱养殖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如养殖海区环境日益恶化、养殖病害日趋频繁等问题,使海洋环境与合理发展养殖业受到影响。
1.网箱养殖的分布及其品种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的海水鱼类网箱养殖基本上处于起步和技术积累阶段。随着多种海水养殖鱼类人工繁殖、苗种培育以及养成技术的日臻成熟,网箱养殖快速发展,目前已有网箱70余万只。其中,福建省网箱数占全国一半以上,约42万只,养殖鱼类20种左右,主要包括美国红鱼、鮸状黄姑鱼、鲥鱼、鲷科、花鲈、卵形鲳鲹等。广东省的网箱数量居全国第2位,约13万只,主要养殖石斑鱼、笛鲷、美国红鱼、真鲷、卵形鲳鲹、裸颊鲷、鲥鱼等。浙江省近年来网箱养殖发展很快,如20世纪90年代初全省仅有数千只网箱,到2000年已发展到约6万只,主要分布在宁波和舟山,主养大黄鱼、花鲈、美国红鱼、鮸状黄姑鱼、石斑鱼、真鲷等。海南省的网箱主要集中在三亚,约6万只,主养军曹鱼、紫红笛鲷、卵形鲳鲹、石斑鱼、美国红鱼等。山东4万只,其余沿海省份网箱养殖发展较慢,数量不多。
2.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1)养殖品种问题。
目前海水鱼养殖处于先进行列的有日本、西欧、美国、前苏联和东南亚一些国家。世界上养殖成功的海水鱼种类为166种,仅占全世界鱼类种数的0.7%。日本是海水鱼养殖最发达的国家,1990年海水鱼总产量达25.6万t,海水增养殖80种,其中45种是鱼类,主要养殖种类有鰤鱼、真鲷、银鲑、牙鲆、红鳍东方鲀、长缟鲹等6种。我国海水鱼养殖已有50余种,有的显示出了良好的养殖性状及经济效益,如石斑鱼、大黄鱼、真鲷、黑鲷、美国红鱼、梭鱼、鲈鱼、河豚、军曹鱼、牙鲆及引进的大菱鲆等。浙江省的海水网箱养殖起步较晚,从2000年统计情况看,全省海水养殖面积达10.63万hm2较1999年增长21.86%,其中浅海养殖面积仅占海水养殖总面积的11.06%,占总养殖面积的3.74%。除了大黄鱼之外,已具备规模养殖条件的高价值鱼还不多见。而且目前养殖的大黄鱼由于多代近亲繁殖,导致性状明显变化:个体小型化、性成熟提前,生长慢、肉质差,抗逆性低。究其原因,未有合适的养殖品种是主要原因之一。建议通过对野生种的选育,走农业选种育种、提纯复壮之路;进行遗传改良,培育优良品种(系)及单性化、多倍体苗种;引进、开发新的养殖品种。
(2)大规模繁育苗种问题。
我国海水鱼人工繁殖和育苗已获成功的有30多种,其中大黄鱼、真鲷、黑鲷、黄鳍鲷、笛鲷、赤点石斑鱼、鲑点石斑鱼、花鲈、尖吻鲈、鮸状黄姑鱼、红鳍东方鲀等10多种已进行网箱养殖。但目前海区养殖苗种主要为捕自海区的野生苗。海区野生苗资源量不稳定,影响到对养殖种类的自主选择,且时常由于苗种不足使得不能及时放苗或无苗可放。粗略估计,目前网箱养殖的海水鱼中,人工苗所占的比例尚不到1%,主要是当前生产性人工繁殖所用亲鱼来自天然海区,质量不稳定,催产效果差。目前福建、广东、山东已有一些学校和科研单位使用人工培育的亲鱼进行人工繁殖,结果表明,人工亲鱼经催产后产卵量高、卵质好。福建、广东的一些养殖户开始在池塘和网箱内培育亲鱼,但完全依靠部分养殖户的自发性行为不能根本解决人工亲鱼的来源,建议国家建立若干个海水鱼原种场,保证有效数量的亲鱼群体供繁殖用,并组织力量对高价值海水鱼类人工育苗的攻关。
(3)饲料问题。
①人工培育仔稚鱼的饵料。我国海水鱼育苗主要使用轮虫和卤虫无节幼体两种活饵料。轮虫已能大规模培养,但技术不稳定,育苗中常出现轮虫供应不足;卤虫无节幼体缺乏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其营养强化目前尚未完全解决,且卤虫死卵的分离技术尚待改进完善。桡足类是仔稚鱼的优良饵料,但大量培养还有困难。今后应立题研究桡足类批量化生产,加强轮虫的高产稳产技术和卤虫无节幼体的营养强化研究。同时积极探索开发人工微粒饵料,逐渐取代活饵料,才能真正做到大规模工厂化育苗。美、日、英等国家已有微粒饲料产品,并预计今后10年内可能取代活饵料。我国在活饵料培育和微粒饲料开发方面,主要是基础研究较薄弱,工艺较落后。只要加强基础研究、适当引进相关技术设备、改进工艺,饵料供应问题可望得到解决。
②商品鱼种养成的饲料问题。国内目前投喂的饲料大多数为鱼糜饲料。该饵料容易引发以下5个问题:一是进一步加剧对近海渔业资源的破坏;二是污染海域环境和水质;三是由于天气、季节、海况等变化,无法保证每日有足够的饲料鱼供应,影响养殖生产;四是由于水质、底质污染及饲料鱼无法保证供应,会诱发病害的发生;五是饲料系数高,营养不平衡,造成成本高、质量差、效益低。建议积极研究不同鱼类、不同阶段的营养需求,研制出高效、适口的人工配合饲料,逐步替代鱼糜饲料。
(4)鱼病的控制问题。
网箱养殖长期投喂冰鲜杂鱼,严重破坏海区养殖环境,病菌滋生,鱼病问题日益复杂。加之盲目投药、过量用药,不但污染了水质,加大了病原体的抗药性,提高了养殖成本,还直接危及人类健康。建议降低养殖密度,减少抗生素用量,开发高效低残无害鱼药,采用科学养鱼技术,建立健康养殖模式,加强病害监测预报,探索基因工程研究。
对养殖鱼类病害的控制,着重强调“防重于治”。加强养殖管理,及时发现患病个体并进行防治,防止病害水平传播,并且由于患病鱼食欲减弱,严重影响药物治疗效果,所以,应加强对养殖鱼类病害的预防工作,使病害在传播前得到控制。
(5)网箱布局和管理问题。
网箱主要分布在半封闭的内湾,布局不合理,设置过密,大大超过海区环境容纳量。有效水体的鱼类养殖密度太高,致使水流不畅,局部严重缺氧,残饵及鱼类排泄物不能迅速随水输送出去,污染水体,网箱内鱼类大量窒息死亡。根据经验值估算,水流不畅时,网箱底层水约为表层水的1/5。并且日常管理不够规范,投饵比较盲目;夏季投喂的小杂鱼新鲜度较差,冻品鱼的氨氮等指标均超标;死鱼随手乱扔,病鱼处理液、生活垃圾等都往海里倾倒,加剧海区污染。应组织力量进行海区环境容纳量调查和研究,加强宏观指导和管理,有计划地对分布过于集中,网箱设置过于密集的海区进行疏散,合理布局。同时加快研制抗风浪网箱,争取把网箱向湾外发展,以减轻内湾负荷,改善水环境。日常科学管理方面,应有计划地组织养殖户培训,普及科学管理知识,增强养殖户的科学管理意识,提高管理人员素质。(何丰 朱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