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全搜索网讯 鲟鱼属于硬骨鱼纲,辐鳍亚纲,软骨硬鳞总目,鲟形目,鲟科,鲟属。喜生活在流水中,对溶氧含量要求较高,是底层冷水性鱼类,喜弱光,怕强光,头型较尖、吻较长,前鳍较圆、尾鳍则像鲨鱼一样是不对称的。鲟鱼不但个体大,肌间无刺,骨头全是软骨,而且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肉和卵的蛋白质含量高,并且富含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是高级营养品。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鲟鱼营养价值方面的认识,鲟鱼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鲟鱼的四个生物学特性:
一是适应性强,鲟鱼能在1-30℃的水温环境中生存,生长的适宜水温为15-22℃,对水中溶氧量的要求较高,溶解氧在每升6毫克以上,水里面的氨氮含量不超过0.5毫克每升,最佳的pH值范围为7-8。
二是鲟鱼的养殖方式很多,抗病能力强。鲟鱼的养殖方式很多,网箱、水库、池塘、水泥池等养殖效果都不错,而且抗病能力强,不易得病。
三是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人工养殖鲟鱼的生长速度远远高于自然条件下的生长速度,周年水温在20℃左右的情况下,鲟鱼一周年就可以长到1千克左右,鲟鱼性情相对温顺,动作缓慢,对外界的影响反应迟钝,因此在饲养的过程中,饲料转化率相对较高。
四是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鲟鱼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作用,其肉味道鲜美,无肌间刺,自古以来被视为水中珍品;鲟鱼骨和骨髓俗称:“龙筋”,富含抗癌因子,素有“鲨鱼翅,鲟鱼骨食之,延年益寿,滋阴壮阳”之说。
鲟鱼的养殖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亲鱼产卵孵化后到培育成体长5厘米左右的幼鱼阶段。第二阶段是从体长5厘米的幼鱼培育到20厘米长的鱼种阶段。第三阶段是从体长20厘米的鱼种培育成商品鱼上市。由于鲟鱼在第一阶段的亲鱼鉴定、产卵、孵化技术方面比较复杂,要求比较高,不易掌握,需要科研部门和专业人员培育,广大养殖户一般从第二阶段或第三阶段开始养殖,因此,主要详细介绍第二、第三阶段的鲟鱼标准化养殖技术。
鲟鱼的标准化养殖是一种水泥池流水高密度养殖鲟鱼的方式。它的特点是养殖全过程都可监控,并可以直接观察到鲟鱼的摄食、活动、死亡等情况。这种方式可以为鲟鱼提供适宜的条件,从而促进鲟鱼的生长,提高单位产量。
鲟鱼的标准化养殖首先要有充足的水源,水源可以用河水、井水、泉水和水库水等,不管采用哪一种水源都要求无污染。在这里主要介绍以井水为水源的流水养殖,采用流水养殖使水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这样就使得水中的溶氧量保持在较高水平。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深井水的话,在水流入鱼池前要曝氮气。这是由于鲟鱼对氮气的要求是每升水在0.5毫克以下,而深井水里的氮气含量较高,如果直接使用的话将影响鲟鱼的生长,深井水经过曝氮机使水充分暴露于空气中,从而减少了水里的氮气含量,处理后的深井水即可应用于鲟鱼的养殖。
其次,用井水做水源,水泵、发电机等抽水设备是必不可少的,同时还需要配设气泵作为增氧设备。由于鲟鱼对水中的溶氧量要求比较高,因此就要求流水不能长时间地间断,为了能在停水后及时发现,可以安装一个报警装置,一旦停水或停电,报警器就会响起来。
最后还要备足用来消毒的生石灰和漂白粉以及水产专用的常用药物,当然还要有优质的鲟鱼专用饲料。
一、从幼鱼到鱼种的养殖技术
孵化出膜后的鲟鱼幼苗经过专业人员的培育,长到5厘米左右时,开始完全转喂人工配合饲料。这时的鲟鱼幼苗都要使用流水养殖进行培育。
由于鲟鱼有喜弱光和怕强光的习性,因此培育鱼池可以选择设置在屋里,并且用遮阳网把窗户挡住,防止阳光直射进来,同时也避免了夏天强光直射水池而引起水温的急剧上升。培育鱼池可以用玻璃钢制成的直径为2米、深0.5米的圆形标准鲟鱼专用鱼池,也可以自己建造圆形的水泥池,大小同标准专用鱼池一致。有良好的水交换条件,进水口设在池的上方,呈笛管状,下边设有排水口,利用连通器的原理设计排水管道。鱼池底部的中间部分比边缘略低,这样便于排污。需要注意的是池壁一定要光滑,有条件的可以铺上瓷砖,这样不容易长青苔而且还减少了对幼苗的刮伤。水的深度控制在40厘米,同时每个鱼池配上两个充气棒,以便在必要时搅水和增氧。进水的流量可以根据鱼的大小、养殖密度以及水质状况控制在每天全池水更换6-12次。采用这种流水培育鱼苗的方式,有利于幼鱼的生长,提高了成活率。需要注意的是刚买回来的鱼苗要在2%的盐水中浸泡鱼体10分钟后再放苗入池。鱼池放苗后再使用复合碘溶液消毒,用量为每个水池5毫升,然后用水冲拌搅匀,关掉进水阀门,将拌好的药液泼在水面上,并打开充气棒进行增氧。消毒半个小时以后就可以打开进水阀门。幼鱼对水中溶氧量的要求较高,每升水的溶解氧要求在6毫克以上。水温为15-22℃,氨氮含量不超过0.5毫克每升,最佳的pH值范围为7-8。
对于鲟鱼的放养密度要严格控制,否则放养密度过大,就会影响鱼苗的生长,还容易生病,甚至死亡。如果放养密度太小,对资源是一种浪费。
随着苗种规格的不断长大,要及时对鱼苗进行分池,放养密度逐渐减小,还有就是同一池内放养的鱼苗大小要一致。一般5-8厘米的鲟鱼幼苗每平方米放养600尾左右,饲料采用鲟鱼专用的幼鱼饲料,饲料中粗蛋白的含量不小于50%,粗脂肪不小于10%,钙含量不小于1.5%,总磷含量不小于1.5%,粗纤维含量不大于2%,水分含量不大于12.5%,粗灰分含量不大于16.5%。饲料投喂要定时定量,每2小时喂一次,每次投喂量为1.5克/千尾。当鱼苗长到12-15厘米时,每平方米放养250尾左右的鱼苗。同时投喂的时间改为每3小时喂一次,每次的投喂量增加到12克/千尾。注意投喂饲料的粒径必须适应鱼苗的口径。
在投喂饲料时特别需要注意三点:一是由于鲟鱼有不间断摄食的规律,因此晚上的饲料投喂也是不可忽视的;二是在投喂饲料时,要把饲料扔到池子边上,不能撒在中间,否则就让水冲跑了。三是虽然幼鱼饲料的投喂量有一定标准,但是水温的变化直接影响了鲟鱼的摄食和生长代谢。当温度在12-25℃的范围时,随着水温的升高,鲟鱼的代谢率升高,摄食量增大,生长加速,温度一旦降低,也势必引起摄食量的减少,因此,温度计平时就要放在水中,便于观察水温,尤其在季节交替的时候,观察水温的变化,并适当增减饲料的投喂量。
下面介绍一种简单的方法,通过观察鱼的摄食情况,来判断投喂量的多少。一般在投喂饲料后的10分钟左右,鲟鱼就会把饲料吃完,如果投喂5分钟内,鲟鱼就把饲料吃完,那就说明喂的量小了,如果半小时后,鱼池里还有剩料,那就说明投喂的饲料量大了。
在日常管理中,要经常对鲟鱼幼鱼的活动进行观察,一旦发现幼鱼缺氧,及时打开气泵来增加溶氧量。每周还要对幼鱼挑苗一次,这样可以预防鱼苗互相争食,减少弱苗出现,使鱼苗整齐成长。挑苗前要停喂一次饲料,挑完鱼后再喂饲料。具体方法是将同一池中较小的幼鱼捞到盆里,然后统一倒入一个池里,或者将较大的幼鱼捞出来,总之要按照规格分池饲养。鱼池中的粪便要经常清理,否则会影响水质。通常情况下在喂食半小时后,进行粪便清理,方法非常简单,由于水的流动,幼鱼的粪便会聚集在排水口的周围,只要把排水的塑料管拿掉,粪便就会清理干净,随着水流排走了。另外还要及时对进水口以及鱼池内壁进行清理,水中的小虫子也必须清理掉,可别小看这些小虫子,因为一旦幼鱼吞吃,容易患肠炎,甚至死亡。
鲟鱼的常见病主要有肠炎病、烂腮病和气泡病。肠炎病的主要症状是行动缓慢,摄食少,而且肛门红肿,烂腮病的主要症状是鳃丝不整齐,并且鳃丝点状充血发炎。气泡病的主要症状是游动缓慢、无力而且漂浮在水面上,无法下游觅食。对于鲟鱼幼鱼的饲养,只要做好环境消毒,同时在饲料中添加能提高鱼体抵抗力的维生素和中草药加强预防,这些常见病就很少出现了。
幼苗的消毒可以使用复合碘溶液,每月消毒两次,使用复合碘溶液消毒不影响幼鱼的摄食,用法用量与购进鱼苗时消毒相同。在饲料中添加多维素可以提高鱼体的免疫力,用量是每千克饲料中加入0.25克的多维素,在每天的饲料投喂中加一次即可,用法是将多维素过秤后,倒入水中,搅拌均匀,然后倒入饲料并搅拌,一直搅拌到没有水为止,加入的水与饲料比例为1比10,也就是10公斤饲料加1公斤的水。饲料搅拌均匀后先不要急于喂鱼,在阴凉处放置十分钟,饲料充分吸收水分后再开始喂鱼。
在饲料中添加水产专用的三黄散可以预防肠炎,用量是每公斤饲料中加入2.5克的三黄散,每月投喂两次,用法与多维素的用法相同。对于烂腮病的预防可使用烂腮灵散,烂腮灵散的用法用量与三黄散相同,也是每月投喂两次。如果发现有烂腮病的幼鱼,可以先用复合碘溶液消毒,两天后再使用烂腮灵散进行治疗。当天气比较干燥时,饲料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一部分水分蒸发,这样的饲料直接投喂鲟鱼时,容易引起气泡病,气泡病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一般以预防为主,预防方法是先将饲料加适当水搅拌后再投喂。
经过4个月时间的培育,5厘米左右的幼鱼能长到15-20厘米.而且这个阶段的鲟鱼可以移到室外的鱼池里进行饲养。
刚从室内移出来的鱼苗需要先在面积为8-16㎡的池子里暂养,暂养的目的是为了让鲟鱼适应室外的环境。暂养池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正方形或长方形,一般正方形或长方形的鱼池都会把四个角切掉,这样池中的水流旋转没有死角。有条件的还可以在鱼池上方安装遮阳网,池底中央设有排污口,底面向排污口有一定的坡度,以便自动集中污垢。在暂养池使用前,要先用生石灰进行消毒,消毒的方法是先用大桶盛一些生石灰,然后加水搅拌溶解,等到生石灰与水充分反应后,就可以直接泼洒在鱼池内壁上,一周之后就可以放鱼了。用生石灰消毒不仅成本低,施用简便,而且一个月内池壁上不长青苔。15-20厘米长的鱼苗经过2周左右的暂养,就能长到20厘米以上,这个阶段的鱼种就应该转到长20米、宽5米、池深1.5米的大鱼池里进行饲养了。
二、从鱼种到商品鱼的养殖技术
使用大鱼池前,要对其进行清理和生石灰消毒,池子的四个角用水泥抹一下,可以避免池中的水流产生死角。同时配设30个充气棒作为增氧设备。水的深度控制在1米左右,透明度要求在30厘米以上。溶解氧在每升6毫克以上,氨氮含量不超过0.5毫克每升,最佳的pH值范围为7-8。在鱼池的底部铺上一层细沙,这样池底不容易长青苔。
放养20-30厘米的鱼种时,放养密度控制在每平方米40尾。饲料采用鲟鱼专用的饲料,饲料中粗蛋白的含量不小于45%,粗脂肪不小于6%,钙含量不小于1.5%,总磷含量不小于1.2%,粗纤维含量不大于4%,水分含量不大于12.5%,粗灰分含量不大于17%。饲料的投喂量以鲟鱼的体重为参照,每天的投喂量为体重的3-4%,每天投喂6次。随着鲟鱼的不断长大,要逐步降低饲养密度以利于鲟鱼的快速生长。投喂饲料的大小要适合鲟鱼的口径。当体重达到100克时,每天的投喂量为体重的2-3%,每天喂3次。当鲟鱼长到40厘米约250克后,放养密度控制在每平方米20尾,一直到商品鱼上市,保持放养密度不变。每天投喂饲料的次数保持2次。每天的投喂量为体重的2-3%。
总之,要经常注意观察鲟鱼的活动和摄食情况,抽样检查鲟鱼的生长情况,根据鱼的体重调整饲料的投喂量和放养密度,当池中鲟鱼生长差异过大时,要按其规格分池饲养。
大鱼池的消毒同幼鱼的消毒不同,使用的是漂白粉。由于鲟鱼吃食时,最耗费氧气,因此在喂完饲料两小时后才开始消毒。漂白粉的用量为1克/每立方米,每月消毒一次。具体方法是先将漂白粉用水冲拌搅匀,然后泼洒在离进水口较近的位置,这样随着水流整个鱼池都能消毒。对于提高鲟鱼免疫力的多维素、预防肠炎的三黄散以及预防烂腮的烂腮灵散的用法、用量和使用周期同幼鱼的相同。鲟鱼的适应性强,抗病力强,在整个养殖过程中一般不会发生鱼病流行,但必须坚持以预防为主。
在鲟鱼饲养的过程中,一旦停水,而且发现不及时的话,鲟鱼会出现大量浮头、翻肚等缺氧的症状,遇到这种情况时,可以先开动气泵增加水中的溶氧量,然后使用增氧剂来增加氧气,缓解鲟鱼的缺氧症状。增氧剂的用量为每立方米水用5克增氧剂,加水搅拌均匀后,贴近水面泼洒即可。
在日常管理中要经常清理排水口,清除杂物以及池中的青苔,以免消耗溶氧、污染水质。
鲟鱼在饲养管理上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保证水质良好。也就是说溶解氧在每升6毫克以上,氨氮含量不超过0.5毫克每升,pH值范围为7-8。二是坚持对鱼的监测,观察鱼池环境变化,特别是对水质、水温、鱼的活动、鱼的进食情况进行观察,防止缺氧。三是保证投喂优质的鲟鱼专用饲料。四是做好水体的消毒和疾病预防。这样,20-30厘米的鲟鱼经过7个月的精心管理,就可达到600克到900克商品鱼的规格了,这些鲟鱼就可以收获上市了。
三、商品鱼的运输
对于鲟鱼商品鱼的运输,最主要的是要保证在运输途中的成活率,并且病鱼不能出售,如果发现鱼池中有多条病鱼,那最好整池鲟鱼先不出售,等治疗恢复以后再上市。出售前需要对鲟鱼停食2-3天,这样可以减少鲟鱼在运输途中的耗氧量,在捞鱼之前,先要把鱼池中达到商品鱼规格的鲟鱼挑出来,不够规格的还放回池内继续饲养,当整筐的鲟鱼过秤后,要用水冲一下鲟鱼身上的黏液,这样更有利于鲟鱼在运输途中成活。
对于短途运输的,可以用水箱,方法是将鲟鱼倒入装有水的水箱内,并且打开氧气罐给水箱内的鲟鱼充氧气。水面上出现的气泡不用担心,这是由于氧气冲掉鲟鱼身上的黏液产生的,不会对鲟鱼造成影响。对于路途较远的可以采用空运的办法,与短途运输不同的是在把鲟鱼过秤冲水后,需要先把鲟鱼放入有冰块的水中,几分钟后鲟鱼被冻晕,然后在塑料袋中加入冰块,这里使用的塑料袋是双层的,可以防止被扎破,然后将冻晕的鲟鱼头部朝下装入塑料袋中,并充满氧气,接着将口扎结实放入保温箱内,当把保温箱装满之后,再加些冰块,最后就可以打包运输了。
尽管鲟鱼在养殖技术上讲究颇多,但只要您在技术管理上,认真把好以下三关,您就能获得成功。第一关就是水质关,第二关就是饲养关,第三关就是管理关。只要做好鲟鱼各个阶段的管理工作,那么这些人工培育出来的鲟鱼娃娃们,在您的精心照顾下就一定能茁壮成长,并给您带来丰厚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