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于2004~2005年选择两处山塘进行了主养斑点叉尾鮰的试验,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1.池塘条件两处池塘面积分别为2亩和3亩,深2米和2.2米,池底平坦,淤泥较少,保肥性能好,水源良好,排灌方便,塘口是呈东西走向的长方形,周围环境良好,阳光充足。
2.放养前的准备鱼种投放前半个月用每亩75千克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一周后注水,使池水保持60~80厘米,进水口用60目筛绢网做成网袋过滤进水,防止野杂鱼进入。
3.鱼种投放分别于2004年4月28日和2005年3月23日,从安徽省水产良种场调进平均规格为20尾/千克和30尾/千克,体质健壮、无损伤,并经检疫消毒的优质斑点叉尾鮰苗种3000尾,放养密度为600尾/亩。一周后再亩放养150尾,规格为0.1~0.2千克的鲢、鳙鱼鱼种,鲢、鳙鱼的比例为3∶1,鱼种投放前用3%食盐水浸泡10分钟左右进行消毒,操作时小心仔细,避免鱼体受到机械损伤。
4.饲养管理
(1)饲料选择:斑点叉尾鮰饲料的蛋白质需求量为30%~35%,2004年,我们前5周选用斑点叉尾鮰沉性鱼种料,蛋白质含量为32%,5周后选用蛋白质含量为30%的斑点叉尾鮰浮性成鱼料。2005年全年用斑点叉尾鮰沉性料,前2个月用蛋白质含量为32%的鱼种料,6月底后用蛋白质含量为30%的成鱼料。
(2)投喂方法:鱼种放养第三天开始驯化摄食。具体做法是投喂前敲击固定器具,再将饲料投到确定的位置,一个星期形成条件反射,养成集群抢食的习惯。每天投喂两次,因斑点叉尾鮰喜欢弱光,投喂时间选择在黎明和傍晚,投喂坚持定时、定质、定量、定位的"四定"原则,投喂量在水温5~10℃时,投饲率为鱼体重的0.2%~0.5%,11~15℃时为1%,16~23℃时为2%,24~32℃时为3%,水温升到33℃以上时酌减为2%,具体投喂量还要根据水温、天气、水质、鱼体活动情况等予以适当调整。
(3)水质管理:5~6月份以加水为主,每隔7~10天加注新水15~20厘米,池塘水位随鱼体增长、水温升高不断加深,6月底前达到最高。7~8月份高温季节,10天左右换水20~30厘米,保证池水溶解氧在4~7毫克/升,透明度保持在35厘米左右。
(4)日常管理:每隔1个月检查一次鱼的生长情况,根据存塘的鱼体重量调整下阶段的投喂量。坚持每天巡塘,检查鱼的吃食情况、浮头情况、水质变化等,特别是夏天高温季节,定期换注新水,定期消毒食场,并认真做好塘口生产记录卡,包括放养情况,发病用药情况,清塘换水记录,微生物制剂使用记录,投饵记录,水质检测记录,收捕记录,异常情况记录等。
5.病害防治在水温高、吃食量大的季节,每隔两星期用二氧化氯进行食场或水体消毒,并每月用微生物制剂活力营养素改善池塘水质。
经过6个月和7个月的精心饲养,两处塘口2004年共起捕斑点叉尾鮰1500.4千克,平均规格为509克/尾,最大个体为0.9千克,最小个体为0.3千克,养殖成活率分别为98.1%。鲢、鳙545.7千克;2005年共起捕斑点叉尾鮰1662千克,平均规格为563克/尾,最大个体为1.1千克,最小个体为0.3千克,养殖成活率为98.4%。鲢、鳙鱼574.1千克。
三、讨论与小结
1.斑点叉尾鮰生长快,病害少,适合山区池塘养殖。同时肉质鲜美,价格好,是调整渔业产业结构和提高养殖效益的优质鱼类品种。
2.鱼种下塘时要进行严格消毒,防止病菌带入池塘,投喂饲料蛋白质含量要在30%~35%之间,饲料要新鲜适口、不变质,定期对水体消毒,使用活力营养素改善水质,使池水透明度保持在30~40厘米。由于措施到位,在整个养殖过程中没有因生病而死鱼。
3.在养殖过程中应保持饲料的一致性。由于2004年早期投喂的是沉性料,后期直接改为浮性料,中途没有适应过渡期,影响了鮰鱼的摄食生长。
4.鱼种应尽早投放。当水温达到10℃以上就可以投放鱼种,2004年因为投放时间迟,虽然鱼种规格比2005年大,但由于比2005年少了一个月的养殖时间,养成的平均规格要比2005年小54克/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