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克夏猪的由来和特征
巴克夏猪起源于英国中南部的巴克郡和威尔郡等,早在18世纪,这种英国本地猪就开始成名,开始是一种体型大长、骨粗、耳大下垂、成熟迟的猪种,成年猪体重达450~500kg,18世纪初期到30年代期间,引入骨细皮薄、肉质好、早熟、体型中等、毛色为黑色或黑白花的中国猪种、暹罗猪种进行杂交,1830年以后杂种猪大量出现,毛色多为黑色,体躯上出现“六白”特征,1862年正式确定其为一个品种,1884年成立了第一个巴克夏猪品种协会。
外貌特征:巴克夏猪的特征是“六端白”,即鼻端、尾帚、四肢下部为白色,其余通身为黑色。随着世代数的推移,毛色特征有的出现“五端白”、“四端白”等。断奶前后的猪被毛稀疏细短,皮肤细腻红润。成年母猪被毛较长,成年公猪鬃毛粗刚。鼻短微凹,耳直立或稍倾,颈短而宽[]。体躯稍长而宽,胸深,背平直或稍弓,腹线平直,臀部丰满。四肢较短而直、结实,肢间距离开阔。乳头7对左右。 巴克夏猪引入初期夏季经常出现呼吸困难和热射病,经长期风土驯化后,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生产性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巴克夏猪在养猪生产中杂交利用广泛,对促进猪种的改良起过一定作用,有些巴克夏猪与中国地方猪品种的杂种猪群,经长期选育形成了新金猪、北京黑猪、山西黑猪等培育品种。大白猪与巴克夏猪杂交的杂种优势明显,无论窝产仔数、初生个体重、断奶个体重,还是生长速度和抗病力都有明显提高,胴体品质好,肉质鲜嫩,是腌制腊肉的好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