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黑疫又名传染性坏死性肝炎,是绵羊和山羊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毒血症。以肝实质发生坏死性病灶为特征。
【病的发生和传播】病原体为B型诺维氏梭菌(又称水肿梭菌)。
本菌芽孢广泛存在于土壤之中。当羊采食污染的饲料和饮水后,芽孢可由胃肠壁进入肝脏。若此时伴有游走肝片吸虫引起的肝损害、肝坏死时,芽孢即迅速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发生毒血症,导致急性休克而死亡。
【诊断要点】
1.流行特点通常1岁以上的绵羊发病,以2~4岁的肥胖羊发生多。山羊也可感染。牛偶可感染。主要在春夏发生于肝片吸虫流行的低洼潮湿地区。
2.临床特征病程急促,绝大多数未及出现病状即突然死亡。少数病例病程稍长,可拖延1~2天,但未有超过3天的。病羊掉群,不食,呼吸困难,流涎,体温升高至41.5℃左右,后昏睡呈俯卧状态死去。
3.病理剖检特点特征性的病变是肝脏的坏死变化:在充血肿胀的肝表面,可以看到或触摸到1个乃至数个凝固性坏死灶。坏死灶界限清晰,灰黄色,不正圆形,周围常围绕一层鲜红色的充血带;坏死灶直径可达2~3厘米,切面呈半圆形。此外,可见病羊尸体皮肤呈暗黑色(故名黑疫),胸腔、腹腔和心包内大量积液。
通常根据在肝片吸虫流行的地区,发现急性死亡或在昏睡状态下死亡的病羊,结合肝脏的坏死变化,确诊。必要时,可采取肝脏送兽医检验部门作细菌学检查和从病死动物的腹水或坏死灶组织悬浮液的沉淀上清作卵磷脂酶试验,以检查病料中是否存在病菌毒素。此法的特异性和检出率均较高。
【防治】预防本病首先在于控制肝片吸虫的感染。其次在常发地区应每年定期进行预防接种。免疫方法参见羊快疫。发生本病时,应将羊群转移至高燥地区。对病羊可用抗诺维氏梭菌血清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