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养虾池及配套设施
1. 养虾池面积和形状
每个虾池面积5~10亩为宜,形状最好是圆形或正方形切角。这种形状有利于养殖中废物的聚集和清除。池溶2.5米左右,水深1.5-2米。可以是中央排水或池边排水。池底要有一定坡度,向排水口倾斜,使池水可以完全排干。
2. 蓄水池
蓄水池配备多少要视养殖环境水源情况而定。没有淡水补充的示范区,实行一次进足全程养殖用水的全封闭养虾,蓄水池的总水容量与总养殖用水体的总量之比至少达1:1。
没有淡水资源,完全使用经过沉淀、消毒处理后的自然海水和半封闭养虾,蓄水池面积与养殖面积容量之比为0.8:1。
有充足淡水资源的示范区,采取一次进海水,以后逐渐使用淡水的半封闭淡化养虾,蓄水池面积应为养殖池面积的50%。
有淡水资源,又有地下海水资源的示范区,完全使用淡水或地下海水的半封闭养殖,蓄水池的面积为养殖面积的20%。
3. 进、排水渠道
进排水渠道应独立设置,进水口与出水口尽量远离。排水渠底面要低于虾池排水闸闸底30厘米以上。
4. 提水设备
利用潮汐纳水入蓄水池,纳水不足时用水泵提水补充。经沉淀、处理后的养殖用水再泵到各养殖池。水泵的日供水量应达到养殖总水量的30%。
5. 增氧设备
增氧设备可按两种组合配置模式。一种是选择增氧效果好的164瓦的管式增氧机和1.5千瓦的水车式增氧机,平均每10亩水面配备管式增氧机和射流式增氧机各3台。另一种是配备水车式增氧机和射流式增氧机,平均每10亩各配备3台。
6. 水分分析和病原检测设备
每个示范区配备深氧、盐度、pH值和氨氮等检测仪器,细菌检测试剂盒。
二、放苗前的准备工作
1. 清池
清淤可采取干法和湿法任一种。干法:在冬季将池水排干,进行晒塘,若池底淤泥较多,则要在干塘后将淤泥铲到不能被雨水等原因冲回到池内之处。湿法:不必晒塘,用泥浆泵反复冲刷,并将泥浆输送到池塘外。对虾池、蓄水池及所有沟渠,都要彻底药物消毒,清出病原微生物及蟹、虾等甲壳等生物。根据虾池底质酸碱度情况来决定所用漂白粉或生石灰。一般底质 pH小于7时,用生石灰,反之用漂白粉。方法是在池内注水50厘米,然后全池泼洒一定量的消毒剂(用量是:含有效氯28%~32%的漂白粉50毫克/升;生石灰每亩150公斤),3天后,将水排掉,然后晒池3天再进水,用敌百虫3毫克/升杀虫。
2. 设立隔离膜
为防止蟹类等甲壳动物进入虾池,进行虾池消毒的同时,在虾池及蓄水池四周埋设高40厘米的塑料布,使虾池和蓄水池全部封闭起来。
3. 进水
进水要用60目筛绢锥形网过滤,网长为网口宽的7倍。虾池初次进水1米深。
4. 肥水
新建虾池每亩用鸡粪10公斤,光合细菌4公斤,拌匀并经发酵后全池泼洒。老虾池,则不用施有机肥,只施用肥水素和光合细菌,亩用肥水素为3公斤,光合细菌4公斤。
以后随虾池的注水和和水色情况,适当施用光合细菌和EM菌生物活性制剂,一般每15天一次,施用量为每亩各2公斤。池水透明度保持在30~40厘米。
三、虾苗投放
1. 虾苗的放养
放苗条件:养虾池水深1米,透明度30~40厘米,水色为黄褐色、黄绿色,盐度10‰~35‰(淡化养虾,盐度也可以直接降到5‰~8‰),与育苗池的盐度差不应超过5‰,pH值8.4左右。放苗前应经过试水再正式放苗,放苗应选择无风晴天的上午进行。放苗时间一般为6月1日~10日,水温18℃以上。
2. 放苗密度
计划亩产150公斤以上,每亩投放体长1厘米左右的健康虾苗2万尾。放苗时,取部分虾苗(400尾),放在池内网箱中(20目筛绢网制成),每个面积1米2,每箱放100尾,暂养半个月,测算其成活率,借此估计虾池中虾的成活率,为日后投饵及管理提供依据。
四、水环境管理
1. 水质调节
根据南美白对虾的水质要求,在养殖过程中,应把池水控制在黄褐色或黄绿色;pH值7.7-9.2;溶解氧5毫克/升以上,池底层溶解氧3毫克/升以上;盐度10‰~30‰;非离子态氨小于0.1毫克/升;前期透明度为30~40厘米,中、后期40~50厘米。
养殖前期水温较低,池水深度1米为宜。随着水温的逐渐升高,每日添水5厘米,直到水位达到1.5米。养殖中、后期逐渐将水位加深到2米。整个养殖期,虾池的添水、换水,都必须取自于蓄水池。如使用淡水资源应将淡水先提入蓄水池,经曝气后再提入虾池。
2. 使用增氧机
前期(虾体长1~4厘米),一般每天早晨和下午,各开机2小时。中期(体长4~9厘米),增加开机次数和时间,上午、下午、午夜和凌晨至日出之前各开机2小时。养殖后期(体长9厘米以上),除投饵时间,全天开机。
3. 维持虾池稳定的水色
在养殖过程中,培养以硅藻为主的水色并保持适宜的透明度,培养有益微生物,防止池底老化,抑制病原生物繁殖,减少病害的发生。每15天使用光合细菌或护水宝等生物制剂一次,用量各1~2毫克/升。
4. 使用水质保护剂
沸石粉是由沸石粉碎而成,粒度200目,养殖中、后期每半月加一次,每次每亩40公斤,撒布区以池底污染较重及虾群集中处为主,要与护水宝或净水剂混合使用,效果更好。
白云粉是由白云石粉碎而成,粒度200目以上。养殖中、后期每15天施用一次,每次每亩25公斤,以稳定池水的酸碱度并补充钙和镁离子。
5. 使用抑菌制剂
为降低水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特别是嗜水气单胞杆菌和弧菌的数量,养殖中、后期,每15天使用二溴海因一次,用量0.1毫克/升,全池泼洒。
6. 应对暴雨的措施
暴雨前及时投放白云石粉,并开动增氧机,预防池水分层及盐度和PH值的大幅度变化。
五、饵料投喂
1. 选用优质饵料
在饵料选择上,除要考虑蛋白质含量等常规指标外,还要注意其中是否添加增强对虾免疫力和调节生理机能的生物活性物质。要求在饵料中添加免疫多糖和EZO,添加量分别为0.2%。
2. 饵料的投喂
放苗后20天内的养殖前期,水中生物饵料丰富,日投喂幼虾破碎料1~2次;中、后期,生物饵料已不能满足对虾需要,必须投喂配合饵料,每日投喂6次,分别是上午的6:00、9:00、12:00和下午的3:00、6:00、9:00。
养殖前期,对虾活动范围小,应全池投喂,随对虾的生长,应确定投饵带,可选择其经常聚集处及无污染区投喂。投喂前半小时,应关闭增氧机。夜间对虾活动频繁,摄食旺盛,投喂量应多于白天,一般以18:00~6:00占日投饵量的65%;6:00~18:00占35%。尤其以18:00~21:00对虾摄食最强烈,此两次应加大投喂量。
一般情况,日投喂量为:1-1.5厘米,100克/万尾;1.5-2厘米,140克/万尾;2-2.5厘米,180克/万尾;2.5-3厘米,250克/万尾;3-3.5厘米,400克/万尾;3.5-4厘米,500克/万尾;4-4.5厘米,700克/万尾。
在对虾体长4~8厘米时,投喂对虾2号料,每万尾日投喂量为500~800克。在对虾体长8~12厘米时,投喂对虾3号料,每万尾日投喂量为800~1500克。
具体投喂量可根据检测网内剩饵情况确定是否增减。一般1~4厘米虾,以2小时吃完为好;4~8厘米虾以1.5小时吃完为好;8~12厘米虾,1小时吃完为宜。
六、日常管理
养虾技术人员每天早、中、晚及午夜巡池检查,尤其是凌晨和傍晚至关重要。每10天测一次盐度、氨氮、浮游生物种类、数量变化情况。每半月用PCR仪和细菌试剂盒检测病毒和虾池细菌(主要是弧菌)含量。每10天测定一次对虾生长情况。每个虾池都要建立技术管理档案。
七、病害防治
病毒性疾病:主要症状为体形消瘦,甲壳变软,体色变深,虾体变红,消化道特别是胃不饱满,活力差,黄鳃肿鳃,头胸甲出现明显的白色斑点等。病毒感染后对虾不一定发病,但环境压力可诱发病毒感染,水质不良和虾苗带病毒也是原因之一。目前对这些病毒性疾病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但可以采取使用无刺激性的消毒剂如:二溴海因(0.2毫克/升)、季安盐络碘(2毫克/升)等,可以抑制水环境的病原繁殖,起到预防和治疗作用。
细菌性疾病:主要症状是虾体不完整,出现断须、烂尾、红鳃、烂鳃、黑鳃、红腿和黄鳃等。病原主要是弧菌,其治疗措施除改善养殖环境外,还可用溴氯海因消毒(0.2毫克/升),内服白虾体消等复合抗菌中草药(1%)。 营养性疾病:症状表现为生长缓慢,软壳,主要原因是营养不平衡或环境剧变而引起,治疗方法是加强营养,改善水环境,如投放磷酸二氢钙(2毫克/升)和白云石粉(20毫克/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