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眉猪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品种,具有适应性强、母性好、耐粗饲、肉质细嫩和杂交配合力强等特点。同时,八眉猪也存在生长慢、瘦肉率低、卧系、皮厚等缺点。
八眉猪品种形成
八眉猪形成历史悠久。早在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西安半坡人已驯养了猪,3000年前兴起于陇东天水一带和陕西关中西部以从事著称的周,养猪已相当普遍。在1000多年前的唐代,已形成了与八眉猪体态近似的品种。八眉猪产区均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自然条件较差,生产水平低,粮食生产不稳定,精饲料时有时无,青绿饲料也很少,多采用“吊架子”育肥方式,管理粗放。在这种自然生态和饲养管理条件下,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形成了耐粗饲和抗逆性强的八眉猪。
八眉猪产区及分布
八眉猪中心产区为陕西省泾河流域、甘肃省陇东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地区。主要分布于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四省、自治区,在邻近的内蒙古和山西亦有分布。20世纪80年代以来,分布区域主要在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及周边县区,延安市部分县和甘肃环县、泾川、灵台,青海省西宁市和海东地区,以及宁夏固原地区。
八眉猪体型外貌特征
1. 外貌特征 八眉猪头较狭长,耳大下垂,额有纵行八字皱纹。被毛黑色,按体型外貌和生产特点可分为大八眉、二八眉和小伙猪三种类型。现大八眉和小伙猪已消失,仅存二八眉一种类型。
二八眉猪体格中等,结实匀称,体躯呈长方形。头较狭长,额有八字纹、纹细而浅。耳大下垂,耳长与嘴齐或超过鼻端。鬃坚硬、呈黑色,鬃长10cm左右。背腰窄长,腹大下垂,臀斜。大腿欠丰满,后肢多卧系。乳头数6~7对。
近20年来八眉猪体型外貌变化较大,个体差异。据2007年甘肃省的调查统计,八眉猪的毛色、体型外貌与1981年调查基本吻合;但体型有所改变,背腰较平直、腹大下垂变为腹略大。
2.体重和体尺 2007年陕西省定边县八眉猪场对成年八眉猪的体重和体尺进行了测量,2006年11月宁夏在原州区彭堡镇、张易镇的申庄、臭水沟、驼巷、陈庄等村调查测量了30头成年母猪(三胎或以上)的体重和体尺,青海省2006年在青海省互助猪八眉猪保种场(双树乡)和青海省互助猪八眉猪原种繁育场(互助县威远镇)的八眉猪进行了调查测量,结果见表1。
综合陕西、宁夏和青海的资料,与《中国猪品种志》记载的成年大八眉猪体重公猪(5头)103.68kg、母猪(12头)80.00kg,成年二八眉猪体重公猪(2头)88.95kg、母猪(70头)60.68kg比较,成年母猪体重、体长、胸围和体高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且青海八眉猪的体尺和体重比陕西和宁夏的八眉猪均要小些。
八眉猪群体数量和变化情况
2005—2006年产区尚存八眉猪约1700头(公猪约25头),其中陕西存栏1000余头,母猪330余头;宁夏存栏360余头,公猪2头,母猪360头;甘肃灵台良种猪场存栏44头,公猪4头、母猪40头;青海存栏270余头,公猪19头,母猪250头。
历史上,八眉猪是当地饲养的当家品种,据《中国猪品种志》记载,1981年有八眉猪7万余头。1982年全国次畜禽品种遗传资源调查时,陕西省存栏八眉猪1万头左右,50%分布在榆林市定边县境内。1979年,宁夏固原市原州区、隆德县、彭阳县等区县存栏八眉猪5.8万余头,其中大八眉670头、二八眉1.2万头、小伙猪4.62万头;1985年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存栏八眉猪4.1万头。1973年甘肃平凉地区饲养八眉猪17.7万头,其中基础母猪1.59万头;庆阳地区饲养八眉猪19.2万头,其中二八眉10万头。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大白猪、长白猪和杜洛克猪等外国猪种的大量引进和杂交体系的广泛推广,原有的八眉猪保种场先后倒闭,使八眉猪的群体数量急剧减少,接近灭绝。宁夏1990年八眉猪存栏下降到2.8万头,1995年进一步下降到1.3万头;2002年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仅存栏八眉猪2109头(公猪29头、母猪2080头);甘肃2002年仅存栏纯种八眉猪230头(种公猪26头、母猪204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