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演员姜昆在春晚上有一句台词:“以前养个儿子叫狗子,现在养个小狗叫儿子。”这句台词用来形容老年人养宠物的现象再贴切不过了。
步入老年,很多人与宠物相伴,他们与宠物的感情甚至超越了与子女的感情,宠物成了他们的精神寄托。
那么,这些老年人养宠物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宠物真的能代替亲情的陪伴吗?
排遣孤独 ,增添乐趣,老年人养宠物很流行
“贝贝快下来,看我都把你惯坏了……”郑州市民罗阿姨一边收拾沙发,一边嗔怒道。
如果只听到这句话,外人还以为她是在说小孙子呢,其实,她说的是自家养的一只宠物狗。
今年68岁的罗阿姨住在郑州市国棉三厂的一栋老式居民楼里,两年前老伴因病去世后,她就一直独居。
老伴走后,儿女担心她孤独,给她买来一只金毛做伴,一开始罗阿姨挺抵触的,“我是个嫌麻烦的人,自己都顾不住呢,更别提照料个宠物了。”
几个月后,罗阿姨跟这只金毛的感情日渐深厚,这只金毛俨然成了她生活的一部分。
每天一早,罗阿姨就带着金毛出去遛遛,中午专门给它做饭,看电视时也会抱着它,遇到比较有趣的剧情,罗阿姨还会和小狗说上几句。
就连给女儿打电话,也都是在说关于金毛的话题,女儿都笑话她像是又生了个孩子。
独居在西湖新城小区的刘大爷养了一只八哥,自从养了这只八哥之后,刘大爷的生活有了更多的乐趣。
平日里,刘大爷没事就和这只八哥说话,时间长了,八哥也学会说话了,听到八哥说出“你好”时,刘大爷很兴奋。
要是没个宠物做伴,家里安静得可怕
在郑州,像罗阿姨和刘大爷这样养宠物的老人不在少数。
每天早晨,在一些公园、绿地或者小区里,都能见到很多遛狗晨练的老人。每天不到7点,罗阿姨就带着金毛开始遛圈,一路上还碰到了好几个跟他一样的养狗老人,“我们的生物钟都要跟狗调整到一块儿。”罗阿姨笑着说。
这些老人养的宠物,除了常见的猫、狗之外,还有鸟、乌龟等小动物。
“平时就我一个人居住,子女们周末才来看望我,要是没个宠物做伴,家里安静得可怕。”一位老人说。
对于养宠物的原因,老人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表示,为了排解寂寞,将宠物当做一种精神寄托。
也有老人说,养宠物之后,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更有乐趣了,因为平时还得给宠物做饭、洗澡甚至看病,照料它像是照料一个孩子。
“宠物与人的关系很简单,你对它好,它自然也会以好来回报你;同时宠物也是忠心的,在你出门时它会表现出不舍,到固定时间,它会在门口迎接你的归来。”
采访中,所有养宠物的老人都经常跟宠物们说话,在他们的眼里,宠物已经是家庭的一员。
老人们说,在养宠物的过程中,还结识了一些新朋友,“遛狗的时候,两只小狗一见面就会凑到一块儿,一来二去,老人们也相互认识了。”
宠物的失踪或死亡,让老人们难以接受
跟宠物相伴的日子,也并非都是快乐的,老人们最难以接受的,就是宠物的失踪或者死亡。
前段时间,郑州一位老人丢了宠物狗后,茶饭不思,子女十分着急,找来20多名亲友四处寻狗,有人甚至请假一个月寻狗。
这样的例子并不少,一旦宠物失去,对于老人们来说,就像失去一位亲人一样伤心。
对于这种伤心,65岁的王阿姨有着切身感受。5年前,她和老伴养了一只小泰迪,为两位老人的晚年生活带来了无尽欢乐。
在家里,这只泰迪有着特殊的“待遇”,即使它打烂了家里的东西,两位老人也舍不得打它。
3年前,老伴去世后,这只泰迪成了王阿姨唯一的精神寄托,有时思念老伴了,她就抱着这只泰迪说说话,回想以前的日子。
去年有一天,王阿姨带着泰迪出去买菜,在回来的路上,泰迪不幸被车撞到身亡了,王阿姨当场伤心得落泪。
这只泰迪的离开,让王阿姨伤心难过了很长时间,甚至茶饭不思。
王阿姨的女儿想再给她买一只泰迪陪伴,但是被王阿姨拒绝了,王阿姨说,以后就不再养宠物了,“因为太害怕失去了”。
专家说:宠物代替不了亲情陪伴
对于老年人养宠物的现象,郑州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李雨欣认为,这是一种心理缺乏陪伴的体现。
老人们进入晚年后,子女因工作、家庭等因素,不能时刻陪伴在他们身边,这时候宠物就是他们的家人,对老人们而言,宠物就是种感情的寄托,更是一种感情的依赖。
不过,对于老年人因为失去宠物而伤心无度的情况,李雨欣提醒,很多老年人因此会患上抑郁症,对身心伤害特别大。
“但毕竟动物的寿命有限,生命也比人更脆弱,它们的生老病死也是自然现象,因此老人们不能‘入戏太深’, 要调整好自己的情感。”李雨欣说。
另外,她提醒,养宠物会在一定程度上拓展老年人的社交圈子,比如遛狗时可以“以狗交友”。但也要注意,避免因为养宠物与邻里发生矛盾。
“宠物毕竟是宠物,它们最终代替不了亲人给予的关怀,因此老人们还是应该多关注一些人与人的交流,多培养兴趣爱好,多交朋友,这样才能排解内心的空虚和寂寞。而子女们不能以宠物代替自己的关怀,要多陪伴父母,亲人才是他们最大的情感依靠。”李雨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