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从湖北民族学院毕业的刘石光,回到自己的家乡新化县孟公镇枫木村,修建鸡舍和简易的住房,搞起了自己喜欢的养殖业。
刘石光出生在新化农村,父亲是一位教师,母亲在家务农,学习成绩的他一向是父母亲心中的骄傲。高中毕业后,他考上了湖北民族学院体育学院,父母亲都希望他大学毕业后,能找一份体面的工作,然后成家立业。经过四年的勤学苦读,他在毕业前夕,以超出录取分数线60分的成绩,通过了云南师范大学招考武术专业研究生的笔试,但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他没有去参加面试,而是应聘到东莞一所学校当体育教练,月薪5000余元。然而,按部就班的教学生活对充满活力、有点喜欢冒险的刘石光来说,感觉有些压抑,两年后,他向校方提出辞职,回到家乡搞起了自己喜欢的养殖业。
万事开头难,尽管刘石光钟爱养殖,但要搞好养殖决非他想象的那样简单。于是,他一切从零开始,购买了《新编兽药技术》、《中兽医方剂学》、《果园林地生态养鸡技术》等书籍,抓紧时间刻苦钻研,还从网上摘录相关资料,多次外出参观学习,初步掌握了养鸡防病技术。
经过实地考擦和多方比较,他选择了距离横白公路不远的“百亩大坵”作为养殖场地,那里曾是县水利部门的水土保持项目实施区域,自然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没有任何污染。2012年,在父母和妻子的支持下,他租赁村民的土地,筹资4万多元,在山中建起了两栋鸡舍和一处简易住房,从广东进来一批鸡苗。通过市场分析,他决定采用科学方法,饲养生态虫子鸡。于是,他在山中与鸡仔朝夕相处,以狗为伴,买来家蝇种,用蚊帐布做成围子,用红糖和牛奶做食料,让家蝇产蛋,再生出蛆虫,用蛆虫来喂鸡仔。待鸡仔长到一定程度后,就把它们全部放养在山中,早晨只喂少量食物,促使它们外出找食吃,山上的小草、树叶和微小动物成了它们的口中食物。夕阳西下,这些四处觅食的虫子鸡回到鸡舍,他以玉米、麦麸和杂粮进行喂养。6个月后,批400多只虫子鸡长大了,除送出部分给好友和客户品尝外,还赚得纯收入2万多元,尝到了初次创业的喜悦。
然而,正当他准备大显身手干一番事业时,从去年5月到今年3月,连续遭遇了两次禽流感。受此影响,城乡禽类市场关闭,零散销售价格下降,鸡的喂养时间延长,成本大幅度增加。禽流感过后,本来预计可赚3万余元的土鸡,只能保本销售。这次打击并没有挫伤他养鸡的热情,目前鸡舍里有400多只土鸡可在中秋节前后出售。
目前,他准备把鸡场周围100多亩土地和附近山头全部租赁下来,扩大养殖规模;与花泥村的养牛青年陆春、陆序梨等人联合起来,申请成立新农牧业有限公司,打造自己的品牌;计划每年购进2000多只鸡仔,继续发展生态养殖。
他坚信“人生道路千万条,养鸡一样有出息”,未来一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