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诊断:病原为鹌鹑蛔虫。该病原通常寄生在小肠前段,产生的卵随粪便排出体外,经一段时间发育为感染性虫卵。当鹌鹑吞食了具有感染性虫卵后,幼虫在腺胃和肌胃中破壳而出,移行至小肠定居,经1月左右。发育为成虫。成虫在鹌鹑体内寄生半年至1年、通常,1个月龄左右的幼鹑最易受到感染,地面平养的鹌鹑发病较多,在粪便堆积,卫生不良,营养差的条件下,或饲喂不清洁的青菜,常常招致感染发病。鹌鹑轻度感染,一般不表现症状。严重感染时,精神欠佳,羽毛松乱,行动迟钝,闭眼,食欲减退,下蹲,表现腹痛症状。身体消瘦,产蛋减少,常排稀粪或混有血液的粘液。虫体多时,造成肠道阻塞,以致死亡。剖检,可在小肠上段见到大小不一的白色线状蛔虫,肠粘膜充血、出血,内有混有血液的粘液。生前从粪便中检出蛔虫卵;死后从肠道中检出蛔虫,均可确诊。
(2)防治:预防主要是饲喂全价配合饲料,尽量用维生素、微量元素添加剂代替青绿饲料;及时清除粪便,减少感染机会;提倡笼养和网上平养;定期对粪盘、地面等进行消毒。
治疗可用驱蛔灵,每公斤体重0.25克,均匀拌入饲料或混入饮水中,每天1次,连服2天,空腹应用。盐酸左旋咪唑,每公斤体重10~20毫克,用法同上,一般用1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