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毒引起的多种动物共患的一种急性传染病。除猪外,其他动物主要表现为发热、奇痒,脑脊髓炎的致死性感染。猪感染本病时,因不同的年龄表现不同。成年猪危害不严重,种猪主要表现繁殖障碍,对仔猪的危害最严重,15日龄内的仔猪死亡率达100%,因此本病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的损失。本病现已呈世界分布。【病原】伪狂犬病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α-疱疹病毒亚科的猪疱疹病毒Ⅰ型。伪狂犬病病毒对脂溶剂如乙醚、丙酮、氯仿、酒精等高度敏感,对消毒剂无抵抗力。0.5%次氯酸钠、3%酚类10分钟可使病毒灭活。0.6%氢氧化钠溶液6小时还不能使其完全灭活。【流行病学】猪、牛、羊、犬、猫、兔、鼠等多种动物都可自然感染本病,猪是伪狂犬病病毒的贮存宿主和传染源。猪场伪狂犬病病毒主要通过已感染猪排毒而传给健康猪,另外,被污染的工作人员和器具在传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此外,本病还可经呼吸道粘膜、破损的皮肤和配种等发生感染。妊娠母畜感染本病时可经胎盘侵害胎儿。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冬春两季和产仔旺季多发,这是因为低温有利于病毒的存活。【临床症状】本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呼吸道和神经症状,其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被感染猪的年龄。分娩高峰的母猪舍往往首先发病。开始由整窝发病逐渐变为每窝只发病2~3头,死亡率下降。发病猪主要是15日龄以内的仔猪,发病最早是2~3日龄,发病率为98%,死亡率85%,随着年龄的增长,死亡率可逐渐下降。育成猪和成年猪多轻微发病,发病率高,但极少死亡。新生仔猪出生后可非常健康,第2天有的仔猪就发病,体温升高至41~41.5℃,精神沉郁,不吃,口角有大量泡沫或流出唾液,眼睑和嘴角水肿。有的病猪呕吐或腹泻,其内容物为黄色。有的仔猪出现神经症状,肌肉震颤,运动障碍,共济失调,最后角弓反张。神经症状几乎所有新生仔猪都有。病程最短4~6小时,最长为5天,大多数为2~3天,发病24小时以后表现为耳朵发紫,后躯、腹下等部位有紫斑。出现神经症状的乳猪几乎100%死亡,发病的仔猪耐过后往往发育不良或成为僵猪。20日龄以上的仔猪到断奶前后的小猪,症状轻微,体温41℃以上,呼吸短促,被毛粗乱,沉郁,食欲不振,有时呕吐和腹泻,几天内可完全恢复,严重者可延长半个月以上。这样的猪表现为四肢僵直(尤其是后肢),震颤,惊厥等,行走相当困难,也有部分猪出现神经症状而往往预后不良。哺乳猪发病的同时,该窝的母猪有时出现厌食、便秘、震颤、惊厥、视觉消失或眼结膜炎,母猪多呈一过性或亚临床感染,很少死亡。有的母猪分娩延迟或提前,有的产下死胎、木乃伊胎或流产,产下的仔猪初生重极小,生命力【病理变化】母猪流产时,肉眼可见母猪有轻度子宫内膜炎变化,胎盘部分钙化,胎儿在子宫内有被溶解和被吸收的现象。大多数死胎、死仔或弱仔皮下充血或水肿,胸、腹腔积有淡红或淡黄色渗出液。肝、脾、肾有时肿大脆弱或萎缩发暗,个别死胎、死仔皮肤出血,弱仔生后半小时先在耳尖,后在颈、胸、腹部及四肢上端内侧出现淤血、出血斑,半日内皮肤全变紫而死亡。除上述各种变化外,还可见到畸形胎儿、干尸化胎儿(木乃伊)及骨质不全的腐败胎儿。【诊断】本病没有特征性的病理变化,在诊断上具有参考价值的变化是鼻腔卡他性或化脓出血性炎,扁桃体水肿并伴以咽炎和喉头水肿,勺状软骨和会厌皱襞呈浆液性浸润,淋巴结充血、肿大、呈褐色(与猪瘟不同)。心肌松软、心内膜有斑状出血、肾点状出(针尖状)血,几乎见于所有的病猪。胃底部可见大面积出血。【诊断】根据临床症状以及流行病学,可做出初步的诊断,确诊本病则必须结合病理组织学变化或其他实验室诊断。1.动物接种实验:采取病猪脑组织接种于健康家兔后腿外侧皮下,家兔于24小时后表现有精神沉郁,发热,呼吸加快(98~100次/分),家兔表现局部奇痒症状,用力撕咬接种点,引起局部脱毛、皮肤破损出血。严重者可出现角弓反张,4~6小时后病兔衰竭而亡。2.血清学诊断可直接用免疫荧光法、间接血凝抑制试验、琼脂扩散试验、补体结合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乳胶凝集试验。【防制】本病遍布全国,目前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免疫预防是控制本病唯一有效的办法。猪伪狂犬病有灭活疫苗、弱毒疫苗和基因缺失疫苗三种。目前我国主要是应用灭活疫苗和基因缺失疫苗。在刚刚发生流行的猪场,用高滴度的基因缺失疫苗鼻内接种,可以达到很快控制病情的作用。建议免疫程序:种猪(包括公猪),第一次注射后,间隔4~6周后加强免疫一次,以后每次产前一个月左右加强免疫一次,可获得非常好的免疫效果,可保护哺乳仔猪到断奶。种用的仔猪在断奶时注射一次,间隔4~6周后,加强免疫一次,以后按种猪免疫程序进行。肉猪断奶时注射一次,直到出栏。其他防治方法包括隔离、消毒、灭鼠等。将未受感染的母猪和仔猪以及妊娠母猪与已受感染的猪隔离管理,以防机械传播。暴发本病的猪舍的地面、墙壁、设施及用具等隔日消毒一次,用3%来苏水喷雾,粪尿放发酵池处理,分娩栏和病猪死后的栏用2%烧碱消毒,哺乳母猪乳头用2%高锰酸钾水洗后,才允许吃初乳。病死猪要深埋,全场范围内要进行灭鼠和扑灭野生动物,禁止散养家禽和防止猫、犬进入该区。
相关文章
-
别指望单一防控:猪呼吸系统疾病病因复杂
猪呼吸系统疾病向来以病因多、表现复杂、诊治难度高、单一措施防治效果差等现状严重影响和困扰着养猪生产的健康持续高效发展。笔者围绕当前猪呼吸系统疾病的诸多病因及发病规律,提出综合防控本病的建议。在养猪生产过程中,猪呼吸系统疾病往往是由多种因子(病毒、细菌、肺炎支原体、不良饲养管理条件等)相互作用结果,所以常被称为&ldqu...
308 养殖手册 猪 养殖 猪病防治 -
不同鳖(甲鱼)饲料不同的制作方法
饲料种类1.机制配合饲料这种由国内外各个厂家生产并标有营养成分含量的机制饲料,因其配比量以高蛋白鱼粉为主,故粗蛋白含量较高。机制饲料的优点是蛋白质较稳定,制作精组,易保存、运输,营养基本能满足鳖某阶段生长的需要。缺点是诈多添加物不明确,维生素性质不稳定,盐度略高,单独使用不能满足鳖特殊生长阶段的需要。如温室内的幼鳖暴长...
1110 动物饲养知识 畜牧教程 家禽养殖技巧 -
消化道疾病对养猪成本的影响
消化道疾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的带有病原菌的猪身上,这类疾病能影响不同年龄的猪群。刚断奶的仔猪会受不同血清型的大肠杆菌感染。10-14天的小猪出会感染球虫病。进入生长阶段的中猪可能会受劳森氏菌、多毛短螺旋菌等病原菌染而发生痢疾。饲料中的营养成分对预防这些疾病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能量水平、原生物和饲料酸性会影响断奶仔猪的腹泻病...
2472 养殖手册 消化道疾病对养猪成本的影响 养猪技术 养殖 -
提高鹿繁殖力的技术措施
鹿是反刍动物,一般15-18个月龄开始性成熟,个别的在7月龄开始性成熟。但体成熟较晚,雌梅花鹿2-3岁,雄梅花鹿3-4岁;雌马鹿4岁,雄马鹿5岁。每年的9-11月份发情、交配,第二年5-7月份产仔。发情持续时间梅发鹿为24-36h,发情11-12h进入发情旺期;马鹿发情短,为24h左右,经6-7h进入发情旺盛。若错过配...
1012 养殖手册 提高鹿繁殖力的技术措施 养鹿技术 养殖 -
山鸡产蛋期饲养管理技术
产蛋鸡饲养管理的主要任务是最大限度地消除或减少各种对蛋鸡不利的因素。产蛋鸡饲养管理包括初产期的饲养、高产期的饲养及终产期的饲养。初产期的饲养(150日龄-223日龄)此阶段是蛋鸡饲养的关键时期,由于大部分蛋鸡由非产蛋状态突然转入产蛋状态,体内激素不稳定,抵抗力下降常出现产畸形蛋、带血蛋等,并且如果饲养管理不当,还会经常...
781 养殖手册 山鸡产蛋期 养殖 -
肉鸡腹水症的定性与发生
很多人认为肉鸡腹水症是一种传染性疾病,而笔者认为肉鸡腹水症不属于传染性疾病。它的发生与环境条件、饲养管理、营养及遗传等都有关系,而且在肉鸡生产中屡有出现。尽管引起腹水症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是,肉鸡腹水的直接原因都与缺氧密切相关。通过大量调查和实验证明,腹水症与海拔的升高与饲料含硒量降低有直接关系,同时腹水症的发生率与鸡体...
2374 动物养殖 畜牧业知识 家禽养殖妙招 -
养殖前景看好的龟类---四眼斑水龟
又称眼斑水龟,头背布满棕黑色,头后两侧各有1-2对眼状花纹,栖息在山涧树林的溪流之中,因受自然条件限制,已存量甚少。其肉味香酥鲜美,具有药用价值与滋补功能。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海南等地。目前已能进行人工繁殖和养殖。( 来源:中国特产报 )...
842 动物饲养 畜牧业资料 畜牧业知识 -
猪硒和维生素E缺乏症的防治技术
硒和维生素E缺乏症是由硒或维生素E缺乏或两者都缺乏所引起的,或与它们的缺乏有关的所有疾病的统称。猪的硒或维生素E缺乏症主要表现为肌营养不良、营养性肝病、桑葚心和渗出性素质等几种类型。 病因 尽管硒在动物体内有多种功能,但其基本作用是作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组成成分,参与破坏已生成的过氧化物而起到保护细胞膜的作用。无论是...
648 特种养殖 家禽养殖 畜牧文摘 -
中蜂弱群该怎么养成强群
我国的养蜂的历史悠久,而中蜂是我国土生土长的蜜蜂,中蜂养殖也是我国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但是中蜂相对意蜂而言,它的繁殖速度较慢而且群势较少,强群是养蜂高产的基础。所以将蜂群养成强群至关重要,那么中蜂怎么从弱群怎样养成强群呢?一起来了解了解吧。1、适宜的环境气候养蜂环境对于蜂群的发展极为重要,养蜂场附近必须有清洁的...
771 养殖手册 中蜂弱群 怎么养成强群 养殖 -
虎鱼和龙鱼怎么混养?
虎鱼是根据被抓时好斗的特点、强力掠夺的习性或外观而命名的数种鱼类的统称,龙鱼又名亚洲龙鱼、金龙鱼等,属于一种古老的原始淡水鱼类,虎鱼与龙鱼混养是不少鱼友会选择的混养方式,因为龙虎混养具有非常好的观赏性,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虎鱼和龙鱼怎么混养吧!虎鱼能和龙鱼混养吗?虎鱼能和龙鱼混养。龙鱼外形霸气、有灵性、外形酷似龙,龙...
2540 养殖手册 虎鱼和龙鱼怎么混养 养殖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