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目前猪的疾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发病特征,且单一病源感染的少见,多为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本文在此简要介绍一下养猪场中防疫上的一些注意要点,供养殖户参考。一、疫苗的接种方法1、皮下注射法:皮下注射是将疫苗注入皮下结缔组织后,经毛细血管吸收进入血流,通过血液循环到达淋巴组织,从而产生免疫反应。注射部位多在耳根后皮下,皮下组织吸收比较缓慢而均匀,但油类疫苗不宜皮下注射。2、肌肉注射法:肌肉注射是将疫苗注射于富含血管的肌肉内,又因感觉神经较少,故疼痛较轻,是目前使用最多的一种方法,大多数疫苗都是经这一途径免疫。注射部位耳根后4指处(成年猪)颈部内侧或外侧或臀部。3、滴鼻接种法:滴鼻接种属于粘膜免疫的一种,该方法既可刺激产生局部免疫,又可建立针对相应抗原的共同粘膜免疫系统工程;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是猪伪狂犬病基因缺失疫苗的滴鼻接种。此外,还有口服免疫法、后海穴位注射法、气管内注射和肺内注射法等。二、各类疫苗特点1、真空冻干疫苗:大多数的活疫苗都采用冷冻真空干燥的方式冻干保存,可延长疫苗的保存时间,保持疫苗的效价。真空冻干疫苗常在-15℃以下保存,一般保存期2年;2℃-8℃保存时,保存期9个月。2、油佐剂灭活疫苗:这类疫苗以白油为佐剂乳化而成,大多数病毒性灭活疫苗采用这种方式。该类苗中的油佐剂能使疫苗中的抗原物质缓慢释放,从而延长疫苗的作用时间。这类疫苗2℃-8℃保存,严防冻结。此外,还有蜂胶佐剂灭活疫苗、铝胶佐剂疫苗三、制定免疫程序时应考虑的主要问题防疫是猪场的第一生命线。在什么时间接种何种疫苗,又是猪场免疫上最为关键的问题。因此制定的免疫程序是否科学合理就显得至关重要。最好的做法是根据本场的实际情况,考虑本地区的疫病流行特点,结合本猪场的饲养管理、母源抗体的干扰以及疫苗的性质、类型等各方面因素和免疫监测结果,制定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其中下列几点是需要我们重点考虑的:1、猪场发病史:在制定免疫程序时必须考虑本地区猪病疫情和本猪场已发生过什么病、发病日龄、发病频率及发病程度,依此确定疫苗的种类和免疫时间。对本地区、本场尚未证实发生的疾病,必须证明确实已受到严重威胁时才计划接种。2、母源抗体干扰:母源抗体的被动免疫对新生仔猪来说十分重要,然而给疫苗的接种也带来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弱毒活疫苗在接种新生仔猪时,如果仔猪存在较高水平的母源抗体,则会极大地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因此,在母源抗体水平高时不宜接种弱毒疫苗。3、不同疫苗之间的干扰与接种时间的科学安排:同时免疫接种两种或多种弱毒苗往往会产生干扰现象。产生干扰的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两种病毒感染的受体相似或相同,产生竞争作用;二是一种病毒感染细胞后产生干扰素,影响另一种病毒的复制。一般两种疫苗之间至少间隔一周以上再进行预防接种。4、季节性预防的疾病:如夏季预防日本乙型脑炎,秋冬季预防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等。四、疫苗接种时的注意事项根据本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免疫程序,选择可靠和适合本猪场的疫苗及相应的血清型后,同时还必须根据实际防疫的监测结果定期作适当调整。1、疫苗使用前应检查其名称、厂家、批号、有效期、物理性状、贮存条件等是否与说明书相符。明确其使用方法及有关注意事项,并要严格遵守,以免影响效果。对过期、瓶塞松动、无批号、无详细说明书、油乳剂破乳、失真空及颜色异常或不明来源的疫苗均禁止使用。2、预防注射过程应严格消毒,注射器、针头等器具应洗净煮沸30分钟后备用,一猪一个针头,防止交叉传染。吸苗时,绝不能用已给猪只注射过的针头吸取,可用一个灭菌针头,插在瓶塞上不拔出、裹以挤干的酒精棉球专供吸药用,吸出的药液不应再回注瓶内,可注入专用空瓶内进行消毒处理。3、使用疫苗最好在早晨。在使用过程中,应避免阳光照射和高温高热且应有冷链保护。用后要注意观察猪群情况,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4、使用前要对猪群的健康状况进行认真检查,并要清点猪头数,确保每头猪都进行了免疫。被免疫猪只必须是健康无病的,否则易引起死亡并达不到预期的免疫效果。5、注射器刻度要清晰,不滑杆、不漏液;注射的剂量要准确,不漏注、不白注;进针要稳,拔针宜速,不得打“飞针”以确保疫苗液真正足量的注射于肌肉内或皮下。6、若是新增设的疫苗要先作小群试验;对于已确定的免疫程序上的疫苗品种,在使用过程中尽量不要更换疫苗的生产厂家,以免影响免疫效果,若必须更换的,最好也作一下小群试验。7、免疫接种完毕后,将所有用过的疫苗瓶及接触过疫苗液的瓶、皿、注射器等进行消毒处理。8、疫苗自稀释后15℃以下4小时、15℃-25℃2小时、25℃以上1小时内用完,最好是在不断冷链的情况下(约8℃)2小时内用完。9、防止药物对疫苗接种的干扰和疫苗间的相互干扰,在注射病毒性疫苗的前后3天严禁使用抗病毒药物,两种病毒性活疫苗的使用要间隔7-10天,减少相互干扰。病毒性活疫苗和灭活疫苗可同时分开使用。注射活菌疫苗前后5天严禁使用抗菌素,两种细菌性活疫苗可同时使用。抗菌素对细菌性灭活疫苗没有影响。10、吸苗时注射器中空气的排除:用镊子夹取挤干的酒精棉球裹住针体,然后排除空气,使疫苗液流入酒精棉球。11、注射部位的消毒方法:先用5%的碘酊消毒,之后再用75%的酒精脱碘,待干燥后再注射,以免影响免疫效果(乙脑免疫时用酒精或新洁尔灭消毒皮肤)。12、免疫接种时要保证垂直进针,这样可保证疫苗液的注射深度,同时还可防止针头弯折。13、个别猪只因个体差异,在注射油佐剂疫苗等时会出现过敏反应(表现呼吸急促、全身潮红或苍白等),所以每次接种疫苗时要带上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等抗过敏药备用。五、影响免疫效果的因素免疫应答是一个生物学过程,不可能提供绝对的保护,同时在一个免疫群体中,免疫水平也不会相等,这是因为免疫反应受到遗传和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面简要介绍一下能对猪群的免疫力产生影响的几点因素。1.遗传因素:动物机体对接种抗原有免疫应答在一定程度上是受遗传控制的,猪的品种繁多,免疫应答各有差异,即使同一品种不同个体的猪只,对同一疫苗的免疫反应,其强弱也不一致。2、环境因素:猪体内免疫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神经、体液和内分泌的调节。当环境过冷、过热、湿度过大、通风不良时,都会引起猪体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此应激反应可导致猪体对抗原免疫应答能力下降,接种疫苗后不能达到相应的免疫效果,表现为抗体水平低,细胞免疫应答减弱。3、营养状况:例如,机体缺乏维生素A,能导致淋巴器官的萎缩,影响淋巴细胞的分化、增殖、受体表达与活化,可使体内的T细胞、NK细胞数量减少,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下降,B细胞的抗体产生能力下降。此外,其它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氨基酸的缺乏,都会严重地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因而,营养状况是免疫机制中不可忽略的因素。4、疫苗的质量:疫苗是指具有良好免疫原性的病原微生物经繁殖和处理后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动物后能产生相应的特异性免疫效果,疫苗质量是免疫成败的关键因素,疫苗质量好必须具备的条件是安全和有效。5、血清型:有些病原含有多个血清型,如猪大肠杆菌病等,其病原的血清型多,给防疫造成一定的困难,因此,选择适当的疫苗株是取得理想免疫效果的关键。在血清型多又不了解为何种血清型的情况下,应选用多价苗。6、其它因素:如母源抗体的干扰、患慢性病、寄生虫病,接种人员的业务水平等,都可能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
相关文章
-
健康养殖需重视饲料质量
“由于原料价格的上涨,2011年的大部分猪群健康指数都有所下降”,农业部种猪质量检测中心(广州)检测室主任樊福好从饲料安全角度,发表了自己对健康养殖的观点。2010年到2011年大宗原材料基本都呈上涨态势,而饲料企业迫于成本的压力,不得不采用一些廉价原料进行替代。相比之下,这一类原料更容易导致猪...
1862 动物养殖 家禽养殖教学 畜牧文摘 -
中国林蛙疾病防治(上)
全人工养殖中国林蛙,常见的蛙病有红腿病、气泡病、肠炎、烂皮病、皮下充气病等。主要由病毒、细菌、真菌及寄生虫侵染所致。下面介绍症状及防治方法:1、红腿病:又称败血症,病原为嗜水单细胞菌。病蛙精神不振,腹部膨胀,口和肛门出现血黏液,初期后趾尖红肿,有出血点,很快蔓延到后肢。蝌蚪及变态期,水池定期换水,水质清洁,按水体浓度的...
665 动物养殖知识 畜牧业知识 家禽养殖妙招 -
养殖前景看好的龟类---金龟
亦称草龟、泥龟、乌龟等,是我国龟类动物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种。除东北、西北部分省分和西藏自治区未见报道外,全国均有分布。乌龟不仅味鲜美,营养丰富,且有着较高的药用价值。龟血、龟甲均是名贵中药材。乌龟是常见的养殖品种,开展规模养殖前景较为广阔,但生长速度较慢。( 来源:中国特产报 )...
2159 动物饲养技术 畜牧常识 家禽养殖指南 -
如何准确辨别黄鳝的雌雄
外形雌性头部细小不隆起,背部是青褐色,没有斑纹花点,有的时候能看见3条平行的褐色素斑,身体两侧从上到下颜色逐渐变浅,褐色斑点细密而且分布均匀;腹部呈浅黄或淡青色,腹部肌肉较薄。雄性头部较雌性大,稍隆起。背部一般由褐色斑点形成3条平等的带状纹,身体两侧沿中线分别可见一行色素带,其余的色素斑点均匀分布;腹部呈土黄色,个体大...
2783 养殖手册 黄鳝 黄鳝养殖 养殖 -
防蜂群夏衰的技术措施
每年夏天高温季节到来后,蜂群群势迅速下降,王浆产量减少。这种历年规律性的情况,养蜂人称之为“夏衰”,这是温度过高造成的。1防暑降温①越夏蜂场应设在大树下或竹园内的通风荫凉处。箱位要坐北朝南,避免太阳直晒。②用草帘在蜂箱上搭凉棚,种植南瓜、扁豆、丝瓜等藤蔓作物上棚,增加遮阳层,以防阳光晒箱、巢温升高,使蜂群不安。③每只蜂...
1069 养殖手册 防蜂群夏衰的技术措施 蜜蜂养殖技术 养殖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